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官職,它被譽為百官之首,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除了至尊皇帝,丞相的權力最大,然而高處不勝寒,就因為丞相地位之高,權力之大,使得丞相也成了眾矢之的,尤其是被皇帝視為頭號防範物件,因此丞相的權力不斷被分散,地位不斷下降,最後被朱元璋直接取消。
西漢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這個王朝完全繼承了秦朝的制度,在皇帝之下設立了丞相一職,作為皇帝副手,百官之首,統領朝政。由於西漢王朝是建立在秦朝廢墟之上的朝代,百廢待興,因此丞相在權力系統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皇帝為了振興王朝不得不放權給丞相,因此這一時候名相輩出,如蕭何曹參等等。不過隨著西漢整體國力的恢復加強,皇帝對於權力極度渴望,因此不再信任丞相,而是不斷的收回丞相的權力,由此開始了丞相的悲慘之路,平白無故被罷免已經算是幸運的了,剩下的丞相只能在自殺、腰斬、滅族中三選一,以至於西漢丞相一詞成為百官恐懼的代名詞,一度無人敢當。
漢武帝時期是丞相最悲慘的時代,他在位五十四年,一共任命了十三位丞相,然而就是在這一時期,丞相成了高危職業,漢武帝本身對於丞相的態度就是用之則來,揮之即去,只把丞相當成一個普通官員,因此武帝一朝丞相能夠善終的寥寥無幾,命運悲慘的連性命都保不住。
當年唐朝五代時期的李克用曾經收過十二名義子和自己的兒子組成了赫赫有名的“十三太保”組合,不過這十三個人命運各有不同,而恰好漢武帝也有十三個個丞相,他們的命運也不盡相同,因此完全可以說是漢武帝的“十三太保”組合。
1、無所作為的衛綰
衛綰是漢武帝時期的第一位丞相,對於這個人後世給予的評價就是平庸。因為衛綰一生官居要職,但是一生並沒有做出什麼興利除弊振興國家的豐功偉績,他就是運氣好,一輩子踏踏實實沒有過錯最後當上了宰相,也正因為平庸,無功無錯,最後平安離世,善終於家。
衛綰是代郡人,這裡曾經是漢文帝的封國,因此他很早就成為了漢文帝的親信,不過他被漢文帝重用不是因為勇猛善戰也不是因為廣有謀略,只是因為他老實,沒有野心,“醇謹無他,綰無他腸”,當年漢景帝看到他受皇帝信任,曾經主動找他,想把他發展成自己人,要知道當時景帝可是太子,跟了太子日後飛黃騰達,但是衛綰卻拒絕了太子拉攏;在忠心之餘,衛綰還有一項本領就是他會開車,駕駛馬車技術一流,因此被漢文帝看中,畢竟給皇帝駕車可是一向重要的工作。
衛綰憑著這同鄉、老實、駕車三項本領成為了文帝的心腹,漢文帝臨終曾經向漢景帝表示衛綰是個長者一定要重用。不過漢景帝這個人是個記仇的人,登基後壓根就不理衛綰,還把他發往外地為官。
衛綰本來就沒有野心,因此絲毫不在意皇帝的報復,而是努力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憑著這個態度,刻薄寡恩的漢景帝居然對他改變了看法,認為衛綰無慾無求,真的是個長者,因此決定重用衛綰。
漢景帝藉著平定七國之亂的機會,宣佈衛綰有功,升他為中尉,後來封建陵侯,從而具備了當丞相的資格。
漢景帝冊封劉徹為皇太子後,感到自己的身體逐漸變壞,於是開始為兒子登基做準備,他決定讓衛綰這個忠厚長者成為兒子的輔政大臣,為兒子保駕護航,因此他封衛綰為太子太傅,成為劉徹的老師,然後升御史大夫,開始參與高層決策,並在不久之後正式封衛綰為丞相。
漢景帝病死後,衛綰繼續當丞相,並且由於皇帝年青,成為權力最大的丞相。不過衛綰並不適應這個職位,他本身就沒有太大的才能,雖然工作很努力,但是並沒有太大的功績,也沒有什麼過錯。而這個時候漢武帝很年青,新帝新氣象,自然希望有一番作為,而老氣橫秋的三朝元老衛綰明顯不能和年青皇帝合拍,雙方存在嚴重代溝,使得漢武帝急需更換符合自己風格的丞相。因此衛綰一開始就莫名其妙的得罪了漢武帝。
