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公元656年冬,大唐三朝元老、凌煙閣功臣、大唐西征統帥程知節兵敗,剛從舅舅長孫無忌手中奪回大權的李治查清原因後,又氣又怒,便要派人鎖拿程知節入獄。
自開國之初,尚未完全成長的大唐鐵騎除了曾敗給突厥和吐蕃那兩次外,再也沒有遇到過敵手。如今,程知節率領王文度、蘇定方等名將西征阿史那賀魯竟然大敗虧輸,朝堂上下頓感恥辱,紛紛要求追究罪首。
已掌控中樞的中書令李義府曾給李治定下三條治國方略,以幫助他實現超越高祖、太宗的偉大夢想,其中一條就是軍功!可如今大唐兵敗,“武功”一道的希望行將破滅,這讓李治如何不惱怒呢?
就在此時,太尉李勣匆匆趕來,抽絲剝繭幫他分析兵敗的原因,把李治說得羞愧難當。
01 二次西征失利,到底是誰之過?
阿史那賀魯,西突厥可汗之子,曾在太宗李世民時期投降大唐,但在李治登基後,因發現大唐朝內君臣不和,伺機造反,自稱“沙缽羅可汗”。
公元650年,賀魯把他的汗帳建在千泉城(今烏茲別克北部),統攝處月、咄陸、弩失畢等十餘個部落,面積廣達319萬平方公里。
當時,國舅長孫無忌掌控朝政大權,認為賀魯不過是癬疥之癢,不足為患,僅僅派了使臣去問責。賀魯既然決心反出大唐,自然不怕這種書生行徑,驕傲地宣稱自己是草原上天命所歸的大汗,應該和大唐的皇帝陛下平起平坐。
使者受辱返回,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才商量出兵。
一開始是命大將契苾何力第一次西征,和突厥打了一年多,勝負不分。
接著,長孫無忌意識到西突厥強大將給他的執政帶來嚴重威脅,便命左屯衛大將軍程知節率兵五萬,調集契苾何力、王文度、蘇定方等大將,二次西征突厥。
儘管這些名將戰功一路上赫赫,但卻因為王文度嫉妒蘇定方的戰功而假傳聖旨,從而兵敗。
那麼,作為統帥的程知節為何會輕信王文度的話呢?
李勣向李治直接挑明瞭中間的原因:
西征大軍出發前,朝廷全權授予程知節統帥三軍,以便其心無旁騖地西征。而且,彼時朝內主政的是長孫無忌、褚遂良和柳奭等關隴貴族。當戰爭打到中途,關隴一脈在朝堂上開始失勢,李治正式親政,這段時間正好就是中樞管理的真空。
也是在此時,李治太子潛邸舊臣、副統帥的王文度假稱有皇帝的密詔,讓所有人遵從他的命令。
程知節等人本是按中樞之命行事,突然間中樞癱瘓了,多年不掌權的李治上來了,而且他的親信還說,“我有皇帝密詔,程知節你聽不聽?”
除非程知節還是幾十年前瓦崗山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程咬金,否則,他一定低頭!
聽了原委,李治不禁汗顏,原來根子在自己身上!
可是,這種政治內幕也不能公佈天下呀?總要給大唐上下一個說法。
李勣微微一笑,道:“陛下,可免去程咬金的所有官職、其他將領降三級使用,至於王文度,就看陛下的了!”
按律,王文度假傳聖旨、越級指揮當斬,可李勣知道李治剛掌大權,內部不穩定,還需籠絡舊人,便給了他一個臺階。
李治也不客氣,下詔:
削程知節左屯衛大將一職、回家閉門思過;削副統帥王文度所有官職、發落到遼東前線建功贖罪;其餘出征大將各有懲罰,此後臣民不得再議論此事。
02 武媚娘獻計,激將李勣出山
“二次西征”失敗的原因找到了,李治鬆了一口氣,但仍不敢懈怠。
因為,他必須想法挽回大唐軍隊在世人心中的形象,更要給世人一個“大唐依舊蒸蒸日上”的形象上的交代!須知,大唐軍隊才是他和長孫無忌等關隴貴族爭鬥的底氣所在。
李治急於挽回形象,問計李勣,他卻笑而不答。
回到後宮,武媚娘也已知道“西征失敗”的來龍去脈,笑對李治說道:“陛下,虧你平時那般聰明,怎麼在這一點上糊塗了呢?”
