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時期的紅一團團長顧貴山,一定要請來參加這次活動呀!”
“啊?毛主席在北京那麼忙,竟然還惦記著我啊?”
一句毛主席的“一定要找到”,和一句被記掛之人充滿驚喜的話,將革命歲月裡,革命者之間的那份似乎無法用言語表述恰當的特殊情感展現得淋漓盡致。
村裡的外來郎“馬伕”
1951年,一位曾在戰亂時期逃出村子討生活的女子,在幾年後帶著丈夫回了老家河南林縣原康鎮下園村,將年久失修的房子修了修之後,便打算留下不走了。
女子名叫王海秀,幾年前跟著母親外出討生活,一去就沒了任何訊息,大家還以為她是不是都不在了。還好上天眷顧,老鄉們看著她平安回來了,而且還成了家,自然是好事一樁。不過對於這個平日裡寡言少語,身上帶著一股特殊氣質的外來郎,大家還是充滿著好奇。
閒來無事時,大家聚在一起就會多問王海秀幾嘴,例如“你丈夫是哪兒的人?以前是幹嘛的呀?”這些問題。
“他呀,當過兵,曾經是紅軍,還走過長征。”
“那他有啥職位沒有?”
“沒啥特別的,他只是紅軍某團長的一個馬伕,平日裡牽牽馬,照看馬匹而已。”
……
其實對於這樣的回答,村民們多少有些不相信。畢竟在他們心中紅軍是了不起的,就算在軍中沒有啥職位,只是團長身邊的一個馬伕,怎麼也不會就娶一個沿路乞討的乞丐當老婆。
但時間久了,人們發現他確實會照看騾馬,還會醫治後也就相信了。後來人們發現他懂的不只餵養騾馬那一套後,還將他選為村裡的黨支部副書記。
就這樣,大家越來越少提及這個外來郎的“紅軍身份”。若不是1959年,新中國建國十週年慶典前夕,兩名從北京特意下至河南林縣找尋一位“紅軍團長”,大家怕是都已經快忘記這個外來郎曾經和紅軍有關係這茬了。
中華民族好不容易趕走了侵略者,成立了新中國,而這過程中少不了無數離家搞革命,將腦袋系在褲腰帶上東奔西走的英雄們。所以十年風雨之後,黨中央決定邀請一些老紅軍戰士、革命烈士家屬進京觀禮。
這天,毛主席正在審查受邀人員名單,將由他圈定赴京觀禮的最終人選。看著密密麻麻的名單,毛主席突然眉頭緊鎖好像想到了些什麼,然後轉過頭詢問身邊的同志:
“紅一團的團長顧貴山還在嗎?”
工作人員一時間也給不出回答,便說這得讓軍委處去查查才知。然而在後面的一系列查詢後,都查無此人。最後好不容易在紅軍相關檔案中找到了些許蛛絲馬跡,可他卻早在八年前就已經從農業部請辭,去了河南是留下的唯一線索。
河南那麼大,加上那時候戶籍管理也不是那麼完善,只是單憑一個名字找一個人,無異於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找!一定要請他來參加這次活動!”接到毛主席的指令後,負責慶典籌備的工作人員立馬投入到了“大海撈針”式找人計劃中。
毛主席為何特意尋找顧貴山?
1928年3月,在蔣氏的各種打壓政策下,中國共產黨黨組織的發展之路充滿著坎坷,無數早期黨員遭受了國民黨的迫害。所謂公道自在人心,往往旁觀者更能看清事物本身。顧貴山便是在共產黨正處於白色恐怖時期,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共產黨。
獲批入黨後,顧貴山一直在安徽省聽從組織安排,積極完成上級交代的每一個任務。那個時候,由毛澤東指揮的秋收起義大軍也順利與朱德領導的南昌起義軍,在井岡山會師。不久之後,各地工農革命軍正式改名為“紅軍”,顧貴山便於1929年8月加入紅軍,編入紅一團。
何為“紅軍精神”?簡而言之,其實就是不怕苦,不怕難,一直朝著堅定的目標而努力。成為紅軍戰後的顧貴山無疑將這種精神領悟得十分透徹。
在生活中他吃苦耐勞,在戰鬥中他英勇當先,在戰鬥結束後主動照顧負傷戰友。就這樣,始終堅信黨的顧貴山很快就從小小普通戰士當上了連長。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迫於無奈開始踏上艱難的長征路。如今,我們可以堅定地說,漫漫長征路無異於人類歷史中的一大奇蹟。可是這途中14個省份的跨越,700餘座城池的攻佔,18座大山的翻越,還有趟過的24條大河,走過的草地、雪山……全在無時無刻威脅著紅軍戰士們的生命。
顧貴山於1934年11月走上長征路後,也同樣如此。但無論一路有多苦,多艱難,他始終都秉持著一名黨員該有的品格,推功於人,諉過於己,因此給毛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後來,顧貴山在隨軍抵達陝北,其隊伍與紅26、27軍合併改為15軍團,他便被提拔為了團長。但是,他的戎馬歲月並未止步於此
因傷無法效力,主動請辭
