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5年,隋煬帝(楊廣)即位後,令宇文愷營建東都洛陽,並於606年頒佈詔書遷都洛陽。公元618年隋大業14年,隋朝的第二個皇帝也是最後一個皇帝在逃亡途中被他兒時的玩伴宇文化及逼迫自殺,至此,隋滅!同年,楊廣的表兄弟李淵建立唐,追諡他為“隋煬帝”,煬者,去禮遠眾!通俗一點就是告訴世人:我之所以要“大義滅親”和表兄弟對著幹,不是我想當皇帝而是因為這貨是個“暴君”!!
“暴君”隋煬帝最讓人詬病的地方:勞民傷財!
隋煬帝的勞民傷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即位初期營建東都洛陽及修建大運河:
從楊廣下令宇文愷讓他營建洛陽城至遷都洛陽,中間只有短短的十個月時間,一個規模、富麗程度都遠遠超過大興城(長安舊稱)的嶄新洛陽城就屹立在了洛河岸邊!
不是宇文愷能力有多強,而是他能調集足夠多的人力物力:每月徵調民工200萬人,還建造顯仁宮,將江南奇材異石運到洛陽,將全國各地的數萬富商大戶遷到洛陽,充實洛陽。又開鑿通濟渠和周圍二百里的西苑。
二、頻繁發動對外戰爭
隋煬帝為了彰顯自己是一個能夠開疆擴土的英主,繼位不久就三徵高句麗,戰爭是需要強大的財力支撐的,頻繁的戰爭再加上營建洛陽等重大工程的消耗,“橫徵暴斂”成了家常便飯,帶來的後果就是各地民眾怨聲載道,各地農民起義不斷,為了鎮壓起義軍,就發動更多的戰爭……
如此,就陷入了一個惡性迴圈之中…
當然,當人們細數他的罪惡時還會強調以下兩點:
1)喜歡女色,甚至連父親的女人都下手
野史上一直流傳著楊廣“弒父娶母”的故事,當然野史並不可信,但是,每年都要從江南挑選美女入宮是絕對有可能的!
2)嗜殺:繼位後對兄弟和子侄痛下殺手
楊廣繼位後,假傳隋文帝遺囑,逼迫楊勇自盡。還有親弟蜀王楊秀被他誣陷使用巫蠱詛咒隋文帝及幼弟漢王楊諒,被剝奪官爵貶為庶民軟禁於內侍省,後與諸子一起被軟禁,不得與妻子相見。
其弟漢王楊諒以討楊素為名,在幷州起兵,楊廣派楊素鎮壓,楊諒降後被幽禁至死。大業三年(607年)3月4日,楊廣誅殺侄兒長寧王楊儼,又把剩餘的侄兒(楊勇諸子)安城王楊筠、安平王楊嶷、襄城王楊恪、高陽王楊該、建安王楊韶、潁川王楊煚、楊孝寶、楊孝範貶到嶺南,在路途中全部被處死。
他營建東都,遷都洛陽原因!
反對者給出的原因:
隋煬帝好大喜功、貪圖美色、生活奢靡,繼位不久,有大臣就反對他發動戰爭、鋪張浪費!
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肆意行事帝王權力,楊廣需要一個更好的地方:宮殿富麗堂皇、便於遊山玩水…
也需要透過遷都來樹立自己做為帝王的威信,讓企圖約束他的“老朽”們住口!!
贊成者給出的原因:
洛陽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古都,在隋朝以前,就有了許多的王朝在洛陽建都,所以隋煬帝選擇洛陽絕對不是“臨時起意”,更不會是“意氣用事”!
