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歷了大大小小戰爭數百次,最後才歸統一,其中以少勝多戰役數不勝數,而近代要說這方面的奇才,則不得不說開國五虎將之一的粟裕。
當年一場戰役中,司令員犧牲,粟裕下令佯裝撤退誘敵深入,最終率領2萬人打敗了敵軍7萬人。
以少勝多,勝利一戰
粟裕一生指揮過大大小小無數戰役,其中不缺以少勝多的戰役,因此毛澤東稱讚其為“最會帶兵打仗的人”。
而現在我們就來講一講粟裕以少勝多戰役中最為出名的一戰:天目山新登反頑戰役。
新登戰役,是新四軍在浙西新登反抗國民黨頑固派進攻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奠定了粟裕在毛澤東心目中的地位,使毛澤東對粟裕重視了起來。
1945年5月23日,國民黨委員長蔣介石下令以顧祝同為首率10個師的兵力向蘇南,浙西軍區發難。
同時,顧祝同暗中派人會見了大漢奸——陸海,並且與日軍,偽軍達成秘密協議,共同向新四軍蘇浙軍區採取夾擊進攻的方式,意圖吃下新四軍。
29日晚上,任蘇浙軍區司令員粟裕下達指令,命令一,三,四縱隊的三個主力支隊同時向敵人進行打擊,並由葉飛擔任前敵指揮。
葉飛
當晚,葉飛率領三個主力支隊向憑堡壘據守的國民黨第79師發起了反擊,在我軍不懈努力下於6月2日佔領了新登城。
第二日,國民黨79師死灰復燃,意圖反撲,雙方僵持不下,反覆爭奪新登,激戰一夜,國民黨不敵我軍,倉皇而逃,我軍勝利。
此次圍困戰,殲敵2300餘人,但自己也傷亡900多人,其中,一縱一支隊司令員劉別生在前沿指揮時不幸犧牲。
劉別生
而此時,國民黨還在不斷向新登城支援。
與此同時,粟裕為避免再次造成巨大傷亡,於是指揮蘇浙軍區部隊逐步收攏,匯合一處,準備採取新戰術。
粟裕率兵多年,針對此次形勢,提出了三個方案:
一是繼續增援新登,依託有利地形,佔據有利態勢,繼續阻敵。
二是向後緩撤,在臨安與支援國民黨軍進行最後決戰。
三是直接撤離,放棄天目山,採取誘敵深入,來個甕中捉鱉,尋機再戰。
但在得到情報日軍準備出擊的訊息後,粟裕果斷決定放棄天目山,不再新登戀戰,主動撤離,從而使自己有充足的時間準備反打。
為了使計劃順利實施,減少傷亡,粟裕果斷將新四軍隊伍從前線撤下來,拿著空子彈帶,空米袋,同時下令讓部隊從人口集中的新登縣城透過,並讓後勤人員到大街上到處買糧食,營造一種部隊落敗,倉皇而逃,但同時又準備背水一戰的錯覺。
戰時主帥不幸犧牲,出於穩定軍心,必定會隱瞞事實,待打了勝仗後才會統一緬懷死去的烈士,並追悼,但為何粟裕會選擇如此做法呢?
戰場上,瞬息萬變,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延誤戰機,亦或者抓住機會反敗為勝,粟裕憑著自己敏銳的直覺,感覺這是一次機會,其目的有兩個:
其一,國民黨部隊傷亡慘重,吃過一次虧,因此不會輕易上鉤,如此大張旗鼓,可以讓部隊在敵人眼皮下從容撤離,使我軍也暫時有喘息的機會,不至於讓戰士過於勞累。
其二,這既然是一次後撤,是為了尋找合適的機會,善於打游擊戰的新四軍,只有在運動中才能發揮我們的最大力量,從而重擊敵人,只有讓敵人相信新四軍是在“敗逃”,國民黨才敢於追擊,從而出現戰機,一舉將其擊潰。
饒是如此,顧祝同的前敵總指揮李覺仍然十分謹慎,反覆告誡自己各部手下軍官及士兵。不許輕舉妄動,不能逞一時之利,叢林深谷,十面埋伏,務必嚴加搜尋。
新四軍撤出新登,沒有動搖他,而後又退往臨安,還是穩坐軍中帳,之後新四軍撤出了天目山,並將設立在天目山的機關,醫院,工廠,報社陸續撤出,向北轉移。
然後粟裕公開向天目山的群眾告別,白天啟程,一路向北。
為了引起敵軍注意,讓其放鬆警惕,故意讓部隊放鬆看管,讓俘虜跑回敵營,俘虜向指揮報告新四軍的確是在敗逃。
正是這樣,李覺再沒有理由不相信粟裕是“敗退”了。
於是,李覺感覺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讓他揚名立萬的機會,將來升官發財指日可待,迅速報告給了他的上司顧祝同,種種表現讓顧祝同相信了新四軍真是“敗退”,急忙回電李覺。