在漢武帝對他不滿的同時,他又把竇太皇太后得罪了。原來西漢王朝因為是在秦朝廢墟上建立的一直堅持黃老無為的政策,而竇太皇太后是這一政策的忠實擁護者。漢武帝即位後下詔“舉賢良方正能言直諫之士”招攬人才,作為丞相的衛綰必須出面,可是他認為招攬人才必須罷黜法家和縱橫家這兩個學派,他們不能在這場招攬之中。而這引起了竇太皇太后的不滿,雖然沒有明確罷黜黃老無為之說,但是竇太皇太后十分清楚這個頭不能開,現在儒家學派勢頭正猛,如果罷黜這兩個學派,那麼黃老無為遲早也會被罷黜,因此衛綰在不知不覺中又得罪了太后。
此時漢武帝正與奶奶爭奪權力,面對共同的敵人衛綰,這祖孫兩個意見出奇一致,那就是衛綰不能留。果不其然,幾個月後,藉口漢景帝病重時身為丞相的衛綰沒有給監獄裡含冤的囚犯伸冤為理由罷免他的丞相職務。
衛綰聽到這一罪名當時就蒙了,自己作為丞相,怎麼可能去管監獄的事給囚犯伸冤。但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衛綰知道這是皇帝和太后的意思,反正自己也不留戀這個丞相職務,於是安然離去。
或許是因為衛綰畢竟是自己老師,或許是漢武帝和竇太皇太后也認為衛綰被免職實屬冤枉,因此就此打住,沒有再為難衛綰,最後衛綰在老家安然去世。
2、世態炎涼負氣滅族的竇嬰
竇嬰是漢武帝時代第二位丞相,他是外戚出身,他的姑母就是漢文帝的妻子竇皇后,雖然不是親侄子,但是竇嬰確是竇氏家族裡面少有的有才幹的人,因此很受文帝和竇皇后信任,很快成為朝廷重臣。
或許是因為自己出身好,仕途平坦,因此竇嬰並沒有養成政治家老練深沉的性格,而是敢想敢說,最後把姑母得罪了。
原來竇太后因為長子景帝一直不立太子的原因,一心想把自己小兒子梁王劉武扶上皇位,由於說得多了景帝也不以為然。一次家宴上喝多了的景帝失口許諾日後傳位給弟弟。
竇嬰作為親屬也參加了這次家宴,他直接表示天下是漢高祖打下的,從來都是父子相傳,這是祖制,皇帝為什麼擅自傳給梁王。“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傳,此漢之約也,上何以得擅傳梁王!”
這一番話使得景帝醒悟過來,最後以酒醉否定了自己的諾言,而竇太后因為竇嬰的話毀了小兒子的皇帝夢,下令開除竇嬰進出皇宮的特許令。
竇嬰本來就嫌自己官職小,看到自己堅持原則反而受到處分,十分生氣直接辭官作為報復。
七國之亂爆發後,漢景帝急需平定叛亂,他仔細觀察發現這個時候只有竇嬰適合當這個平定叛亂的總指揮,因此多次下詔讓竇嬰當大將軍。但是竇嬰還在負氣,表示自己有病無法任職,最後在景帝的一再要求下,才出來任職。於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孫寧可以讓邪?”
後來竇嬰被任命為太子劉榮的太傅,但是因為景帝廢太子,他十分不滿再一次負氣甚至不打招呼棄職隱居,雖然後來乖乖回來,但是這種行為讓漢景帝十分生氣,他的這番負氣最終給自己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
竇嬰在平叛中立下大功,被封為魏其侯,成為朝廷重臣,一時間門下賓客如雲,他充分享受到了這番尊榮,以至於最後無法轉變。
因為侄子立了大功,竇太后也一再推薦讓竇嬰當丞相,但是景帝一直不同意,他表示竇嬰為人驕傲自滿無法適應丞相要職,因此漢景帝時代竇嬰一直沒有當上丞相。孝景帝曰:“太后豈以為臣有愛,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難以為相,持重。”遂不用,
漢武帝即位後,漢武帝不滿無所作為的丞相衛綰,因此急需一位適合自己的丞相,因此在衛綰被罷免後,武帝的舅舅田蚡希望當這個丞相,但是被門下籍福勸諫,此時的他羽翼不豐,決定以讓賢的名義讓竇嬰出來為自己鋪平道路,竇嬰於是得以出任丞相。
竇嬰和田蚡十分喜歡儒家學說,這雖然和一心幹大事的漢武帝合拍,但是和竇太后不合拍,並且竇嬰和田蚡逐步開始安排自己的親信,取代竇太后勢力,這讓竇太后十分生氣,最後竇太后果斷出手,罷免了竇嬰田蚡等大臣,此時漢武帝剛剛繼位權力並不是很大,因此在和奶奶的爭鬥中處於下風,無力挽回局面。
於是竇嬰結束了短短的丞相生涯,從此相聚在家。竇嬰雖然被罷免,但是他還是侯爵,依然可以享受榮華富貴,可以善終,但是竇嬰卻無法接受門前鞍馬稀的結局,最終給自己惹出禍端。
田蚡雖然也被罷免但是他是武帝的舅舅,因此依然處於權力高層,再加上竇太后去世,於是昔日對竇嬰趨炎附勢的那些賓客都去投靠田蚡。