李治不恥下問,武媚娘正色道:
“這一次兵敗實則是受關隴世家的牽連,可世人卻不知內幕,必然以為是陛下主政之過。李勣忠臣,曾支援陛下打倒關隴集團,可他和程咬金都是瓦崗出身。西征兵敗,他若再提議用兵,豈不是把瓦崗一系推上了關隴世家的對立面?”
“在先帝時期,李勣就是著名的悶葫蘆,他不是沒話說,而是不能做絕對不說!玄武門事變中,他拒絕了先帝的邀請,從此被關隴集團排斥在外,反而被先帝暗中託孤。所以,當長孫無忌乾綱獨斷之時,李勣卻一直假稱養病,閉門不出,直到陛下您背水一戰的時候,他才突然挺身而出,撥亂反正!這樣的李勣,正是真正的軍事大家,平時溫吞吞地看似無害,可一旦暴起,一擊必中!”
“所以啊陛下,你現在去找李勣問計他是不會說的,只有把他逼到了絕境,他才會給您出謀劃策!明白了吧?”
武媚娘抽絲剝繭地道出李勣的心思,李治頓時恍然大悟:
“這個李勣,難怪朕登基幾年受盡元舅的臉色他都不出面,我還以為他忘了對父皇的承諾呢,原來是在韜光養晦啊!昔日,父皇曾這樣比喻大唐三名將,皇叔李道宗是‘山中虎’,沒有穩勝的把握不打仗;大將薛萬徹是‘下山虎’,一旦出戰勢不可擋;而李勣則是‘病虎’,看似無害卻最擅奇兵!原來如此!朕這次就依你所說,一定要把李勣逼出來幫朕打贏西征之戰!”
登基多年的李治一直被世人認為懦弱老實,可那是因為朝政大權全被國舅長孫無忌打包了。如今,他已是真正的“人主”,又豈能辜負了一代明君李世民的血脈?
李治又和武媚娘密議了一番,終於定下“激將”策略。
03 兩相聯袂請願,讓褚遂良回朝堂
將近年關的時候,朝堂上傳出一個不幸的訊息:中書舍人王德儉病逝!
王德儉是李治的親信,一直幫他在朝內聯絡反對關隴集團的勢力,如今的宰相李義府、禮部尚書許敬宗等,都是他花費大量精力悄悄拉攏過來。這個十分重要的聯絡人突然去世,對李治的打擊很大。
李義府等人一臉悲色,關隴貴族卻喜笑顏開,認為王德儉迎合李治“廢王立武”、做盡壞事,終於被天譴了。為了表示慶賀,他們不僅聚集飲酒高歌,還蠢蠢欲動,打算把流放在潭州的前宰相褚遂良迎回朝堂。
很快,宰相韓瑗就求見李治,希望迎回褚遂良。
不僅他來求情,另一位宰相來濟也不約而同地來了。
甘露宮中,李治火了:“你們兩位也是太子潛邸時的老臣了,現在擺明替褚遂良說話,到底是何居心?莫非你們想讓朕把這江山讓給關隴世家?”
李治這番沒有任何諱言的話嚇壞了兩位宰相,連忙叩地請罪。
“既然知罪,你們為何還要幫褚遂良求情?那個悖逆的狂徒,竟敢在駕前猖狂亂語,朕懲罰他有錯嗎?”
李治有點發狂,這幫人自恃曾幫父皇李世民坐穩江山,屢屢要挾於他,是可忍孰不可忍!
韓瑗小心翼翼地說:“陛下,褚遂良固然有罪,但如今朝內人心不穩,又多物議,急需老成謀國之人主持大局。褚公乃先帝託孤之臣,見識謀略皆屬上上乘,何不先召他回來穩固人心?”
