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滅北極熊團,美軍痛到63年後
2013年,華盛頓阿靈頓陸軍公墓迎來了一個隆重的儀式,包括美國國防部大批高官在內的人員共同出席了一名美軍中校的葬禮——一個遲到了63年的葬禮。
丹·C.費斯中校,美陸軍第7師第31團(後集編為第31戰鬥群)指揮官,2012年才被確定陣亡。
美國戰俘與失蹤人員調查委員會2008年從朝鮮找到了他的19塊骨骼,根據DNA確定了費斯中校陣亡的資訊。
這處戰場的名字,便叫做——長津湖。
費斯中校的葬禮如同魔咒一般的呼喚,讓美國人突然意識到,儘管過了63年,這個名字帶來的夢魘依然深藏在美軍官兵的心底深處。
長津湖,會讓中國人瞬間想起那在冰天雪地中苦戰的志願軍勇士;而在美國人心裡,那是不堪回首的地獄——尤其是費斯指揮的這支部隊,在悼念這位美軍榮譽勳章獲得者的網站“EXHAUSTING & DIRTY WORK”上,有這樣的評價:“只有很少數人活了下來,而且他們幾乎都選擇忘卻。(Very few men walked out alive and those that did hoped to forget.)”
這支綽號“北極熊團”的部隊,是美軍在朝鮮戰場上第一個可稱被志願軍殲滅的團級部隊,它的兩任指揮官都死在了長津湖。
第31步兵團是美軍中寒帶作戰經驗最豐富的部隊,這是其1919年在西伯利亞干涉蘇俄革命時拍攝的照片,旁邊拄著軍刀的是另一“列強”的代表——中國北洋軍閥政府派來的陸海遠征軍,那個胸前勳章累累的海軍軍官是北洋水師耆宿薩鎮冰的女婿。
31團充當了美軍1950年11月北進鴨綠江,試圖在聖誕節前結束戰爭的右翼先鋒。但是,11月25日,隨著志願軍拉開第二次戰役的序幕,以美軍第10軍和海軍陸戰隊第1師為主力的美軍東線右翼兵團,在長津湖兩側瞬間被切成了五段。
平心而論,這個戰場上志願軍是15萬對美韓及其聯軍約10萬人,兵力並不佔絕對優勢,如果從火力層面計算,只怕還在劣勢。但與左翼美軍第8集團軍被完全切斷,中國人在-40℃低溫下的無畏攻擊讓美軍破了膽。
面對志願軍浪潮般的攻擊,美海軍陸戰1師師長史密斯少將命令配屬的陸軍第7師第31團接防其側翼,自己帶部隊一路逃向修有臨時機場的下碣隅裡——陸戰1師因此戰後自稱是“第一個突破了中國人封鎖的部隊”,也引來了陸軍強烈的不滿。
被丟在後邊的31團團長麥克萊恩上校佈防捉襟見肘,在新興裡一帶遭到志願軍27軍的猛烈打擊。11月27日,其團部被27軍80師239團突襲,麥克萊恩直屬部隊幾乎被全殲,連團旗都成了志願軍的戰利品。
在31團被打得潰不成軍的時候,另一支美軍在拼命向它靠攏,這就是費斯中校指揮的美軍第7師第32團第1營。
這是費斯(前排左三)和他營裡的其他軍官出發前在橫濱合影,他們大部分在長津湖戰場非死即傷。
費斯是美軍中最為剽悍和狂妄的軍官之一,這可能與他的戰鬥經歷有關。此人出自美軍最精銳的82空降師,在歐洲戰場曾做過後來所謂聯合國軍司令官李奇微的副官,參加過多次重大戰役,他是美軍中力主打過鴨綠江去的少壯派典型,曾經表示即便上級不允許,他自己也要想法“摸過江去,站到滿洲的土地上”。
所以,在大多數美軍軍官亂作一團的情況下,費斯中校卻果斷地率領部隊向擁有兩個步兵營、一個炮兵營的麥克萊恩靠攏,試圖抱團取暖。
然而,當他真的和麥克萊恩所部匯合時,卻聽到一個難以置信的訊息——麥克萊恩上校失蹤了!