竇嬰無法接受這種現實,而且在他看來田蚡只不過是當年匍匐在自己腳下的小人,怎麼能爬到自己的頭上。田蚡確實是個小人,他確實曾經依附竇嬰,現在自己得勢了自然要報復,於是故意派籍福去索要竇嬰的土地,這讓竇嬰很生氣破口大罵,不過籍福並不想讓二人為這事失和因此隱瞞了這件事,但是後來田蚡聽說了真相,十分生氣,發誓要報復竇嬰。
不過讓竇嬰欣慰的是還有一個人不離不棄,這個人就是灌夫。
這個灌夫家族是潁川一帶的豪族,他本身也是一名武將,只不過也失勢賦閒在家沒人理。因為同病相憐,灌夫和竇嬰成了好朋友,既然成了好朋友自然要為朋友出氣,竇嬰罵籍福,灌夫跟著罵。看到竇嬰委屈他主動前往田蚡那裡聯絡田蚡,看似和解,但是因為看不慣田蚡小人得志,他在宴會上不停的諷刺田蚡,使得田蚡很生氣。田蚡以整治豪族名義處罰灌夫,而灌夫則抓住田蚡的小辮子反擊,一時間雙方打得不可開交。
由於雙方互相怨恨,最後終於爆發了你死我活的決戰。田蚡娶了燕王的女兒為妻,自然要隆重慶賀,竇嬰看到灌夫為自己總是和田蚡過不去,有心借這個機會讓他們和解,於是帶著灌夫前往祝賀。
不過在宴會上竇嬰和灌夫作為失勢之人自然收到了冷落,竇嬰似乎已經習慣,但是灌夫缺不習慣,而且看著田蚡趾高氣揚十分不滿,不過田蚡畢竟是丞相外戚,他也得罪不起,於是故意打罵在場的他灌家的一個侄子,本來挺好的婚宴一下子就被攪了局,田蚡能不生氣嗎?於是他決定徹底除掉竇嬰和灌夫這兩個眼中釘。
灌夫於是被抓了起來,由於這場婚宴是王太后下令給弟弟舉辦的,這等於打了王太后的臉,於是田蚡故意往大不敬上給灌夫按罪名,最後灌夫被判處死,灌家也被滅族。
看到好朋友為自己出頭結果被判死刑,竇嬰過意不去,他開始多方運作,希望能夠救下灌夫。他的夫人認為灌夫是咎由自取而且得罪的是王太后,不希望竇嬰出頭,但是竇嬰不能不講義氣,表示寧死也要救灌夫。魏其銳身為救灌夫。夫人諫魏其曰:“灌將軍得罪丞相,與太后家忤,寧可救邪?”魏其侯曰:“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無所恨。且終不令灌仲孺獨死,嬰獨生。”
其實漢武帝內心還是傾向於竇嬰的,畢竟他和竇嬰在觀念上很合拍,而田蚡作為舅舅大權獨攬越來越讓他討厭,但是竇嬰灌夫得罪的是王太后,而且他作為失勢外戚,幾乎所有官員都不幫助他,因此竇嬰只能使出最後一招,表示自己有景帝遺詔。“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
對於這個突然的訊息,大家都很驚訝,於是當竇嬰拿出遺詔後,朝廷馬上去調查宮廷存檔,因為當時為了防止有人偽造詔書,都是寫兩份,一份存檔,一份使用。竇嬰拿出這份遺詔後,在宮廷中居然沒有發現存檔,這下子竇嬰變成了偽造詔書的罪犯,一下子從侯爵變成了罪犯。至於說他手裡到底有沒有景帝遺詔誰也不清楚,不知道是不是漢景帝故意死後敗了他一下還是被人銷燬了,總之竇嬰就是“矯詔”這是滅族的大罪。最終竇嬰在好朋友灌夫被殺後,也被斬首示眾,竇氏家族從此衰落消失。
3、默默無聞的太后應聲蟲許昌
今天一提起許昌,聽過的人都認為這是河南的一座城市,讀過三國的人更知道這是曹操的基地,東漢最後的都城。不過在西漢的時候許昌還是一個人,不過這個人在西漢默默無聞,哪怕他貴為丞相,也絲毫沒有人記住他,他就是漢武帝時代第三位丞相許昌,這裡說明一下許昌這座城市不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許昌出身功臣世家,他的爺爺名叫許溫,當年跟隨劉邦征戰天下立下大功,被封為柏至侯,後來爵位傳給了許昌。
許昌因為這個出身,很早就成為朝廷重點培養的後備幹部,早早地踏上仕途,不過許昌這個人本身能力一般,他最後官至太常,這是一個主管宗廟禮儀方面的官職,位列九卿,這已經是許昌能達到的最高官職了,至於說百官之首的丞相,他從來沒有想過,他的最好結局就是在太常任上退休,以侯爵身份安度晚年,但是誰也沒想到這樣一個人居然當上了丞相。
漢武帝即位後雄心勃勃,一心做出一番事業,因此任命了喜好儒學的竇嬰為丞相,田蚡為太尉,開始了自己的時代。
但是武帝等人太心急了,竇嬰田蚡等人安排的官員嚴重侵犯了竇太后等人的權益,並且竇嬰等人的儒家那一套惹惱了信奉黃老無為的竇太后。
這個時候漢武帝剛剛繼位,手中並沒有太多權力,因此很快竇太后就行動了罷免了竇嬰等人,隨後將一直默默無聞的許昌提拔為丞相。