李治啞然失笑,斥道:“兩位宰相,西征失利就人心不穩了?莫非你們要把西征失利的過錯推到朕身上?西征之舉在朕未親政之前,你們如此顛倒黑白,眼裡還有沒有我這個皇帝?”
李治的話太誅心,韓瑗不敢接話,來濟硬著頭皮勸道:“褚遂良畢竟是先帝指定的顧命老臣,不便長期流於外任,不如先……”
“夠了!”
李治忍無可忍,拍案而起:“既然你們將他說得這般好,那朕倒要問問,當年是誰抑買土地?是誰公報私仇流放李乾佑、盧承慶?是誰把持政務不讓張行成、高季輔插手?又是誰幹涉後宮逼著朕立太子?你們說啊!”
韓瑗和來濟兩人失聲,心中卻不服氣:當初這些事你這個皇帝不都同意了嗎?如果不是你懼怕元舅長孫無忌,誰又能逼著你下詔呢?
在韓、來二人看來,李治這個皇帝如今太熱衷權柄,又任用李義府、許敬宗這等奸臣,實在不是明君所為。如果還不把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請回朝廷,只怕這大唐的天下將會奸臣當道、小人塞路,社稷也將不穩了。
可在李治看來,這是關隴集團妄想把持朝政的又一次反攻。如果把褚遂良召回來,不僅追隨他的人分崩離析,自己也將再做回那個泥塑的雕像。
君臣幾人不歡而散,李治兀自氣得頭腦發昏。
沒掌權之前以為掌權好,如今掌了大權才知道其中的滋味。若不是他不想再做回那個“傀儡”皇帝,李治真的想甩手不管了。
04 激將李勣,李治武媚娘巧用計
武媚娘聽大太監範雲仙說了李治和韓瑗、來濟爭吵的訊息,立即讓他告訴禮部尚書許敬宗知曉,並指點一番。
許敬宗何其聰明,馬上明白武媚娘對自己承諾的機會來了。
昔日,許敬宗因為沒能被拔擢為宰相而鬱悶,便投靠在武媚娘門下(見前文),武媚娘讓他等待訊息。如今,這個機會就在眼前。
數日後,蒲州刺史崔義玄上表彈劾潭州刺史褚遂良,告他“翫忽懈怠不問政事,致使地方強盜橫行。”
蒲州距離潭州千里之遙,蒲州何以知道潭州之事?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誣陷”,可李治卻正愁找不到褚遂良的“黑材料”,當即命韓瑗、來濟兩位宰相負責審查此事。韓瑗、來濟和褚遂良同是關隴集團的人,李治這一手不僅讓兩位宰相左右為難,也深刻體會到今日的李治已經今非昔比,學會用權謀了。
崔義玄出身博陵崔氏,如今已經70多歲,和許敬宗卻惺惺相惜。
韓瑗來濟兩位宰相無奈,只好一邊咒罵崔義玄和許敬宗,一邊前往潭州追查。
利用這件事把韓瑗、來濟調離中樞後,武媚娘便提議李治前往洛陽巡遊。理由是“天下不知陛下久矣”、“避開朝內紛爭”,這理由正合李治的心意,便不顧大臣的反對,準備起做皇帝以來的第二次巡遊。
李治的第一次巡遊是去九成宮,在扳倒長孫無忌之前。正是那一次巡遊,讓李治經歷了剎那生死,脫胎換骨,最終打倒長孫無忌。所以,李治也特別期待再次巡遊,也許會給他帶來再一次的改變。
皇帝要巡遊,太尉李勣卻著急了!
為何?西征失敗至今沒有下文,這大唐鐵軍的顏面還要不要挽回了?
作為唐軍的中流砥柱,李勣可以不在乎朝堂上的得失,可若讓他在開疆拓土這種軍國大事上無作為,簡直是要了他的命。
就在李治出發的前幾天,李勣跑來見皇帝,請示如何善後“西征”之事?