走完長征路之後,紅軍開始建立抗日根據地,“七七事變”之後國共兩黨也終於統一戰線,決定先一致對外,顧貴山也參加了全面抗日戰爭。
在一舉打破日軍“不敗神話”的平型關戰役期間,他在一次戰鬥中遭遇日軍投放毒氣彈,眼睛當場就被燻得看不見。無奈之下,他只好忍痛在慌亂中退下陣地,想著一定要先治好眼見,將來才能繼續和鬼子硬拼。
所幸的是,雖然戰鬥異常激烈,但在戰友的護送下去到了醫院後,透過及時治療他的眼睛視力得以恢復如初。
而在傷勢一見好後,顧貴山立馬就返回了部隊繼續參與戰鬥。從參加紅軍,到對戰侵華日軍,再歷經解放戰爭,顧貴山參與過的大大小小戰鬥不下400次,先後9次負傷。最為驚險的一次,是他在戰鬥中不幸中彈,而子彈位置嵌入肉體較深,醫生嘗試過很多次都不曾全部取出。就這樣,他的體內一直都留著彈片,晚年也因此受了不少罪。
經過傷勢鑑定,顧貴山也因此被鑑定為“二等一級傷殘”,但他並未因此停下戰鬥的腳步,依舊是隻要傷勢見好,就馬上申請重返前線。
不過出於為了他的健康考慮,組織上沒有同意他的申請,而是將他調往115師,擔任衛生所所長。就這樣,他學會了一些簡單的醫療救治措施。加上部隊中的軍馬要是病了、傷了,也是送往衛生所,他便也懂得了一些給馬看病的本事,故而後面以“馬伕”自稱。再後來幾經轉折,顧貴山舊傷復發,組織就將其調往後方農業部工作,也便於休養身體。
因為常年奔波,顧貴山的個人問題也不曾解決,轉到後方後上級也曾為他張羅過。但顧桂山想著自己因傷落下了病根,還帶有殘疾,就拒絕了上級為他安排的與文工團女兵的見面。若不是後來部隊來了一對乞討的母女,正不知他的婚姻問題要等到何時。
那對母女便是張海秀和她的母親,兩人因家鄉戰亂逃了出來,實在是走投無路這天就去到了部隊討飯。在戰友的撮合下,和張母懇求顧貴山能夠在部隊裡給張海秀找個可以吃得起的崗位後,他便對張母問道:“如果您不嫌棄我,我給您做女婿,照顧你們如何?”
就這樣,兩個本來毫無關係的人走進了婚姻殿堂。雖然婚前沒有太多的瞭解,可彼此都是溫和之人,日子過得很是安穩。
終於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看著一切都越來越好後,顧貴山覺得自己一沒文化,二來身體也不好,便主動請辭回到了妻子老家河南林縣定居,以“馬伕”自稱,過著農耕生活。若不是建國十週年前前夕,毛主席想到了他,可能餘生他都不會主動提及曾經的崢嶸歲月。
再見毛主席
籌備慶典的工作人員在收到毛主席的命令後,幾經波折打聽到了顧貴山去到了林縣,便立馬派人前往找尋。然而這林縣的面積真是不小,其下面村莊更是多達500餘個,人口數十萬,挨個村子找時間肯定是來不及的。
所幸一工作人員想到了喇叭,便讓各村幹部廣而告之:北京有幹部正在林縣找一位紅軍老團長,如若本人聽到,請立馬與村幹部聯絡。
訊息一出,大家都開始對這個紅軍團長感到無比好奇,唯獨原康鎮下園村的顧貴山如往常一樣餵馬、種莊稼。他不是沒有聽到廣播,一是也不確定是不是找他,二來他也不想因為自己曾經的身份被人知曉,所以就沒咋理會。
若不是原康鎮下園村的村民們想到了以前顧貴山說過自己曾是紅軍團長的馬伕,讓北京來的幹部們去找他問問看,怕是他們此次要失望而歸了。
終於找到了顧貴山,一切資訊都對上後,兩位幹部非常認真地對他說道:顧團長,毛主席讓我們請您進京!
這讓顧貴山又驚又喜,“什麼?毛主席?他在北京那麼忙,竟然還惦記著我呀!”
這時候村裡的人們都驚呆了,原來他可不是什麼紅軍團長身邊的馬伕,而是真正的紅軍團長。訊息一傳十,十傳百,顧貴山立馬成了村裡的紅人。
“小顧,你這是在和我捉迷藏呀?讓我好一頓找!”毛主席一見到顧貴山,就緊握他的雙手對他說道。顧貴山的內心更是激動不已,說了好些感激的話,感激毛主席記得紅一團,記得他。
國慶觀禮過去得很快,但此次旅程的所見所聞卻在顧貴山心頭縈繞了好久。不過他也並未因此在回到河南後有所改變,而是繼續以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將一腔熱血灑在了下園村的建設中。
我就是農民,一直都是
1986年,顧貴山走完了自己口中的普通一生。戎馬數年,歷戰數百次,光榮在黨近一個甲子,輪誰說這都是充滿著傳奇的一生,可偏偏顧貴山卻說自己只是個農民,一直都是,到死都是。
所以他在臨終前都還特意交代,死後喪事從簡,切莫驚動部隊,給組織添麻煩。
回顧中國共產黨百年風雨兼程,像顧貴山默默付出的英雄數不勝數。也正是因為有他們的付出,新中國才越來越好。所以,我們在享受如今的繁榮與和平時,也不要忘記歷史,忘記這樣的生活從何而來,我們要從何去守護!
感恩!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