一下子從九卿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許昌也大吃了一驚,他自然也知道自己能力無法勝任丞相一職,但是這是竇太后任命的,他必須硬著頭皮幹,而且他知道自己能當丞相完全都是竇太后的旨意,因此他壓根不敢違背竇太后的意思,事事聽從竇太后,自己從大權在握的丞相變成了毫無意見的執行人,絲毫不敢提出任何反對意見,就這樣許昌從建元二年一直穩坐丞相大位到建元六年。
建元六年竇太后病死,許昌的好日子到頭了,漢武帝全面接管了權力,他掌權後馬上以辦理竇太后葬禮不力為名罷免了許昌。
不過漢武帝十分明白許昌的為人,而且許昌在當丞相期間中規中矩也沒有任何反對自己,因此,漢武帝放過了許昌,讓他回家養老,最後許昌善終於家。
4、得志猖狂的田蚡
田蚡是漢武帝的舅舅,他也是外戚出身,只不過他這個外戚和其他外戚不一樣,他出身王田外戚,和漢武帝的母親王太后是同母異父的姐弟。
田蚡的母親名叫臧兒,是秦末諸侯之一燕王臧荼,後來被劉邦消滅。臧兒先是嫁給了王家,生下王夫人等兒女,後來改嫁給田家,這才有了田蚡兄弟。
田蚡這個人相貌醜陋,但是口才非常好,又因為同母姐姐進宮成為了景帝嬪妃,因此得以步入仕途當了一個小小的郎官。
按照郎官的等級,田蚡要想飛黃騰達估計沒戲,而且王夫人只是一個普通嬪妃,也無法幫他,為此他不得不卑躬屈膝走上層人物的路子。於是主動拜在大將軍外戚竇嬰門下,竭盡所能服侍竇嬰,自己彷彿就是竇嬰的孫子一般,故此被竇嬰信任,再加上景帝晚年姐姐王夫人受寵,田蚡逐漸顯貴起來,成為了朝廷重臣,後來被封為武安侯。
漢武帝即位後,罷免了衛綰,丞相一職空缺。田蚡對這個職位躍躍欲試,但是他的門客籍福勸他讓位給竇嬰。田蚡聽了也認為自己實力不強,因此主動推薦竇嬰,自己當了太尉,於是田蚡讓賢大名一時廣泛傳播。
不過田蚡因為喜好儒學,推行的政策和用人侵犯了竇太后等人的利益,於是田蚡被免去了職務從此賦閒在家。
雖然被免,但是因為是皇帝的舅舅,漢武帝此時無人可以信任,故此田蚡起到了重要作用,成為武帝身邊最信任的人,門下有不少依附他的賓客,一時風光無限,因此田蚡逐漸驕橫起來。
竇太后死後,漢武帝掌握權力,田蚡不想再讓賢了,在加上這幾年的感情培養,漢武帝直接任命田蚡為丞相,田蚡終於從小小的郎官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
當上丞相的田蚡仗著姐姐是太后,外甥是皇帝,越發的驕橫,他修建住宅,規模豪華都超過了王公貴族,他看上肥沃土地都要滑到自己手中,他的府中堆滿了各地諸侯官員送的金銀珠寶,他每天過上了奢華的生活,就連自己的兄長都不放在眼裡。
不過田蚡這樣驕橫逐漸引起了外甥武帝的不滿,主要原因就是田蚡大肆安排自己的親信,不斷剝奪皇帝的權力,讓武帝十分不滿,以至於說出了:“君除吏已盡未?吾亦欲除吏。”嘗請考工地益宅,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庫!”
不過就這樣,田蚡毫不收斂,他要報復昔日自己低三下四的日子,開始欺壓老牌外戚竇嬰。
竇嬰雖然很氣憤田蚡小人得志,但是自己已經失勢故此只能隱忍不發,但是竇嬰的好朋友灌夫卻看不下去了,為了給朋友出氣,灌夫處處與田蚡為敵,不分場合的諷刺挖苦田蚡。不過作為過氣的大臣,灌夫這種近乎兒戲的報復手段根本傷害不到當朝丞相一分一毫,反而讓田蚡積蓄了足夠的怨氣,最終在婚宴上爆發。
田蚡當時娶了燕王的女兒為妻,於是王太后下旨要給弟弟舉辦一場盛大的宴會慶祝。竇嬰為了緩和矛盾拉著灌夫去給田蚡祝賀。
沒想到到了婚宴上,灌夫的老毛病又犯了,他看不慣田蚡小人得志的樣子和眾人對竇嬰的冷落,於是故意找自己人的麻煩,去罵他灌家的一個晚輩,達到讓田蚡噁心的地步。沒想到田蚡積蓄已久的怨氣終於發洩了,他當即抓住了灌夫,並且以灌夫故意攪亂婚宴,對王太后大不敬為由準備殺掉灌夫。
面對灌夫被處死,竇嬰坐不住了,他不能看到灌夫就這樣死去,於是公開為灌夫伸冤,並且四處活動求情,意圖救回灌夫。
漢武帝於是召開了大會討論如何處置灌夫,結果辯論來辯論去大家基本上都攝於田蚡和王太后的勢力不敢幫助竇嬰,王太后也一再施壓武帝,最後竇嬰也下了大獄,為了求生,竇嬰表示自己手中握有景帝的遺詔。竇嬰說出這件事後,大家連忙確認,結果並沒有發現所謂的遺詔存檔,於是竇嬰以“矯詔”的罪名被處死,灌夫也被殺滅族。