李治故意興趣乏乏地說:“太尉,這件事就暫時緩一緩吧。唐軍新敗,人心不定,若是倉促出師,再復蹈前轍,豈非更不可取?再說,縱觀我大唐,也無人堪為主帥啊!”
李勣急了,奏道:“陛下,老臣不才,願擔保一人為帥!”
“你擔保?誰?”
“右屯衛將軍,蘇定方!”
“敗軍之將,有何資格?”
“非也,陛下!此前西征最大的勝仗就是蘇定方所為,若非王文度用私、程咬金畏懼,突厥賀魯早已平定!”
“蘇定方......朕聽說他已六十有五,且名氣遠遠不如程知節等當世名將,甚至不如朕手下的大將薛仁貴。這件事就再議吧!”
其實,李治、武媚娘早已商定主意激李勣自己跳出來西征,這次巡遊正是一個良機,而李勣也不負所望主動站了出來。只是,李治對蘇定方少有耳聞,不知其本領。
李勣微微一笑,道:“陛下,蘇定方曾是劉黑闥的帳下悍將!當年,劉黑闥自稱大將軍,與我大唐作對,連破李神通、羅藝、薛萬徹等部,出戰的主將正是蘇定方!”
“啊?連薛將軍也敗給他了?”李治有點不相信,但看著李勣肯定的神情,也不由信了!
“既然如此,朕已準備好五萬大軍,便交給這個蘇定方!”李治的狐狸尾巴終於露出來了,“不過,朕依舊信不過他,還需太尉從中作保。若是蘇定方再敗,朕唯爾是問!”
“臣願意擔保!”李勣洪亮的聲音響徹大殿,君臣二人相視哈哈大笑。
翌日,面對韓瑗、來濟等老臣的反對,李治力排眾議,起用敗將蘇定方為帥,三次西征突厥。
長安城西十里外,李治親自為蘇定方斟酒餞行,祝他旗開得勝。
李治如此破格送行,其實也顯露了他內心的忐忑。如果是李勣掛帥,他絕對相信可以獲勝;可李勣卻推薦了蘇定方,他到底行不行?
05 西征大勝,李治揚眉吐氣
李治最終還是相信了李勣的眼光,在蘇定方率部西征後,便開始了二次東巡。
皇帝出巡,氣象非同凡響,且這一次李治不僅把李勣、薛仁貴帶上,還把長孫無忌、于志寧等宰相也帶上了,讓他們離開中樞,由李義府主持朝政。
長孫無忌等人焉不知這是李治在為李義府騰開空間,讓他施展手腳?可是,形勢比人強,長孫無忌現在就像2年前的李勣,像個悶葫蘆,經常一言不發。
東都洛陽,這裡是武照的傷心地,也是她此後十年悲慘命運的開始。
李世民對她始亂終棄,為了掌控命運,她搭上了李治,終於成為大唐帝國最尊崇的女人。武媚娘此次慫恿李治來洛陽,既有和過去的武照割裂的想法,也有來此開啟新生的心願。
在巡遊途中,武媚娘十分開心,因為,此次巡遊只有她的兩個兒子隨駕,至於李忠、李素節,都已一貶再貶,對她的兒子沒了任何威脅。
李治自在巡遊且不提,再說西征突厥的大軍。
此次西征,蘇定方抱了“不破樓蘭誓不還”的決心,兵分兩路。南線由副帥蕭嗣業統領4萬大軍正面佯攻,牽制敵人;他自己則召集回紇部、高昌部的2萬精銳騎兵和本部的1萬騎兵,繞道北線進攻。
為了不讓突厥部大汗阿史那賀魯發現他的計謀,蘇定方還命突厥降將阿史那彌射、阿史那步真前去招降、分化突厥各部。
阿史那賀魯果然中計,率本部10萬大軍南上對抗蕭嗣業。
從北線繞過來的蘇定方跟隨其後,在蕭嗣業的大軍岌岌可危之時突然出擊,一舉擊潰了突厥的10萬大軍。
當訊息傳到洛陽,李治開心地請忠臣飲酒慶賀,並特意來到舅舅長孫無忌面前,問他:“元舅,三徵突厥,唯有此次戰國最大,您可知為何?”
