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清代 武狀元名單

清代 名單

清代武科鄉、會試的一般情況,已見於本書第一章第一節“清代科舉制度概說”。

武科會試之後,沒有“進土題名碑”及“館選錄”之類傳世,官私史籍對這方面的

記載也極少。不過一代掄才大典,文武並重,也不應完全忽略。朱彭壽〈舊典備徵》

對清代武鼎甲姓氏作了匯考,現據他的記載,將清代武科狀元的科分、姓氏、籍貫

臚列於下:

順治三年丙戌科(1646年) 郭士衡 山東章邱。

順治六年己丑科(1649年) 金抱一

順治九年壬辰科(1652年) 王玉璽 浙江仁和。

順治十二年乙未科(1655年) 於國柱

順治十五年戊戌科(1658年) 劉 炎 浙江山陰。

順治十七年庚子補行已亥科(1660年)林本直 江蘇上元

順治十八年辛丑科(1661年) 霍維鼐 山東濟寧。

康熙三年甲辰科(1664年) 吳三畏

康熙六年丁未科(1667年) 秦藩信 順天宛平.

康熙九年庚戌科(1670年) 張英奇 直隸深州。

康熙十二年癸丑科(1673年) 郎天詐 浙江山陰。

康熙十五年丙辰科(1676年) 荀國樑

康熙十八年己未科(1679年) 羅 琪 浙江會稽。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科(1682年) 王繼先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1685年) 徐憲武 直隸。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1688年) 王應統 鎮雄州人

康熙三十年辛未科(1691年) 張文煥 甘肅寧夏。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科(1694年) 曹日緯 京衛。

2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1679年) 繳煜章 京衛。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1700年) 馬會伯 甘肅寧夏。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1703年) 曹維城

康熙四十五年丙戊科(1706年) 楊 謙 江蘇儀徵。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1709年) 田 唆 直隸獻縣。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科(1712年) 李顯光

康熙五十三年癸巳科(1713年) 李如柏 甘肅寧夏。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科(1715年) 賽 都 漢軍正紅。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科(1718) 封榮九

康熙六十年辛丑科(1721年) 林德鏞

雍正元年癸卯科(1723年) 李 埃

雍正二年甲辰科(1724年) 曹國瓊 漢軍鑲白。

雍正五年丁未科(1727年) 王元浩 山東膠州。

雍正八年庚戌科(1730年) 齊大勇 直隸昌黎。

雍正十一年癸丑科(1733年) 孫宗夏 陝西鎮安。

乾隆元年丙辰科(1736年) 馬負書 漢軍鑲黃。

乾隆二年丁已科(1737年) 哈攀龍 直隸任邱。

乾隆四年己未科(1739年) 朱秋魁 浙江金華。

乾隆七年主戊科(1742年) 賈廷詔

乾隆十年乙丑科(1745年) 董 孟 漢軍正黃。

乾隆十三年戊辰科(1748年) 張兆潘 江蘇泰興。

乾隆十六年辛未科(1751年) 張大經 山西風臺。

乾隆十七年壬申科(1752年) 哈廷梁 直隸獻縣。

乾隆十九年甲戊科(1754年) 顧 麟

乾隆二十二年]„醜科(1757年) 李國樑 直隸豐潤。

3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1760年) 馬 全 山西陽曲(壬中科時已取中探花,名

馬瓊,此科更名再中)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科(1761年) 段飛龍 直隸永年。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1763年) 德 灝 滿洲正黃

乾隆三十—年丙戌科(1766年) 白成龍

乾隆三十四年己丑科(1769年) 錢治平 順天霸州。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1771年) 林大彪 浙江江山。

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1772年) 李威光 廣東長樂。

乾隆四十0年乙未科(1775年) 玉懋賞 山東福山。

乾隆四十三年戊戌科(1778年) 邢敦行 直隸定州。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科(1780年) 黃 瑞 浙江江山。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科(1781年) 劉 雙 順天大興。

乾險四十九年甲辰科(1784年) 劉榮慶 江蘇泰州。

乾險五十二年丁未科(1787年) 馬兆瑞 山東臨清。

乾險五十四年己酉科(1789年) 劉國慶 江蘇泰州。

乾隆五十五年庚戊科(1790年) 玉 福 漢軍鑲黃。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科(1793年) 徐殿飆 山東掖縣,

乾隆六十年乙卯科(1795年) 邸飛虎

嘉慶元年丙辰科(1796年)黃仁勇 廣東海陽.

嘉慶四年己未科(1799年)李雲龍 直隸阜城。

嘉慶六年辛酉科(1801年)姚大寧 廣東南海。

嘉慶七年壬成科(1802年)李白玉 直隸蔓城。

嘉慶十年乙丑科(1805年)張聯元 直隸獻縣。

嘉慶十三年戊辰科(1808年) 徐華清 山承臨潤。

嘉慶十四年己已科(1809年) 汪道誠 江西樂平.