不過竇嬰灌夫的死並不表示田蚡是贏家,他是殺了竇嬰解了氣,但是他卻失去了外甥的感情。
漢武帝對母親舅舅逼自己殺竇嬰這件事耿耿於懷,再加上田蚡大權獨攬驕奢淫逸使得他對這個舅舅十分不滿。
而竇嬰的死使得田蚡看到了皇帝的冷酷,堂堂一個丞相說殺就殺了,田蚡猛然想起自己也是丞相,皇帝會不會像殺竇嬰一樣殺了自己,雖然自己是皇帝的舅舅,但是自古無情帝王家,漢朝自建立起外戚死的少嗎?皇帝會對這個舅舅有感情嗎?一想到這裡他就十分害怕,並且由於心理壓力過大,他成天疑神疑鬼大喊大叫,不住地磕頭求饒,希望竇嬰灌夫饒了自己,所有人都知道田蚡瘋了。
最終田蚡就這樣瘋瘋癲癲的過完了自己最後的日子悄無聲息的死去了。武安侯病,專呼服謝罪。使巫視鬼者視之,見魏其、灌夫共守,欲殺之。
田蚡死後不久,爆發了淮南王劉安謀反案件,被武帝平息後,居然查出了田蚡曾經和劉安有勾結,田蚡曾經表示皇帝沒有子嗣,淮南王是高祖的孫子,又有賢名,一旦皇帝去世,必然迎立淮南王,說得淮南王大喜,於是送給田蚡很多金錢。這件事被揭發後,武帝很生氣,他表示如果田蚡還活著一定要把他滅族,這就是皇帝外甥對丞相舅舅最後的蓋棺定論。 淮南王安謀反覺,治。王前朝,武安侯為太尉,時迎王至霸上,謂王曰:“上未有太子,大王最賢,高祖孫,即宮車晏駕,非大王立當誰哉!”淮南王大喜,厚遺金財物。上自魏其時不直武安,特為太后故耳。及聞淮南王金事,上曰:“使武安侯在者,族矣。”
5、幸運的備胎——薛澤丞相
薛澤是漢武帝即位後第五位丞相,對於這位丞相,司馬遷的評價是“為丞相備員而已,無所能發明功名有著於當世者”,也就是說他只是丞相的備胎,一時找不到其他合適人選拿他來頂替一段時間。
薛澤也是功臣之後,他的祖先是劉邦打天下使得功臣廣平侯薛歐,因此他繼承了廣平侯的爵位,並且作為朝廷重點培養物件步入仕途。不過同前任許昌一樣,薛澤能力也不是很強,因此一直是個普通默默無聞的大臣,就等著退休了,結果卻迎來了丞相的帽子。
在田蚡瘋了後,丞相一職空缺,武帝考察後準備任命韓安國為丞相,但是就在委任狀發出的時候,韓安國居然發生了車禍,人也摔成了重傷,只能在家中養傷,自然丞相就沒戲了,但是國不可一日無丞相,漢武帝只能倉促選擇一個人選,於是普通毫無過錯的薛澤脫穎而出,臨時上崗成為百官之首的丞相。
薛澤對這個任命十分吃驚,但是沒有辦法拒絕,只能趕鴨子上架,當了丞相後開始努力工作起來。
薛澤當了丞相後,漢武帝才發現這個薛澤太合適了當丞相了,因為薛澤十分符合武帝對丞相的定義,能力不強不可能干預武帝對國家的統治,是個合格的執行者能小心謹慎貫徹皇帝的決策,為人老實沒有野心,因此武帝對薛澤很滿意,於是薛澤出乎意料的在丞相這個位置上坐就是七年,最後被免職,退休回家,得以善終。
6、平民宰相——公孫弘
公孫弘是漢武帝時代第六位丞相,是西漢建國以來第一位出身平民的丞相。
公孫弘出生在菑川,他年青的時候當過薛縣的獄吏,就是看管監獄的,連官都不是,後來還犯了事丟了這個工作,迫於無奈公孫弘只能去幫人放豬當了個豬倌。
公孫弘就這樣看豬看到了四十多歲,突然他感到自己這樣是在虛度光陰,人生不能這樣活,於是開始努力讀書,或許真的是腦子聰明,很快公孫弘就成了當地有名的學問家。就在這個時候漢武帝下發求賢的命令,當地政府馬上將公孫弘推薦出去,但是漢武帝並沒有看上公孫弘,於是派他出使匈奴,對於這個工作公孫弘也感到無趣於是雙方一拍兩散。
過了十多年,漢武帝又一次求賢,菑川再次上報本地唯一拿得出手的文化人公孫弘。這一次漢武帝才發現之前是自己看走了眼,公孫弘的能力不適合幹外派工作,他適合進入決策機構,很快公孫弘就成為武帝的重臣。
元朔五年,丞相薛澤被免職,丞相空缺,武帝決定啟用公孫弘,但是由於漢朝一直以來都選擇功臣和功臣之後以及外戚為丞相,因此形成一條慣例,任丞相者必須是侯爵。而公孫弘是純粹平民出身沒有侯爵繼承,而且本身也沒有戰功可以封侯,根本不能當丞相。
不過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漢武帝已經鐵了心讓公孫弘當丞相,於是決心違反劉邦另一條遺訓“非功莫侯”,下令冊封公孫弘為平津侯,隨後任命他為丞相,這一年公孫弘已經七十多歲了。
