清朝是我國曆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但由於清朝是女真人建立的一個王朝,所以他在政治體制上,繼承了前面十多個封建王朝的政治體制框架,但在此基礎上,和前面的王朝又有所區別。
我國唐、宋、明等漢人建立的王朝,先皇去世後,會給年幼的皇子,安排一些輔政大臣來輔政,但是到了清朝之後,不但存在輔政大臣,還出現了議政王、輔政王、攝政王等輔臣,它們之間的差別是什麼?議政王、輔政王、攝政王、輔政大臣都負責什麼工作,哪個職位權勢最大?
一、議政王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之前,女真人以部落的形式存在,部落中遇到任何大事,都由部落酋長和貝勒共同商議決定。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後,按照以往的慣例,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和皇太極,任命為大貝勒,讓他們的地位高於其他貝勒,負責輪值國政,這是議政王大臣會議的雛形。
努爾哈赤的其他子侄,多爾袞、多鐸、嶽託、濟爾哈朗長大後,努爾哈赤將他們和四大貝勒任命為了和碩貝勒,讓他們八人共同負責治理國政,即“八王共治”,議政王大臣會議由此完善。
參與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和碩貝勒,為議政王。滿清的主導者是大汗努爾哈赤,皇太極、代善、多爾袞等八位和碩貝勒,只有參政權,他們雖然能決定一些國家大事,但是權力是多人共享的。
二、輔政大臣
先皇去世之前,如果太子年幼,都會安排一些忠臣且能力出眾的大臣輔政,例如蜀漢的劉備去世時,他安排了諸葛亮輔佐劉禪,讓蜀漢多了數十年國祚,但也有些大臣,會藉助輔政幼主治理江山的機會,將權力攬在自己手中,例如王莽、霍光等人,就由輔政大臣變成了權臣。有些輔政大臣,例如曹芳的輔政大臣司馬懿,周靜帝的輔政大臣楊堅,掌握大權後,還篡奪了江山。
清朝時期,順治去世時,將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鰲拜安排為了兒子康熙的輔政大臣。這4人為大清的穩定和江山治理,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後來,形成了鰲拜一家獨大的局面,威脅到了皇權,康熙透過訓練一批親貴子弟,擒拿了鰲拜之後,才清除了輔政大臣對他的威脅。
咸豐去世後,將載垣、端華、肅順等8人安排為了兒子同治的輔政大臣。咸豐死後,載垣、端華、肅順等顧命八大臣,被慈禧聯手慈安、恭親王奕欣等人給除掉了,由兩宮太后“垂簾聽政”。
輔政大臣是輔佐皇帝治理江山的大臣,真正的權力在皇帝之手,輔臣只有輔佐之權,但輔臣也容易變成權臣,他們將權力攬在自己手中之後,皇帝會淪為他們的傀儡,甚至會出現輔臣篡位。
三、輔政王
輔政王和輔政大臣的職責相似,輔政大臣是由大臣來輔佐幼主治理江山,輔政王是由親王來輔佐皇帝治理江山。
滿清的第二任皇帝皇太極去世後,他沒有安排好繼承人,所以出現了豪哥和多爾袞爭權的情況。多爾袞有他的兩個兄弟阿濟格和多鐸的支援,他們兄弟三人控制著兩白旗,豪哥有兩黃旗和他自身控制的鑲藍旗支援,所以兩人勢均力敵,相持不下。關鍵時刻,正藍旗旗主鄭親王濟爾哈朗提出,讓皇太極的兒子福臨做皇帝。多爾袞權衡利弊之後,也決定支援福臨做皇帝。
福臨當上皇帝后,睿親王多爾袞和鄭親王濟爾哈朗有扶持之功,所以他們兩人,做了福臨的輔政王。
多爾袞、濟爾哈朗等親王,在滿清的地位高於索尼、鰲拜等大臣,所以輔政王的地位高於輔政大臣。
四、攝政王
滿清共出現過兩位攝政王,多爾袞和溥儀的父親載灃。多爾袞和濟爾哈朗成為福臨的攝政王之後。不久,就有人告發濟爾哈朗,在背後說多爾袞的壞話,逼著濟爾哈朗辭去了輔政王之職。
濟爾哈朗辭去輔政王之後,多爾袞開始大權獨攬。多爾袞大權在握之後,他不滿足只做個輔政王,將自己升任為了攝政王,開始代替皇帝行駛大權。多爾袞甚至將代表皇權的玉璽要去,拿到了自己府上,成了事實上的皇帝。滿清的另一位攝政王載灃,也是代替兒子溥儀行使皇權。
五、總結
輔政大臣和輔政王,負責輔佐皇帝治理江山,如果輔政大臣和輔政王,不能成為權臣,他們只有輔佐權,相對而言,權力較小。議政王有參政權,所以地位高於輔政大臣和輔政王,但地位最高,權勢最大的,還是攝政王,因為攝政王代替皇帝行駛皇權,所以他的權勢無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