隋煬帝營建東都遷都洛陽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如今至少有以下幾個原因可以作為他遷都的合理理由:
首先,隋朝的兵力主要集中在關中一帶,對東部一些軍事勢力有些鞭長莫及
隋煬帝繼位不久,他最小的弟弟楊諒以討伐楊素為名起兵叛亂,只不過不久就被平定下去了,但是,楊諒的部屬及其所管轄的百姓有20多萬人,這些人很多都被遷到了洛陽附近,需要加強控制。但,遇到叛亂,從關中調兵頗費時日,不利於迅速出兵平叛。
其次,西安地處西北,遷都洛陽也是從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發展的需要。
黃河中下游地域廣大,人口眾多,又長期處在東魏、北齊的統治下,尉遲迥發動的反抗楊堅代周的軍事叛亂,楊諒反抗隋煬帝的叛亂都發生在這一帶,這一地區的民眾對隋朝有著很強的離心力。
而且,江南陳朝統治下的人們對北方的政權離心力更強,在陳朝滅亡後不久,江南的豪族就發動叛亂,雖然很快平息了,但是江南的不穩定時有發生。這足以說明,東部和江南地區這一大片富饒的領土和大量的人口隋煬帝無論如何都要穩定的一個緊迫問題。
第三,遷都洛陽還有經濟因素上的考慮。當時的關中,生態環境開始惡化。秦漢以來,關中農業的水利命脈鄭國渠、白渠等水利設施,因河床下切等原因,灌溉面積減少了十分之九,導致糧食產量大面積下降,而關中人口卻不斷增加。
關中糧食的供應主要靠漕運關東的糧食,有時漕運困難,朝廷就組織百姓、官府人員、軍隊到關東“就食”,隋文帝時期就發生過幾次這樣的事情。
與此同時,關東地區經濟水平超過了關中地區,一望無際的黃淮大平原逐漸的被開墾出來後,關中那“八百里秦川”就不是那麼耀眼了。特別是江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隋朝時,長江流域各州每年都有餘糧,這些餘糧運到洛陽比較容易,而要運到長安則比較費事,其中最大的阻隔就是三門峽,如果在三門峽走陸路,運量又大受限制,而所費人力物力巨大,得不償失。
而位於伊水和洛水之間洛陽不僅是水陸運輸的中心,也是儲藏和轉運貢糧的中心,如果遷都洛陽,將一部分人口分流到洛陽,將很大程度上緩解大興城的糧食壓力,同時也大大降低了糧食的運輸成本。這也是遷都後隨即來修運河的根本原因!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為了擺脫少數民族政權的不斷侵擾,除以上外,我認為還有一個最根本的原因,這個原因甚至關係到隋朝的生死存亡:
楊廣想極力擺脫以八大柱國為基礎形成的關隴軍事集團的控制,從某種意義上說:楊堅楊廣父子只不過是關隴軍事集團的代理人,一旦隋王朝觸及關隴集團的核心利益或者妄圖脫離控制,關隴集團就會把它拋棄!楊廣深知這一點,所以他才力求透過遷都,培養自己勢力來保全自己、保全隋王朝!
事實證明,楊廣可能是對的!
首先,自唐以後中國的政治中心就開始逐步東移,西安徹底失去了它原本做為都城的優勢,後來的歷代王朝統治者終於明白了楊廣這個“先行者”的先見之明!
第二,有人評價隋煬帝是“過在當年,功在千秋”,堪稱古今中外第一人,他揹著罵名開鑿的大運河,後來的歷朝歷代都在用,它不僅將南方的糧食、鹽、稅運至給北方,還大大促進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和大融合,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大運河保證了中華大家庭文化的統一和完整!!
結語:
可能有人會說,隋煬帝遷都洛陽,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導致國力衰弱,國庫空虛,民不聊生!最終各地起義不斷,斷送了自己的姓名,也結束了一個短命的王朝!
但是,隋王朝本身就各大軍事集團、各大家族關係錯綜複雜、千絲萬縷、矛盾重重,一個立志要有一番做為的隋煬帝即使是不遷都也會用其它的“改革”將矛盾激化,最終還免不了身死國滅!
另外,想象一下:如果楊廣能夠抗過去,順利將自己的宏偉藍圖全部實現,誰能保證大唐的繁華不會提前來臨呢!
延伸閱讀:
東晉滅亡後,原來的傳統豪門逐漸消亡,王、庾、桓、謝等貴族姓氏也不復當年的輝煌。
隨著五胡亂華及南北朝各個短命朝代的更替,隨著“府兵制”的出現,互為姻親的幾個家族逐漸崛起,西魏時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淵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趙貴、於謹、獨孤信(宇文毓和楊堅岳父,李淵的外祖父)、侯莫陳崇受封的八位柱國大將軍,史稱“八柱國”,以此為基礎,關隴軍事集團形成!
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這個集團,可以說這是影響中國歷史最長的一個軍事集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