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正值鼎盛而亡的國家並不多,但並不是沒有。
一般來說,絕大多數的國家的滅亡都源於長期的積弊,而非立即完蛋。例如,西夏在被蒙古掃滅之前,已國力衰退很久了。其經濟已受制於金國,戰士的數量也為歷史最低。清帝國也是如此,當張之洞在湖北建造鐵廠、槍炮廠的時候,他的朋友就直截了當地告訴他,你是不可能成功的,現在已經是末世的光景,即使搬來洋人的技術也不能富國強兵,因為根源在於腐敗的官場。
但事情也無絕對,有這麼三個國家,恰恰是在鼎盛時期而突然滅亡的國家。
其一,是馬其頓帝國。
馬其頓帝國原本叫做馬其頓王國,是大希臘文化圈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國,腓力二世完成了對希臘本土的統一,他的兒子亞歷山大大帝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依賴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馬其頓方陣”的軍事技術戰法,在其統治時期不斷向外擴張,先後佔領埃及、波斯,攻佔了半個印度,疆域達到鼎盛,所以後世稱之亞歷山大帝國或者馬其頓帝國。據歷史學家考證,馬其頓帝國的巔峰時期,征服了大約55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有三個匍匐在他的鐵蹄下。因此,亞歷山大大帝和漢尼拔、愷撒大帝、拿破崙並列為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而他一直居於榜單首位。
但是馬其頓帝國存在的時間很短,公元前323年6月初,亞歷山大在巴比倫突發熱病而亡,年僅32歲。亞歷山大去世後,由於沒有遺囑立下儲君,他的幾個兒子互相攻擊,帝國元氣大傷。之前被帝國統治的地區藉機紛紛獨立。不到兩年的功夫,馬其頓帝國就分崩離析了,退縮回一個三流的小王國,再也沒有恢復過來。馬其頓帝國之所以在鼎盛時期滅亡,有幾點原因,第一是統帥英年早逝,來不及立下繼承人,造成內訌,第二是帝國的兵力太少,核心兵力僅為5萬人,其中4萬東征,1萬留守本土,所以只能攻佔有限的大城市,廣大的偏遠地區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一旦馬其頓人士氣稍衰,四面八方的敵人就會過來圍攻。如果亞歷山大可以多活30年,也許歷史就可以改寫。但歷史沒有假設,馬其頓帝國僅僅存在了13年。
其二,是花剌子模。
花剌子模也不是一個弱國,它在歷史一直就是一個疆域廣闊的強盛王國,其領土包括今日的伊朗、阿富汗斯坦、烏茲別克、土克曼斯坦、塔吉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伊拉克東部及以色列等地。其擁有的兵力達50~60萬,而且戰鬥力極強。有歷史學家認為,如果不是因為蒙古人,花剌子模很有可能成長為與阿拉伯帝國那樣強大的帝國。但是很可惜,花剌子模就輸在生不逢時上面。因為在蒙古草原,崛起了鐵木真的蒙古國。當時花剌子模人很狂妄,喜歡欺凌其他的弱小國家,以為蒙古人也好欺負,就搶劫並殺害了成吉思汗的通商使節。這下就激怒了鐵木真,鐵木真親率蒙古軍隊西征,用了5年時間剿滅了盛極一時的花剌子模。其實蒙古人的軍隊數量也不多,最多12.5萬人,成吉思汗西征一共帶領了騎兵95000人。但一來蒙古騎兵的質量越強於花剌子模,一來花剌子的國家體制尚未成型,國內矛盾突出,離心力較強,所以戰鬥力大打折扣。最終,花剌子模被蒙古騎兵徹底粉碎。
其三,是中國十六國時期的前秦帝國。
前秦,是氐族建立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政權之一,也是十六國中最強大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建立者是苻健,351年稱大秦天王、大單于,一年後正式稱帝,國號大秦,定都長安,史稱苻秦、前秦。前秦在剛剛建立的時候,國力偏弱,連偏於江南地區的東晉都屢次派出大軍討伐它,如果不是運氣好,就被桓溫等人消滅了。後來出了一個雄才偉略的第三任君主苻堅,又任用了一代名相王猛(此人的才幹不亞於張良、諸葛亮、蕭何等人),君臣二人精誠合作,迅速使得國力強盛起來。當前秦最強盛的時候,已經統一了整個中國北方地區,面積達到360萬平方千米,人口超過2600萬。在當時的整個中國,僅有東南一隅的東晉還在與前秦對峙。後來在公元383年著名的淝水之戰中,苻堅出人意料的被東晉謝玄率領的北府兵擊敗,國家迅速陷入混亂局面。這有點類似亞歷山大大帝,國內的主體民族數量太少,基本上是各種少數民族,現在他們看你倒黴了,就紛紛乘機獨立,黃河以北很快陷入分裂的狀態。僅兩年後,苻堅就為後秦主姚萇所害。
後世學者對苻堅的評價很高,如柏楊說過:“苻堅大帝以超時代的睿智之姿,出現舞臺,為苦難的中國人民,帶來一個太平盛世。在中國數千年曆史上,有資格稱得上大帝的不過五人,他們是秦始皇、漢武帝、前秦王苻堅、唐太宗李世民和康熙。”如果不是因為淝水之戰的慘敗,前秦將成為大一統的帝國,苻堅也會成為秦皇漢武那樣偉大的大一統帝王。前秦之所以迅速被消滅,還是源於國內統治基礎薄弱,被武力壓制的各少數民族並非真心臣服,前秦帝國的執政主體力量氐族的人口太少,根本壓制不了他們。當苻堅的武力鼎盛的時候,他們表面上恭恭敬敬,不敢有所不滿,而一旦國家出現重大變故,如對外戰爭失利,他們就要群起而攻之。如果苻堅不是那麼剛愎自用,聽從王猛的勸誡,也不會落得身死國滅的下場。
上述歷史教訓告訴我們:
第一,“御外必先安內”是很重要的。第二,國家軍事實力的強盛是很重要的。第三,主體民族的數量是很重要的。
作者:懷疑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