嘉慶十六年辛未科(18U年) 馬殿甲 河南鄧州。

4

嘉慶十九年甲戌科(1814年) 丁殿寧 山東益都。

嘉慶二十二年丁丑科(1817年) 武鳳來

嘉慶二十四年己卯科(1819年) 徐開業 以傳臚未到除名,以榜眼秦鍾英推升狀

元,陝西神木。

嘉慶二十五年庚辰科(1820年) 昌伊蘇 滿洲正黃。

道光二年壬午科(1822年) 張雲亭 直隸清豐。

道光三年癸末科(1823年) 張從龍 山西臨縣。

道光六年丙戊科(1826年) 李相清 山西陽曲。

道光九年己丑科(1829年) 吳 鉞 山東蓬萊。

道光十二年壬辰科(1832年) 李廣金 山西靈邱。

道光十三年癸已科(1833年) 牛鳳山 河南沿縣。

道光十五年乙末科(1835年) 波啟善 滿洲正紅。

道光十六年丙申科(1836年) 王 瑞 宜隸安肅。

道光十八年戊戌科(1838年) 郝光甲 宜隸任邱。

道光二十年庚子科(1840年) 趙雲鵬 河南汝陽。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科(1841年)德慶 漢軍鑲白。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1844年)張殿華 直隸棗強。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科(1845年)吳德新 直隸東明。

道光二十七年丁末科(1847年)李信直 直隸晉州。

道光三十年庚戊科(1850年)彭陽春 四川華陽。

咸豐三年王子科(1852年) 田在田 山東鋸野。

咸豐三年癸丑科(1853年) 溫常勇 直隸天津。

咸豐六年丙辰科(1856年) 王世清 直隸南和.

