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寶年間,唐帝國的長堤看起來依然固若金湯,可細看之下帝國的長堤上面,實際上已經蟄伏了諸多的野心家。在這個盛唐時期的末尾階段,如李林甫、安祿山、史思明、楊國忠等等野心家,開始活躍在帝國的朝政之上。同時,因為玄宗晚年開始逐漸追逐起紙醉金迷的生活,以至於,一時間整個唐王朝內部形成了文恬武嬉的情況。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堤壩下的汙濁河水最終以雷霆萬鈞之勢開始衝擊帝國看似堅固的長提。
發生於天寶十四載的“安史之亂”,可以說是唐帝國曆史的一個重要拐點。這場由安祿山發動的叛亂,最終將往日的盛唐氣象徹底擊碎。當我們洞察這場叛亂前後的歷史細節時,便能發現,那些曾經蟄伏在帝國之中的野心家之間,實際上存在著一種掣肘的關係。如歷史上確有記載的就是,當時手握河朔重兵的安祿山,依仗著唐明皇與楊貴妃的喜愛,對滿朝文武近乎全部嗤之以鼻,而獨獨懼怕李林甫。以至於李林甫在時,安祿山不敢有絲毫的異動,直到李林甫死後楊國忠擔任宰相時,安祿山才敢窺測神器。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既然說到安祿山懼怕李林甫便不得不提到李林甫在天寶年間的作為。晚年唐玄宗開始倦於朝政的時候,李林甫以善於揣摩上意得到重用,而就在李林甫得到重用後不久,名相張九齡便被罷相。而以此為起點,在接下來的十九年時間裡,李林甫一直都把持朝廷大權,直到病逝。這中間受到李林甫構陷的朝臣,以及受到李林甫排斥的人才數不勝數,直到其善終之後,李林甫的罪行才昭然於世。可見,不同於其他歷朝歷代的佞臣,李林甫還是有很大本事的。
所以說李林甫有本事,主要在於李林甫任相的十九年時間裡,牽連了無數的人,但卻從未東窗事發。而出現這樣的情況,一來在於李林甫雖是佞臣,但是卻具備高效的處理朝政的能力,如天寶年間的稅制、法典等等大體都是由李林甫制定的。再者,李林甫性格則相對陰忍,往往能夠在不動聲色的情況下,以霹靂手段剪除政敵。這兩者結合的結果就是,李林甫任相十九年始終屹立不倒。
而歷史上手握重兵的安祿山,所懼怕的恰恰也正是李林甫這兩點。因為,李林甫不同於楊國忠,後者更多時候毫無才能。而李林甫任相期間,雖為佞臣,但具備一切能臣所具有的才幹,並且還擅長霹靂手段。這自然就引起了安祿山的警覺,以至於在李林甫任相時期始終都沒有掀起任何波瀾。同時,關於安祿山懼怕李林甫的情況,在史料之中也有所體現。
根據《資治通鑑》中的記載,安祿山每次同李林甫交談的時候,在安祿山說出想法之前,李林甫總是能夠先洞察出安祿山的想法,並告知安祿山,這使得安祿山十分懼怕李林甫。而到後來,安祿山每次派人入長安的時候,總是向回來的人詢問李林甫都說了什麼,如果來人說的是好訊息,那麼安祿山也會隨之高興起來。但如果聽到壞訊息的話,安祿山則會哀嘆自己死無葬身之地。可見,對於安祿山來說,李林甫始終都是一個令其生畏的存在。以至於,直到李林甫死後,安祿山的野心才慢慢得以施展開來。
我們看過的古代歷史,大多時候都是忠奸之間的鬥爭。可在真實的歷史之中,佞臣叛將之間也隱隱存在著一種掣肘制衡的關係,其中李林甫與安祿山便是如此。大膽假設歷史的話,便會發現,如果李林甫不死,想必安祿山短時間內也不會有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