麥克萊恩上校(左)和費斯在日本的合影——兩人在長津湖根本沒來得及碰面。
原來,這位上校在極端壓力下喪失了理智,竟然把踏著冰雪殺來的志願軍當成了夢寐以求的友軍,向他們揮手跑去,結果中彈被俘(根據美軍記載,麥克萊恩上校在四天後因傷重死亡)。
不但如此,此時美軍第31團所有可能接替麥克萊恩上校的營級指揮官都已經非死即傷,瞠目結舌的費斯發現自己赫然是這支部隊中軍銜最高的指揮官了。無奈之下,他只好接下了這支部隊的指揮權。至此,原來的“麥克萊恩支隊”,改成了“費斯支隊”。
表面上,這支部隊應該有4000名官兵(31團和配屬部隊約3000人,32團約1000人),而且有坦克和自行機關炮等重武器,但這只是紙面上的數字,此前幾天的戰鬥中,美軍已經有一半非死即傷。包圍圈中美31團所轄的南朝鮮軍人已經完全喪失了抵抗意志,美軍在志願軍和嚴寒的雙重打擊下,大部分變成了傷病員,彈藥也已經不足。而志願軍除了80師之外,81師的部分部隊也圍了上來。
美軍飛機拍下的“費斯支隊”在志願軍包圍圈內的照片,周圍的點狀物是美軍組成線裝的戰鬥掩體,內部的汽車橫七豎八,一副末世景象。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志願軍竟然一時沒能啃動這塊骨頭。其中很重要一個原因便是這個費斯中校的指揮頗有章法——他曾在國民黨軍中充當過軍事顧問,對於中國紅色軍隊的作戰特點有一定了解。他指揮部隊在新興裡(Sinhung Ni)一線的頑抗給志願軍造成了較大傷亡。
然而,這樣的堅守被證明並沒有什麼意義。29日,費斯的老上司,第7師的巴爾少將乘直升機來到了費斯所部的防禦圈內,帶來了一個噩耗——美軍正在爭相逃向咸興港口,已經不可能組織援軍,31團要靠自己的力量突圍到下碣隅裡,而後向海港轉進。
在援軍無望之下,這支已經嚴重減員的美軍只能開始了絕望的突圍。從11月29日到12月1日,這部分美軍瘋狂地沿著長津湖東岸向南猛衝,一連突破志願軍多道防線……
美軍繪製的“費斯支隊”一路向南突圍的路線,連續標記了13次強行突擊,試圖突破志願軍防線的記錄,打得不可謂不瘋狂,尤其是圍繞志願軍堅守的1221高地,雙方的戰鬥更是激烈。
志願軍的阻擊部隊打得極為頑強,幾乎每一個戰士都寧死不退,美軍拍下了犧牲的志願軍戰士,而他們則用自己的生命把美軍死死拖在冰天雪地之中。
志願軍一面堅守要隘,一面像剝筍子一樣一次次給美軍造成大量傷亡。因此,饒是堪稱美軍中極為善戰的費斯,也難以擺脫兵敗的命運。
在第6次突擊中,費斯親率一支小分隊攻打志願軍陣地,被一名志願軍戰士的手雷炸傷,只能躺在傷兵車上繼續指揮戰鬥。隨後美軍作為突擊先鋒的兩輛坦克被志願軍炸燬,第8次突擊後,因道路被堵死,殘存美軍紛紛拋棄車輛步行突圍,遭到志願軍的致命打擊。
費斯堅持得夠久,直到第12個回合,才被目擊於車上遭志願軍截擊被擊斃——但由於目擊的司機跳車逃跑,沒有證據證明中校的死亡,費斯中校便在“失蹤”人員名單中存在了60多年。
超過四個營的美軍,最後沒有一輛車突圍出去,只有幾百名幸運者從結冰的長津湖面上透過,逃到了下碣隅裡。這一仗的結果,美軍自己如是評價:“31團最初投入戰鬥的有3300名官兵,但最終全身而退得以於下碣隅裡陸戰隊匯合的只有385人。(Of the task force’s original complement of nearly 3300 men,only 385 of those who reached Marine lines at Hagaru-ri from the inlet were unwounded.)”
63年了,費斯終於被帶回美國,但志願軍在嚴寒中的這場殲滅戰,永遠地保留在了那片三千里江山。
【完】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