公孫弘成為丞相一反薛澤不作為的形象,在任期裡在武帝最大容忍範圍內做了很多實事,如反對酷吏,停止勞民傷財的出征西南夷等戰爭,不過公孫弘為人小心眼,不能容人,尤其不能容忍和自己作對的人。
自己他最有名的陷害就是將對手董仲舒派往兇殘的膠西王手下為官,想要借刀殺人。
公孫弘十分圓滑,他活了快八十歲,生活閱歷豐富,對任何進攻都能輕鬆化解。汲黯曾經上奏公孫弘是奸臣,收買人心。但是公孫弘卻輕鬆地承認自己確實收買人心,並且大力讚揚汲黯,這種坦蕩反而讓武帝很放心,並且認為公孫弘是個胸懷寬大的人,不記恨人的人,因此更加重視公孫弘,在公孫弘生病請求辭職時也不允許,最後公孫弘善終在丞相任上,享年八十歲。
7、做錯買賣的丞相李蔡
李蔡作為丞相不出名,他的哥哥十分有名,即使兩千年後的今天還被人廣泛傳頌,就是著名的飛將軍李廣。
李蔡作為李廣的堂弟,出身軍人世家,因此早早地從軍,雖然他在行軍作戰上不如李廣,但是命比李廣要好。李廣功勳卓著卻一生沒有封侯因此後世留下了“李廣難封”的嘆息。而李蔡功勞不如哥哥,但是早早地就被封為樂安侯。
隨著年齡的增長,李蔡早早地退出了軍隊開始轉業,並且憑著自己的功績一路拼搏最後幹到了御史大夫的之位,僅次於丞相。
如果就此打住,李蔡一生是完美的,可惜的是他最後高升一步把自己送進了地獄。
公孫弘死後,李蔡以御史大夫副丞相的地位繼任丞相。
李蔡雖然本來一生順風順水,一路平坦,但是當上丞相後居然走了背字,開始不順起來,首先是沒多久他的堂哥李廣因為戰爭的原因自殺,接著李蔡也被人告發說他侵佔景帝陵寢的土地。
李蔡估計是想置辦點土地給自己退休後養老,當然去買土地的肯定不是李蔡本人,於是就稀裡糊塗的買了景帝陵寢的土地,但是這件事被人發現了,要知道李蔡可是丞相,他的位置不知有多少人盯著了,而且他為官多年不可能沒有政敵,於是馬上就被人告發。
要知道侵佔皇帝陵寢土地可是死罪,尤其是動景帝的土地,這不是誠心噁心武帝,於是李蔡很快下了大獄。
李蔡果然是李廣的弟弟,他出將入相,決不能接受獄吏的欺壓,於是直接和哥哥一樣自殺了事。
8、兩敗俱傷的丞相莊青翟
李蔡自殺後,身為副丞相的御史大夫張湯認為這個丞相非自己莫屬,畢竟李蔡就是這樣上位的,但是漢武帝卻不按常理出牌,居然再一次轉向功臣之後,任命莊青翟為第八任丞相。
這位莊青翟確實是功臣之後,他的祖先是劉邦時代的功臣武強侯莊不識,因此莊青翟同許昌薛澤一樣也是以功臣後人踏入政壇的。
當莊青翟被任命為丞相後,張湯是羨慕嫉妒恨,他認為自己論功勞論苦勞論能力那一項都比莊青翟這個人強,憑什麼他當丞相,自己只能當一個副的,因此發誓要把莊青翟搞下去,而莊青翟也看出了張湯的不滿,他要保住自己的相位,於是雙方開始了明爭暗鬥。
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張湯終於找到了鬥倒莊青翟的把柄。元鼎二年,漢文帝陵墓被盜,爺爺的墳被人刨了,武帝大怒,馬上追究責任。
在當時這件事是丞相的責任,因此莊青翟責無旁貸,不過莊青翟也害怕皇帝怪罪,於是找到張湯希望兩個人一起承擔這個責任,希望武帝看在法不責眾份上饒了他,張湯故意答應莊青翟,卻在請罪時故意不錯任何表示,因此莊青翟只能請罪。於是漢武帝派張湯處理這件事。
張湯看到機會來了故意將所有責任全推到莊青翟身上,將莊青翟重重懲罰了一番。
身為丞相被戲耍被處罰,莊知道張湯可是酷吏,莊青翟心中十分痛恨張湯,而他的這種仇恨被著名的三長史朱買臣、王朝、邊通看出來了。要知道張湯可是酷吏,平常沒少得罪人,這三位也受到張湯的處罰,因此十分想找張湯報仇,於是找到莊青翟“始湯約與君謝,已而賣君;今欲劾君以宗廟事,此欲代君耳。吾知湯陰事。”這正中莊青翟之心,於是四個人計劃陷害除掉張湯。
三長史是跑到武帝面前舉報表示張湯假公濟私,利用職務便利和商賈勾結從中牟利“居物致富”,最後列出了八條罪狀。
不過張湯是酷吏出身,最善於此道,於是輕鬆化解誣陷,“湯具自道無此,不服。”可是張湯得罪的人太多了,三長史和莊青翟不弄死張湯誓不罷休,於是反覆誣陷,所謂“三人成虎”最後弄得漢武帝都相信張湯有罪,“上以湯懷詐面欺”,於是派張湯好友趙禹去勸說張湯認罪不要死扛。
不知道趙禹是看到張湯失勢落井下石還是腦子搭錯筋,居然一見到張湯就勸張湯自殺。“君何不知分也!君所治,夷滅者幾何人矣!今人言君皆有狀,天子重致君獄,欲令君自為計,何多以對為?”
