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王信和匈奴勾結,在山西大同發動叛亂,還試圖進犯太原。
劉邦御駕親征,去平定韓王信的叛亂。第一場打得很順利,劉邦也很滿意。
首戰告捷增長了戰士們計程車氣,於是,接下來的戰役都節節勝利,這樣一路打到了山西晉陽。
劉邦派出前哨去打探匈奴和韓王信虛實。
探子回來稟報,敵人都是些老弱病殘,但正是這樣才不正常。探子擔心有詐。
劉邦卻不聽,認為太過於小心謹慎。於是,親自率輕騎先行追擊,結果掉進了匈奴冒頓(讀 陌讀)單(讀 禪)於的埋伏,被困在了白登山。
劉邦也沒有想到,來的時候好好的,竟然回不去了。
這一困就是七天七夜,在歷史上被稱為“白登之圍”。
據《史記》和《漢書》記載,劉邦是採納了陳平的計策,用大量金銀財寶賄賂冒頓單于的喜愛的閼氏(讀 胭脂),才得以讓冒頓單于撤兵,放劉邦離開。
這樣的說法實在難以讓人信服。
冒頓單于是誰?那可是草原上心狠手辣、有雄才大略的君主,能親手殺自己的妻子,還能親手殺自己的父親的狠角色。他的戰略佈局,豈會因為女人的話而改變。
所以,或許劉邦真的有賄賂閼氏,但閼氏的話必定沒起到那麼高的作用。
冒頓單于之所以會退兵,要從打仗的角度進行分析。
目前的局勢雖然對冒頓單于有利,但戰場上的事情瞬息萬變,他也不得不考慮到方方面面。
如果能在這裡將劉邦劫殺,自然是最好的結局,但實際情況卻是,已經圍了整整七天,劉邦還活在白登山上,自己的進攻並沒有太大的進展。
一番交手下來,冒頓單于也發現了劉邦所率軍隊的英勇善戰。
這支軍隊跟隨劉邦經歷了楚漢爭霸,進行了長期的戰場磨練,身經百戰,而由劉邦帶領的這支先鋒隊伍更是精銳中的精銳。
此時,劉邦佔據著地利,在山上位於高處,這樣的地勢對於防守是十分有利的。
而匈奴軍隊就出生遊牧民族,他們擅長的是快速進攻。
如果想要攻山,他們就得放棄自己擅長的馬匹,以自己的弱項攻擊敵人的強項。
這也是冒頓單于圍攻白登山七日而無法取勝的主要原因。
在白登山耗得越久,對冒頓單于越不利。
如今正是嚴寒的冬季,北方已經開始下雪。
匈奴騎兵作戰,攜帶的糧食本來就很少,主要是靠以戰養戰,打到哪裡,搶到哪裡。
如今,匈奴的大部隊都被引到白登山,一旦糧食出了問題,那麼,單于的這40萬大軍將面臨很大的困境。
而且,劉邦是因為貪功冒進而與大部隊脫節,但劉邦和大部隊之間,距離並不算遠。
現在已經過了七天,漢軍的大部隊隨時都可能會出現。
面對著劉邦的先鋒部隊,尚且還有優勢,當劉邦的大部隊到達,裡應外合,形式對冒頓單于絕對不會友好。
並且,原本冒頓單于與韓王信的部下約定好的會師日期已經到來,卻遲遲沒有見到約定之人的蹤影。這也讓冒頓單于不得不警惕對方是否反水。
還有一點,打敗劉邦對冒頓單于雖然是一件好事,但他所率領的草原各部落首領卻並不好掌控。
如果這些首領不能從中得到很多好處,如果這一場仗打下來他們需要作出很大的犧牲,這些部落首領必定是不願意的。
所以,此時冒頓單于也很糾結,打下劉邦自然是他夢寐以求的事情,但現在的問題是,能否打下來,不確定的因素太大了。
當然,此時的劉邦更急。
劉邦此時處於絕對劣勢。
冒頓單于在擔心糧草問題,劉邦更擔心。
冒頓單于缺糧了還可以從周圍搶一搶,劉邦卻因為被包圍絲毫沒得搶。當糧草殆盡的時候,劉邦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並且,本該已經到來的援軍卻遲遲未到,是劉邦的心病。
劉邦不得不一邊擔心著自己主力部隊是否遭到了埋伏,一邊擔心主力部隊是否起了異樣的心思,故意不營救自己。
同時,他還得擔心西漢王朝內部的穩定。
漢朝剛剛建立,皇帝卻被堵在了外地,朝廷裡封的那一大堆同姓王、異姓王各懷鬼胎、實力不俗,如果自己一直被圍下去,朝廷發生內亂是極有可能的事情。
所以,在雙方都極度擔心的情況下,當劉邦奉上大量的金銀財寶,定下議和的協議,冒頓單于也就順水推舟,打開了包圍圈的一角,讓劉邦和他的先鋒軍隊悄然離去了。
這大概才是白登之圍解除的真實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