長孫無忌知道這個外省在向自己炫耀,忍氣吞聲道:“皆賴陛下運籌帷幄之功!”
李治哈哈大笑,突然正色道:“非也!武臣不畏死,文臣不用私,方有此戰果矣。”言下之意,是諷刺長孫無忌抱有私心,所以他主持的兩次西征都失敗了。
從潭州調查褚遂良歸來的韓瑗、來濟看著長孫無忌被李治諷刺,頓時生出兔死狐悲之感。韓瑗忍不住上前,申辯道:“陛下,昔日西征失利皆因將帥不和,豈能算在元舅的身上?”
李治卻道:“自古成王敗寇,若是朕主持西征失利,韓愛卿,你會如此幫朕開拓嗎?”
李治一句話道出了韓瑗為長孫無忌開脫的真相:不外乎黨同伐異罷了!
韓瑗不語,轉而上奏調查褚遂良一事。經過他和來濟的調查,褚遂良任潭州刺史期間,因當地水災,一部分百姓因賑災分配不公、譁眾鬧事,並非盜匪叢生。而且,這件事發生在褚遂良剛上任的時候,應是前任的責任。
李治靜靜地望著韓瑗、來濟和長孫無忌,緩緩道:“前任之錯,何以落在現任身上?諸位宰相,朕想問問你們,西征之敗何以落在朕的頭上?”
至此,韓瑗、來濟等人終於明白李治讓他們調查褚遂良的真正原因:為自己伸冤,為長孫無忌定罪!
不過,李治終究不敢對舅舅下狠手!畢竟,要想完全拔除關隴貴族的勢力,非一朝一夕之力,只要長孫無忌在,關隴貴族的反彈就不會太強烈。
時間到了初秋,突然從西北傳來一個天大的好訊息:西突厥大汗阿史那賀魯被擒!方圓數千裡盡歸大唐版圖!
蘇定方果然沒辜負推薦他的李勣,沒辜負力排眾議拔擢他的李治,更沒辜負整個大唐臣子軍民的期盼,全滅了突厥。
這一刻,李治前所未有的興奮、開心、驕傲!
若不是他力排眾議再次西征,若不是他拔擢任用敗軍之將蘇定方,若不是他毫無保留地相信李勣,焉能有平定西突厥的不世偉功?君臣不疑,這是李世民時期才有的盛世氣象啊!
這一刻,李治終於揚眉吐氣!
後記
在出巡之前,李義府曾給李治提出三個實現“明君”夢想的方略,其中之一就是軍功立威!
西突厥覆滅,李治把相當於大半個大唐的廣闊疆域收歸大唐,其功之偉大,直逼先帝李世民。
挾此威,李治可以大刀闊斧地整治朝綱、乾綱獨斷,可以實現被壓抑多年的抱負、志向,更可以像他的父親李世民一樣,日月光華、弘於一人!
挾此威,李治終於有了和關隴集團正面決戰的本錢!
公元658年,八月,許敬宗於唐高宗巡遊途中上奏,誣陷侍中韓瑗、中書令來濟串通潭州此時褚遂良圖謀不軌。
唐高宗李治准奏,並下詔:
“貶韓瑗為振州(今海南三亞)刺史、來濟為台州(今浙江臨海)刺史,再貶褚遂良為愛州(今越南清化)刺史,兩年前已遭貶謫的王皇后舅父柳奭,再貶為象州(今廣西象州)刺史。凡坐此案之人,終身不可回京!”
至此,關隴集團中的重要人物,除了長孫無忌和他的兒子外,其餘全部被貶出朝堂,散落在荒山野嶺之中。
宰相之位有缺,許敬宗論功進位,終於得遂所願,成了宰相。
而這一切幕後的推手,連李治都不知道竟是他的枕邊人——武皇后!反而,他以為這是自己強勢打壓關隴集團的成果,一點都沒察覺到異樣。
-連載【武照天下】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