張湯一看好朋友都這樣勸自己,認為自己沒有翻身之日,再一想自己身為酷吏使多少人認罪,自己如果入獄也沒有好下場,於是自殺了。
沒想到張湯自殺後,劇情反轉,他臨終上書被武帝看到,然後發現張湯家中家產不超過五百金,完全沒有和商賈謀利的事,並且張湯母親表現的很大度,表示自己的兒子是被誣陷而死,堅決反對厚葬,要給兒子留下清白的名聲。於是漢武帝認為自己受到了矇騙,將三長史全部誅殺。莊青翟看到武帝追究張湯之死,三長史已經被殺,自己難逃干係,為了避免屈辱的被殺,直接自殺身亡。
9、替罪羊丞相趙周
趙周也那位是功臣之後,其父當年在七國之亂時因為反對楚王造反被殺,在平定戰亂後,景帝感念其父忠心於朝廷,封趙周為侯,而趙周也步入仕途,平平淡淡的在朝廷為官。
莊青翟和張湯為了爭奪丞相之位兩敗俱傷,丞相御史大夫都自殺了,一時無人當丞相。在這種情況下武帝看中了老實的趙周,於是決定任命他為丞相。
對於這個突然而來的丞相,趙周也感到很突然,畢竟他沒有做好準備也沒有當丞相當得才能,當上丞相沒多久就因為失察自殺。
原來漢朝要舉行祭祀宗廟,按照規定所有劉氏子孫都要捐款幫助祭祀,而捐款自然不能拿五銖錢,要拿出最好的黃金當時稱為“酎金”。
結果這個時候漢武帝正在為怎樣處理日益龐大的宗室犯愁,看到酎金,武帝一下子來了靈感,於是在祭祀的時候,故意找茬,不是這個拿的黃金分量不足就是那個拿的黃金成色不好,宗廟祭祀祖先居然這樣矇騙祖先,這簡直是大逆不道,於是漢武帝以這個為藉口一下子就剝奪了一百零六人的爵位,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劉備祖先。
雖然漢武帝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但是畢竟都是劉家人,這樣顯得太不近乎人情,武帝也想在宗室留下好印象,撇清自己,於是決定找一個替罪羊,而趙周就是合適人選。
於是很快就有人舉報趙周身為丞相失察,作為丞相他明知道這次諸侯獻上的酎金有問題,他卻不上報,不改正,結果弄得祖宗皇帝難堪,應該處分。
漢武帝馬上借坡下驢免去趙周職務下了大獄。進了大獄的趙周明白這是皇帝的旨意,自己有冤無處伸,自己已經成為宗室痛恨的物件肯定無法活著出去,於是被殺不如自行了斷痛快,於是在獄中自殺身亡。
10、謹小慎微的石慶
石慶也是功臣之後,他的父親是劉邦的功臣石奮,在當時以敬小慎微著名,因為自己和兒子都官至兩千石,故此被稱作“萬石君”。
石慶作為石奮的小兒子,從小在父親身邊就感受到了謹小慎微的家風,他在長大後也變十分小心謹慎,畢竟伴君如伴虎。
石慶進入仕途後靠著小心謹慎平安無事,他最為人所知的故事就是數馬,他當時當太僕就是負責皇帝出行的車馬。
一次皇帝出行問他有幾匹馬,明眼人一眼看出有六匹,可是石慶卻跑過去拿著鞭子仔細點數最後確定無誤才回答有六匹。就是靠著這個小心他居然路升遷成了御史大夫。
因此這樣的人誰都不會想到他會成為丞相,可是他最後真成了丞相。
趙周被免職入獄後,漢武帝任命已經石慶為丞相。石慶本來就謹小慎微,當了丞相後更是如此,處處不惹皇帝,順著皇帝,最後安然死在了丞相任上。
11.趕鴨子上架被坑爹的公孫賀
公孫賀是漢武帝丞相中唯一一個被逼上任的丞相,也是最後被兒子坑了被滅族的丞相。
公孫賀也是功臣子弟,其父被封為平曲侯,而公孫賀本人也不是紈絝子弟,他是一員戰將,屢立戰功因此成為朝廷重臣。
石慶死了以後,漢武帝想到了公孫賀,認為此時有人比他更適合當這個丞相了,於是決定任命他為丞相,沒想到公孫賀一聽讓他當丞相,痛哭流涕堅決不當。出將入相本是好事為什麼公孫賀這麼抗拒,因為他看到了他的前任竇嬰田蚡李蔡莊青翟趙周的下場,這個丞相就是個斷頭臺,他可不想當,保命重要。
可是漢武帝已經下定決心要公孫賀當丞相,由於公孫賀堅決不當,最後漢武帝生氣了,公孫賀一看沒有退路了,當也是死不當也是死,只能勉強接受了相印。
公孫賀當上了丞相後,為人十分小心,處處學前任石慶,因此他一下子破了記錄當了十一年丞相,正當公孫賀認為自己逃過一劫可以圓滿退休時,卻栽在了自己兒子手上。
公孫賀有個兒子名叫公孫敬聲,這個兒子是個典型紈絝子弟,仗著老爹丞相的地位胡作非為,後來因為貪汙被抓,按照律法要處死。
