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黨,風華正茂!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值此之際,解放軍報微信“熄燈號”特別推出“四史微講堂”欄目,講述紅色經典,弘揚先輩精神。
作者簡介
王進軒,文中身份為中央紅軍衛生部衛生學校組織股股長。
“傾聽經典故事 追尋紅色記憶”系列之一百七十八
聶司令員關懷我們辦學
■王進軒
中央軍委衛生部的衛生學校,在一九三九年五六月間一分為二:一部分留在延安;另一部分同抗大一起,由羅瑞卿同志率領,開赴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辦校。我們走的這部分,本來是要到太行去的。但是由於同蒲路南段敵情緊張,封鎖嚴密,我們便繞道同蒲北段,進入了晉察冀邊區。聶榮臻司令員向中央軍委建議衛生學校留在晉察冀軍區,軍委很快回電同意了。當我們衛生學校到達河北阜平的陳南莊時,聶司令員立刻接見了衛校政委俞忠良同志,當時我是學校的組織股股長,也參加了接見。
接見中,聶司令員詳細地詢問了學校各方面的情況。俞忠良同志彙報,我在一旁作補充。隨後,聶司令員向我們介紹了軍區的情況,講了當時的鬥爭形勢,並對辦好衛校作了指示。他說:在敵後抗日根據地辦衛校和在延安不太一樣,要做到兩點:一是要有吃苦精神,要經常跟著部隊東奔西跑;二是一切要從戰爭的實際出發,一切工作方式方法都要符合戰爭的要求,在艱苦環境中快速培養醫療技術人員。
學習生活還沒有進行兩個月,敵人的“掃蕩”就開始了。反“掃蕩”對於我們來說是生疏的,聶司令員考慮到我們這個情況,讓我們隨軍區機關一起行動。經過十幾天的轉戰,軍區部隊粉碎了敵人的“掃蕩”。衛校由於有部隊的保護,沒受到一點損失。
反“掃蕩”結束後,衛校來到了河北唐縣牛眼溝村,與駐在此地的軍區衛生學校合併。兩個學校合併以後,不但人多了,教員也充足了,組織機構也比較健全了。當時,由於根據地不斷擴大,軍隊逐漸增多,戰爭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傷病員很多。因此,對醫務工作者的要求不但高,而且工作量也大。聶榮臻同志指示我們,要服從戰爭,作出規劃,加快培養,為提高軍民健康水平而努力奮鬥。根據這個指示,我們籌辦了三個軍醫班、一個調劑班和一個護士班,共三百多人。規定軍醫班學習時間為一年半,調劑班為一年,護士班八個月。學習內容很多,而時間卻比較緊。因此,學校要求教學要有重點。軍醫班和護士班用主要精力抓了兩個方面:一是基礎課,二是臨床課,使學員畢業後能獨立地進行工作,起碼能完成一般疾病和戰傷的救治任務。
聶司令員很重視教員的作用。他曾多次和我們講:辦好學校,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教員,有了好的教員,才可能出好的學生。怎麼樣的教員才算好的教員呢?他認為:一是要有政治覺悟,他們應該熱心抗戰;二是要有教學能力,他們應當具備相當的學術水平,有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三是能適應戰爭的要求,因時因地搞好教學。對於教材問題,他也不止一次地指出,教員不能照本宣科,要根據敵後抗日戰爭的特點和要求,編寫出不同於平時訓練班的教材,而是適合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培養出獨立進行工作的醫務人員的課本來,要使學生在學習時易於接受,便於實踐。
根據聶司令員的要求,學校經常組織教員學習政治時事,提高他們的覺悟,召開各種形式的會議,研究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組織有實踐經驗的教員編寫教材。
為了使學校適應敵後戰爭的環境,衛生學校安排了一定時間的軍事訓練課,做到了在敵人進攻時能走,又有一定的自衛能力。因為學校經常轉移,教學設施就儘可能做到小型、簡便、易帶。每到一個地方,找一間空房子,打掃乾淨,用石灰和鍋煙灰抹一塊黑板就可以作教室。吃住基本是在老百姓家裡。如果形勢緊張,我們就一邊打游擊,一邊學習。野外就是課堂。當時,雖然環境艱苦,戰鬥頻繁,但我們一直堅持上課,每個班都按時結業了。
教員們為感謝組織上的關懷,把全部心血用在了教學上,為抗日戰爭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醫務工作人員。
(本文選自《星火燎原》,略有刪減;《星火燎原》是毛澤東題寫書名,朱德作序,無數革命前輩用鮮血和生命寫就的紅色經典,生動再現了壯懷激烈、驚天動地的革命故事,承載著我黨我軍的基因血脈,蘊含著偉大的革命精神。)
四史知識點複習
1984年4月8日,中國首次成功發射試驗通訊衛星( 東方紅2號 ),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掌握衛星通訊能力的國家。
馬克思恩格斯創立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條件是(學者和革命家的品質)。
1952年8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公佈施行,對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自治機關的組成和自治權利等重要問題作出明確規定。(1965年9月9日 ),西藏自治區成立。
(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論述屬於1930年5月,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闡明的觀點。
解放軍報微信釋出
播音:劉敬一
編輯:向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