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也稱為魏晉南北朝。東漢滅亡後中國整個分裂了,一開始是三國。我們中國人最熟的時代就是三國,因為有《三國演義》。三國曆史並不長,只有60年(220-280),算是一個很短的分裂。關鍵在於三國等於是開創了一個分裂時期。但這個分裂並沒有持久,一下又統一了。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第一階段就是三國。
第二階段西晉。西晉把三國捏在了一起,但這個統一不太穩定。西晉是一個很短的統一王朝,建立比較早,它結束三國局面、完成統一是公元280年,但很快就出亂子,總共30多年就滅亡了。西晉的統一沒有持續有很多原因,比如內訌、內部鬥爭,也有少數民族的內遷和叛亂。這個時期民族關係複雜,有學者研究認為,這個階段或者說再早一些時候,地球進入了寒冷期,草原遊牧民族逐漸往南遷移,很多民族遷到了內地,和漢人慢慢開始雜居,他們本身也開始半農半牧的生活。但是民族隔閡並沒有消失,中原王朝對他們還有很多的壓迫,他們就趁著西晉內訌的時候發動暴亂,局面變得更混亂,最後西晉崩潰分裂,分南北各自發展了。
接下來就是東晉和十六國。東晉在南方,十六國在北方。為什麼叫西晉、東晉不叫北晉、南晉呢?因為這個時候的人還保留著古代的觀念-中國政治中心的轉換和權力的爭奪是東西之爭,他們習慣於從東西而很少從南北來考慮問題。隨著經濟發展,整個南方完全可以和北方抗衡甚至超越北方的時候,就變成南北了,所以後來有北宋、南宋,不會叫東宋、西宋了。東晉雖然是南方的政權,但它被稱為東晉,在南方統治了一百多年。與此同時北方就非常複雜了,有十六國。這十六國並非同時存在,而是一百多年裡存在過十六個國家,有個別政權一度統一過北方,後來也很快崩潰。十六國只是代表性的稱呼,實際不止十六國。最後由一個十六國以外的國家-代(後來改名北魏),統一了北方。東晉、十六國南北各自發展一段時間,到下一個階段,就是南北朝。
南北朝中南方政權都是漢族政權。東晉是漢族王朝,南朝也都是漢族王朝。北方十六國裡面大概有十三個是少數民族政權,只有三個是漢族政權。後面的北朝有五個王朝,第一個政權由鮮卑族建立,叫北魏,北魏分裂成兩半,這兩半又各自往下傳了一個,這五個政權都是鮮卑族的而不是漢族的政權。其中有一個王朝北齊,看君主的姓名如高洋、高歡,像漢族,但他們在觀念上認為自己是鮮卑人而不是漢人。十六國到北朝不光是分裂,也是一個民族關係非常複雜的階段,並不是每個民族都能建立國家,有些民族沒有建立國家就消失了。
在南方,前面有東晉,後面有南朝。這幾個王朝基本也都是北方人建立的,有一些是北方人跑到南方傳了若干代之後,他們的子孫建立的。說明這時候的南方還不行。中國古代文明發展,北方比較早,是文化中心,各方面都比較先進;南方長期處於落後甚至蠻荒的狀態,南方有很多少數民族,他們與漢族的接觸、融合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這個時候南方至少在政治上還沒有發展起來。在南方建政權的大都是北方人,東晉的建立者是南渡的司馬氏,南朝宋、齊、梁、陳四個王朝,只有最後一個陳朝的建立者是一個真南方人-浙江長興人,前面的宋、齊、梁的皇帝都是南渡北方人的後代。即在南北朝時期,南朝還是一批北方人在主導政局,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
在北朝就是少數民族主導政局。少數民族這些政權既然不在自己的地盤而是進入中原建立王朝,就面臨一個跟漢文化關係的問題。從十六國到北朝,上層人物漢化程度較深,受漢族影響很大,統治者很多都有漢族名字,生活習慣也和漢族差不多了,有的還能吟詩作賦。但是作為整個民族,廣大的下層群眾跟漢族還融不到一起,隔閡很大,這個鬥爭融合的階段非常長。
南北朝開始,北方是北魏、南方是南朝的宋。這個時候南北方的分界線還很靠北,南方很強。一百多年下來,南方越來越不行、北方越來越往南推進。到最後一個王朝-陳朝的時候,南方就只有一點點地盤,長江以北還有四川全丟了。長江以北和四川由北方的兩個政權分別控制,北朝分裂了,但是南方政權的地盤越來越小。第一個政權邊界幾乎可以推到黃河一線,到最後只能到長江一線了,中間變化還是很大的。這說明南北朝時期就軍事實力來說,南方越來越弱,北方越來越強,這和北方遊牧民族的軍事優勢有關。這就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