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印鹹在為毛澤東拍電影 馬友似/攝
這是一幅電影工作照,題目是《吳印鹹在為毛澤東拍電影》。在照片中,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在歡迎美軍中緬印戰區駐延安觀察組(簡稱美軍觀察組)到訪延安。背對鏡頭那位身材高大的外國軍人是美軍觀察組的謝偉思,當時任美國駐華大使館二等秘書;而右邊頭戴船形帽的高鼻樑的軍人黑影則是美軍觀察組組長包瑞德上校。左下角戴軍帽揮手的八路軍將領疑是開國元帥葉劍英,因為他當時負責接待美軍觀察組。毛澤東的表情是愉快的歡笑,而包瑞德嘴角上揚,也是笑臉。這說明現場氣氛輕鬆而友好。
1944年7月22日,美軍觀察組第一批成員到達延安,受到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的迎接。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的一件大事,不但表明美國開始重視中國共產黨及人民軍隊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開始對延安的新民主中國有初步認識後的實際接觸,而且也是國民黨對共產黨及陝甘寧邊區封鎖破產的標誌,同時還是中國共產黨開展國際間統一戰線的起點和外交工作的開端。
當時,中國共產黨還發布了《中央關於外交工作指示》,明確指出:“我們外交工作中心,應放在擴大我們影響,爭取國際合作上面。”為此,中共中央還給包瑞德授勳,由朱德夫人康克清獻花。毛澤東、朱德和周恩來出席授勳儀式。吳印鹹等人為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拍攝了珍貴影像。
在畫面裡那個拿攝影機進行拍攝的人就是著名電影藝術家吳印鹹。他手中的35毫米攝影機叫作“埃姆”攝影機,是世界著名的荷蘭紀錄片大師約里斯·伊文思贈送的。抗戰爆發後,伊文思積極投身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他來到中國,不但拍攝了謳歌中國人民艱苦抗戰的影片《四萬萬人民》,而且還親赴臺兒莊戰場拍攝了大量素材。可是,當他要前往延安時卻受到國民黨的阻擾。當他聽到周恩來正在武漢八路軍辦事處籌備拍攝八路軍電影時,便主動提出把自己的攝影機和2000英尺膠片無償送給八路軍。於是,周恩來派左翼電影攝影師吳印鹹坐自己的專車,在一個黑夜,去漢口郊外的一條偏僻馬路邊,與同樣坐著一輛小車前來的伊文思交接攝影機和膠片。他們接頭的暗號是“延安!延安!”有意思的是,在夜色裡,吳印咸和伊文思沒有看清對方,直到1957年,兩人再次重逢於北京時才彼此相認。
1938年9月,吳印鹹拿著伊文思贈送的攝影裝置和其他購買到的器材,與導演袁牧之以八路軍戰士的身份到達延安。八路軍總政治部立即成立了延安電影團,由時任總政治部副主任的開國大將譚政親自兼任團長,從此開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電影事業的新紀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電影1895年在法國誕生後,以其生動的影像而風靡世界,並且很快傳到中國,成為深受歡迎、影響極大的新興藝術和新聞報道形式。20世紀30年代,上海左翼電影方興未艾,成為當時中國電影主潮,但是因為環境特殊,中國共產黨並沒有直接領導電影事業,直到延安電影團成立,才改變這種被動局面。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高度重視傳播力和影響力巨大的電影,對延安電影團給予大力支援。毛澤東在電影團成立時就親切地接見電影團全體成員,並且在後來電影拍攝中處處給予支援,在電影團出發去敵後抗日根據地拍攝前還為袁牧之、吳印咸和徐肖冰餞行。周恩來就是延安電影團的發起者,他不但策劃拍攝八路軍電影,而且還親自與袁牧之和吳印鹹談話,派他們去延安。延安電影團拍攝的第一部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就是根據周恩來的願望而定的片名。周恩來每次返回延安都要過問電影團工作。在延安的中共中央領導和八路軍新四軍高階將領也都積極配合電影團的拍攝。彭德懷不但為電影團到前線和深入敵後拍攝創造條件,而且還寫詩讚揚他們。後來,延安電影團雖然已經沒有膠片,無法拍電影,只能拍照片,但在精兵簡政中並沒有被裁撤。該團負責人之一的吳印鹹感慨地說:“為了要保留這批電影人才,電影團全體留下了。可見,在各級領導的心目中,這個小單位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黨的第一個電影機構,是將來發展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搖籃。”
延安電影團不辜負黨的期望,直接用鏡頭記錄延安以及各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歷史事件,表現毛澤東等領導人的風采,反映延安各行各業的風貌。在他們的鏡頭裡,有八路軍和民兵抗敵禦侮的戰鬥,和平民主的政治,自己動手的大生產,培養棟材的教育,救死扶傷的醫療,鼓舞鬥志的宣傳,謳歌時代的文藝,強身救國的體育,積極主動的外交等。
中國共產黨在這一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如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等都得到延安電影團的真實反映。吳印鹹說:“電影團從建立直到完成它的歷史任務,始終是貫徹執行黨的文藝方向的。恩來同志在武漢談話中‘打擊敵人’、‘教育人民’的精神和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就是我們工作的方針,實踐中也沒有偏離。”延安電影團從1938年9月成立到1946年9月結束,在8年間共拍攝了《延安與八路軍》和《南泥灣》兩部電影紀錄片,另外還拍攝了28個專題的電影素材與資料,以及數以萬計的照片。他們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實現民主的生動畫卷,對宣傳中國共產黨與人民軍隊抗日救亡的歷史功績發揮了重要作用。
回看延安電影團艱苦奮鬥的過程,可以感受到黨對電影的高度重視,對運用新興藝術進行宣傳的肯定,彰顯出高瞻遠矚的戰略遠見。延安電影團的創作沒有鑽進藝術的象牙塔,而是直面現實,緊扣時代。正因如此,他們才創作出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之作。新時代文藝工作者要向他們學習,深刻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鉅變,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才能創作出不愧於時代的精品力作。
(作者:王建平,系廣西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所長、廣西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