咸豐九年己未科(1859年) 韓金甲 山東歷城。

咸豐十年庚申科(1860年) 馬鴻圖 直隸撫寧。

5

同治元年壬戌科(1862年) 史天樣 直隸邯鄲。

同治二年癸亥科(1863年) 黃大元 直隸懷安。

同治四年乙丑科(1865年) 張蜀錦 宜隸廣平。

同治七年戊辰科(1868年) 陳桂芬 浙江天台。

同治十年辛末科(1871年) 丁錦堂 福建上杭。

同治十三年甲戌科(1874年) 張風鳴 河南西平。

光緒二年丙子科(1876年) 宋鴻圖 福建侯官。

光緒三年丁丑科(1877年) 佟在棠 直隸天津。

光緒六年庚辰科(1880年) 黃培松 福建龍泉。

光緒九年癸未科(1883年) 楊廷弼 河南祥符。

光緒十二年丙戌科(1886年) 宋佔魁 山東昌邑。

光緒十五年己丑科(1889年) 李夢說 山東陽穀。

光緒十六年庚寅科(1890年) 張憲周 山東琿城。

光緒十八年壬辰科(1892年) 卞 賡 江蘇海州。

光緒二十年甲午科(1894年) 張鴻翥 江西鄱陽。

光結二十一年乙未科(1895年) 武國棟 直隸天津。

光緒二十四年戊戌科(1899年) 張三甲 直隸開州。

以上從順治三年至光緒二十四年共取中武狀元109人。 關於八旗成員及宗室子

弟參加鄉、會試的問題,清政府作過一些特殊的規定。

清制,八旗以騎射為本,右武左文,不大提倡八旗子弟參加科舉考試。順治八

年(1651年)時,首次准許八旗應鄉、會之試,是年滿洲、蒙古、漢軍生員參加順天

府鄉試。以後,八旗考試,時舉時停。始初,凡應鄉、會試時,均是滿洲、蒙古為

一榜,漢軍、漢人為一榜。所以順治九年壬辰科及順治十二年乙未科會殿試後,均

是滿、漢榜各有一名狀元。考試的內容亦有區別,滿、蒙生員鄉試為滿文或蒙文一

篇,會試時增為兩篇。漢軍試《書》藝二篇, 《經》藝一篇,不通經者,增《書》

6

藝一篇。二、三場試策、論各一篇。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起,改為八旗子弟與漢

人一體應試,不再分榜。但在鄉、會試前,要先試馬步箭,騎射合格,方可應試。

此遂成為定製。鄉試中額,歷科不一。順治八年,取中滿洲五十名, 蒙古二十名,

漢軍五十名。以後有所減少。乾隆九年定,滿洲、蒙古共取二十七名,漢軍取十二

名。

清初,宗室子弟不參與鄉、會試.康熙三十六年 (1697年),因宗室子孫日益

繁衍,准許有能力學屬文者,一體應試,編號取中,但很快又停止。乾隆年間,也

只是偶爾允許宗室子弟參加鄉、會試。直到嘉慶六年(1801年),宗室子弟應鄉試、

會試,始著為令。其辦法是:“凡在官學讀書及在家讀書願應鄉試者,俱照宗人府奏

準之例,交稽查宗學漢大臣核實考試,將文理通順者,由宗人府造冊,匯送兵部,

考試馬步箭,其合式之人,移諮禮部,札送順天府鄉試,矣三場完畢,將實在人數

奏請欽定中額,永遠遵行。”宗室子弟應鄉、會試時,在試場號舍內專門撥號設坐,

試卷註明宗字號。嘉慶九年(1804年)又定,宗室鄉會試改在各士子鄉、會試三場完

畢之後,即十七日,單獨舉行。當日點名進場,當日完卷,只試一文一詩。鄉試約

八九人中一名,會試約取三、四名。會試後,要在圓明園正大光明殿複試,方可正

式取中。至於殿試與朝考,則與漢人士子一體府試。

另外,八旗和宗室還專有翻譯一科,有滿洲翻譯與蒙古翻譯,應試者只限於八

旗及宗室子弟,滿州翻譯是以滿文譯漢文或以滿文作論,蒙古翻譯以蒙文譯滿文,

不譯漢文。翻譯科在清代時舉時停,亦有童試、鄉試、會試之程式,三年一舉行,

都是別立翻譯場考試,錄取翻譯生員、翻譯舉人、翻譯進士。進士考列一、二等者,

授翰林院編修,三等授翰林院檢討等職。

清代武舉一依文榜程式,考試大致分四個等級進行。

一:童試,在縣、府進行,考中者為武秀才。

二:鄉試,在省城進行,考中者為武舉人。

三:會試,在京城進行,考中者為武進士。

四:殿試,會試後已取得武進士資格者,再透過殿試(也稱廷試)分出等次,

7

共分三等,稱為“三甲”。

一甲是前三名,頭名是武狀元;二名是武榜眼;三名是武探花。前三名世稱為“鼎

甲”,獲“賜武堤及第”資格。二甲十多名,獲“賜武進士出身”資格。二甲以下的都屬

三甲,獲“賜同武進士出身”資格。

殿試的規格很高,一般由皇帝親自主考。考試揭曉後,在太和殿唱名,西長安

門外掛榜,並賜給武狀元盔甲。然後由巡捕營護送武狀元歸第,炫耀恩榮。

第二天,在兵部舉行盛大的“會試宴”,又賞給武狀元盔甲、腰刀等,賞給眾進

士銀兩等。清代科甲等級差別甚大,同樣是武進士,一、二、三甲的等級和榮譽卻

大不相同。自然狀元是出盡了風頭的,登第後的三天內,可以披紅掛綵,上街誇官,

真所謂春風得意、風光十足了。

殿試以後,通常立即由兵部授予官職。順治三年(1646)丙戌科是清朝武舉第

一科,當時規定武狀元授正三品的參將,武榜眼授從三品的遊擊,武探花授正四品

的都司。二甲授正五品的守備,三甲授從五品的署守備。康熙年間又有變動,改為

一半授營職,是直接帶兵的官,另一半授衛職,是皇帝的宮廷侍衛。雍正五年(1727)