6月9日,李覺收到回電,顧祝同令其集中所有兵力肅清天目山新四軍,並築構碉堡固守,使其兵分兩路,從臨安,寧國兩個方向向孝豐進軍,以求殲滅新四軍主力。
國民黨軍迅速集結,不多時,兵力已達7萬,反觀新四軍,由於救援跟不上,人數只有2萬餘人,敵我雙方差距懸殊,敵方人數是我方三倍有餘,但憑著新四軍已集合一處,鬥志昂揚,對付其中一路亦或是其中一路小股部隊,有著絕對的優勢。
顧祝同分派左右兩個集團軍遠距離向我方挺近,前進速度卻相當一致,但是國民黨軍由於太過自信,東路右集團軍第52師貪功冒進,行動十分積極,而其他部隊卻一步一個腳印,小心翼翼。
再加上新四軍分次阻擊,採用麻雀戰,使得其前進緩慢,針對現有情況,粟裕採取了前阻東打西,後阻西打東的戰略,先打掉冒進的出頭鳥52師,後尋求機會殲敵獨33旅,再根據實際情況全殲敵右翼集團。
6月18日,敵獨33旅為了裝大頭,向上級謊報軍情,稱已佔領孝豐城,李覺收到訊息後,沾沾自喜,得意向顧祝同報告,誇大其詞,稱天目山已無敵寇,新四軍戰敗而逃,無人生還。
此戰大勝,可以告一段落。
驕傲的人,下場往往很慘,敵第52師師長在得到孝豐城佔領的訊息後,連忙派偵察排長帶信去孝豐城聯絡。
誰知,在途中被落入新四軍偵察範圍被新四軍偵察部隊抓獲,連人帶信押到了粟裕面前。
國民黨的小兵多是貪生怕死之徒,口不擇言,透露出的情報印證了粟裕掌握的情況,地方52師已孤軍深入。
皆已是新四軍鯰板上的魚肉,而東路集團軍與52師相距甚遠,遙不可及。
粟裕根據地圖估算,以新四軍6個支隊的兵力圍殲52師兩個團完全不在話下,甚至有把握兩天內解決戰鬥,而相距20公里,以當時士兵腳力,兩天內會合,絕無半點可能。
於是,6月19日夜晚,粟裕果斷下達戰鬥命令,所有人立即進入戰鬥狀態,新四軍把三個支隊分成一組,分別包圍了處在自喜的52師第154和155兩個團。
不多時,戰鬥打響,起初,敵軍以為只是新四軍小股部隊的最後頑抗,小型騷擾,緊接著槍聲越來越密集,戰鬥進入白熱化,當反應過來時,所有後路都已被新四軍截斷。
一縱隊迅速插入52師與獨33旅交界處,直插154團團部。
隨機敵方通訊全部攔截,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頓時亂成一鍋粥,一縱抓住機會將33旅一營殲滅,其他營部倉皇而逃。
戰爭打了一夜,天亮時,52師兩個團猶如無頭蒼蠅,全部落入新四軍包圍圈,成為真正的甕中之鱉。
當天下午,負隅頑抗的第52師被新四軍悉數殲滅。
從下達進攻命令到全殲敵軍,僅僅只用了一天時間,比預計時間縮短了一天,這次奇襲給予了顧祝同部隊以重創,狠狠地打了他的臉。
顧祝同
迅速打掃完戰場後,粟裕立即把戰鬥主線從西線轉移到了東線,並且抽出一支精銳隊伍乘著夜色潛入了敵方右翼兵團,阻斷了東南方向的退路,而剩餘主力部隊則全部向東轉移。
通訊的不發達成為了52師致命的缺點,第52師一夜被全殲於孝豐城,訊息沒有及時傳達,因此,敵前總指揮李覺尚不知覺,仍然以為新四軍主力還與52師激戰,於是電令右翼兵團向孝豐城支援。
粟裕放開道路,讓增援敵軍進入孝豐空城,新四軍於21日清晨從後徹底堵住了敵軍被包圍後的僅剩的缺口。
23日,粟裕下令發起了總攻,夜間突襲乃常勝之計。
但常言道:“兵者,詭道也”這次一反常態,改為白天突襲,守敵完全沒有料到新四軍會在白天發動突襲,倉促應戰,亂了陣腳,經過兩天兩夜激戰,敵79師和突擊大隊第一隊大部被殲滅,殘敵向南落荒而逃。
戰後餘波,醒悟晚矣
這次戰役,新四軍共殲敵敵突擊隊少將司令胡旭軒,79師參謀長羅先覺及官兵6800餘人,俘虜敵軍3000餘人,至此,顧祝同精心策劃,以絕對優勢兵力部署的進攻以慘敗告終。
戰後,顧祝同悔之晚矣,大罵李覺,愚蠢至極,哪有抬著棺材撤退的,分明是計,卻仍一意孤行,最終大敗。
就這樣,粟裕以2萬人大敗顧祝同7萬人,粉碎了蔣介石對蘇浙軍區的進攻的陰謀,這一場戰役也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