公孫賀自然不希望兒子被殺,於是趕緊想辦法,最後真找到一個辦法,就是當時漢武帝十分討厭那些橫行天下的大俠,尤其討厭一個叫做朱安世的大俠,恨不得殺了他,高價懸賞抓拿。於是公孫賀自告奮勇請求抓拿朱安世求得免去兒子死罪,漢武帝最後同意了。
皇帝不下天羅地網都抓不到朱安世,公孫賀怎麼可能抓到,於是他抓來朱安世全部親屬嚴刑拷打。這一招果然觸動了朱安世,他決定報復公孫賀,於是主動自首。
朱安世被抓了接下來就是兒子出獄了,沒想到朱安世作為江湖人士知道的事情比公孫賀這個當爹的還多。朱安世在獄中舉報,公孫敬聲和漢武帝的女兒陽石公主私通還詛咒武帝。
漢武帝這個時候已經步入晚年,十分怕死,再加上多種疾病折磨讓他認為有人詛咒自己。武帝下令調查,結果果然查出公孫敬聲和陽石公主私通,但是詛咒沒有查出來。不過武帝已經不想那麼多了,於是他認為二人既然私通一定會詛咒自己,於是下令處死公孫賀公孫敬聲將公孫家滅族,於是武帝晚年慘烈的巫蠱大案開始了,在這次冤案中漢武帝被人利用連自己的妻兒也不放過,使得數萬人因此喪生。
12、唯一的皇族劉屈氂
劉屈氂是西漢唯一的皇族丞相,他出身皇族,父親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山靖王劉勝,因此他是漢武帝的侄子。
劉屈氂作為王子,並沒有過上父親那種紙醉金迷不斷生孩子的生活,而是奮發有為,不斷進取,最後當上了涿郡太守。
巫蠱之案暴發後,漢武帝誅殺丞相公孫賀,朝中無人,漢武帝認為外人不可信,還是自家人可靠,於是火線提拔侄子,劉屈氂迅速成為當朝丞相。
不過劉屈氂知道漢武帝反覆無常,為了長保相位,他決定找靠山,而太子劉據已經失寵,於是他和貳師將軍李廣利勾結在一起準備扶立武帝五子同時也是李廣利外甥的昌邑王劉髆為太子。
因此在劉據起兵反抗後,得到武帝授權的他馬上帶兵和劉據廝殺最後逼死劉據。但是在隨後漢武帝醒悟劉據是冤枉的,並且李廣利在隨後的出征匈奴時和劉屈氂合謀擁立昌邑王,而且劉屈氂的妻子也被查出使用巫蠱詛咒皇帝。
漢武帝大怒下令逮捕劉屈氂,隨後將劉屈氂腰斬在長安,李廣利全族被滅。
13、最後的幸運丞相田千秋
田千秋是宰相里面的傳奇人物,因為他僅憑著一封上書獲得了武帝的信任,從而成為武帝時代最後一位丞相。
田千秋並不是什麼高官,他一生很不得志,到了行動不便的年紀才當上了管理劉邦陵墓的小官。雖然他遠離長安,但是十分清楚那些詛咒巫蠱都是假的,就在他在陵墓過著清苦生活的時候,不遠的長安發生了父子大戰,太子劉據自殺身亡。
對於這件事本來和田千秋沒什麼關係,但是他卻為太子鳴不平,上書武帝:子弄父兵,罪當笞;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罷哉!臣嘗夢見一白頭翁教臣言。”
武帝這個時候也已經醒悟認為兒子是冤枉的,但是他不肯承認錯誤,田千秋的上書給了他臺階,既然劉邦都認為太子冤枉,那太子就是冤枉的,於是馬上招田千秋進宮。
這個時候武帝已經年近七十,碰到了同樣年齡的田千秋兩個人像老朋友一樣交談,武帝居然十分欣賞田千秋,馬上封他為大鴻臚,讓這個名不見經傳的老頭一下子進入中央高官行列。幾個月後劉屈氂被殺,丞相出缺,同時武帝看到自己幾十年對外戰爭和巫蠱冤案使得國家幾乎陷入滅亡的境地十分痛心,於是他決定休養生息,為此下罪己詔,同時封田千秋為富民侯,官拜丞相,並且因為行動不便,他還被賜予了坐車進宮的特權,因此被人稱作“車丞相”。是時,上頗知太子惶恐無他意,乃大感寤,召見千秋。至前,千秋長八尺餘,體貌甚麗,武帝見而說之,謂曰:“父子之間,人所難言也,公獨明其不然。此高廟神靈使公教我,公當遂為吾輔佐。”立拜千秋為大鴻臚。數月,遂代劉屈氂為丞相,封富民侯。
老頭田千秋只用了幾個月就從默默無聞的小官一步昇天封侯拜相達到了人生巔峰,完為成了別人一生不可能完成的成績。千秋無他材能術學,又無伐閱功勞,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宰相封侯,世未嘗有也。
田千秋成為武帝時期最後一位丞相,並且安然度過武帝朝。在武帝死後,他繼續在昭帝時代做丞相,最後以高齡死在丞相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