規定,武狀元授御前一等侍衛,武榜眼、探花授二等侍衛。再從二甲中選頭十名,

授三等侍衛。其餘全在兵部註冊授於守備等營職。雍正以後各朝武進士的授官情況

還有一些變化,不過所授品階基本上以康熙朝定製為準,沒有太大的變更。

清朝武舉各級考試,通常每三年舉行一次,每科錄取人數也有定額。但常科以

外,還時常增設所謂“恩科”,常額以外,也增加一點“恩額”。

這類“恩科”、“恩額”都由皇帝直接掌握。無非籠絡人心,吸收更多的武勇人士

為統治者效命。考試辦法差不多與明代一樣,分一、二、三場進行。一、二場試了

弓馬技勇,稱為“外場”;三場試策論武經,稱“內場”。一場試馬上箭法,馳馬三趟,

發箭九枝,三箭中靶為合格,達不到三箭者不準參加二場。乾隆年間,一場又增加

了馬射“地球”,俗稱“拾帽子”,專為考察伏射能力。二場考步射、技勇。步射九發

三中為合格。所謂“技勇”,實際上主要測膂力。一共三項。頭項拉硬弓,弓分十二

力、十力、八力三號,另備有十二力以上的出號弓。應試者弓號自選,限拉三次,

每次以拉滿為準。二項舞大刀,刀分一百二十斤、一百斤、八十斤三號,試刀者應

先成左右闖刀過頂、前後胸舞花等動作。刀號自選,一次完成為準。第三項是拿石

8

礩子,即專為考試而備的石塊,長方型,兩邊各有可以用手指頭摳住的地方,但並

不深。也分為三號,頭號三百斤,二號二百五十斤,三號二百斤。考場還備有三百

斤以上的出號石礩。應試者石號自選,要求將石礩提至胸腹之間,再借助腹力將石

礩底部左右各翻露一次,叫做“獻印”,一次完成為合格。凡應試者,弓、刀、石三

項必有兩項為頭號和二號成績,三號成績超過兩項者為不合格,取消三場考試資格。

三場是考文,當時叫“程文”,也稱“內場”,相當於文化課考試。內場考試對大

多數武人來說,比外場考試更難應付,所以考試辦法不得不屢有變動。最初是考策、

論文章,“策”相當於問答題,“論”是按試題寫一篇議論文。順治時定為策二篇、論

二篇,題目選自四書和兵書。康熙年間改為策一篇、論二篇。策題出自《孫子》、

《吳子》、《司馬法》三部兵書,論題只從《論語》、《孟子》中出,考試難度有

所降低。乾隆時,又改為策一題,論一題,題目都選自《武經七書》。到嘉慶年間,

考慮到武人多不能文,所考策、論多不合格,而不少外場成績突出者又往往敗於內

場,於是乾脆廢除策、論,改為按要求默寫《武經七書》中一段,通常只一百字左

右。這樣一味遷就,使內場考試的水平越來越低,最後差不多隻是形式上的存在了。

當時社會上歧視武人之風很盛,經此一改,武人更加被文士們看成纖纖武夫,武舉

的社會地位大不比清代前期了。著名學者趙翼有一段記述,最能反映武舉內場考試

的實情,也反映了當時文人對武人的輕蔑:

“武闈但以弓馬技藝為主,內場文策不論工拙也。餘嘗主順天乙酉科武鄉試,

其策有極可笑者。如„一旦‟二字多作„亙‟字,„丕‟字又作„不一‟字,蓋緣夾帶小本字

畫甚密,不能分晰,故抄謄訛錯耳。又如„國家‟字應抬高一字,則凡論古今地名處,

如„國家四郊多壘‟、„社稷危亡‟之類,亦無不抬頭。武生自稱„生‟,則應於行內稍偏,

乃又將„生人‟、„生物‟、„生機殺機‟之生字,一概偏在側邊。如此者不一而足。然外

場已挑好„雙好‟字號,則不得不取中。幸武闈無磨勘之例,可不深求耳。”⑥

實際上康熙注意到了科舉文武分途不利於造就兼備人材的問題,他曾要求打破

考試中的傳統界線,允許文武生員舉人交叉考試,武科舉人可以改考文科進士,文

科舉人可以改考武科進士。康熙認為:“如此則各得展其所學,文武兩途,皆得真才

矣。”⑦然而,整個清代,文武交叉考試者寥寥無幾。文武各成畛域而壁壘森嚴的現

9

象越來越嚴重,文人不武,武人不文,文武兼長的人材也就越來越少。文武分途的

考試製度培養了大批專門人材,卻很難造就出雲文雲武的博通人材,應該說這是科

舉制度的弊端之一,也是清朝中後期政壇上出將入相人材日見匱乏的原因之一。

上面所講考試辦法,是會試一級的,鄉試、童試的考試辦法與會試大致相同,

只二場弓、刀、石的份量相應降低,馬步射降為九發二中為合格。

清朝對武科鄉試、會試的錄取額有具體規定。康熙二十六年(1687)規定,武

鄉試錄取名額約為文鄉試的一半,全國共八百四十名左右。其中河北省(直隸),

一百零八名,其他各省六十名以下不等。會試錄取名額康熙初年以前,大致在每次

錄取二百名到一百名之間。康熙十八年定額一百名,後來又規定不拘定額,特別是

不拘各省分配的定額,只按考試成績,奏報皇帝,由皇帝和主考大臣臨時酌定錄取

人數。酌定時也要考慮到各省都有名額,但一甲、二甲只依據成績圈定,排除其他

因素的影響。每科參加會試的武舉人,一般在千人左右,有時多到兩千人左右,進

士錄取額如果平均以一百二十人計,那麼錄取比例差不多是在十人或十幾人中取一

名,顯然,考取武進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落第的武舉人,雍正年間曾規定按路程遠近發給回家路費,多則十兩,少則四、

五兩。而大部分武舉人,按規定可到兵部註冊,由兵部依據個人成績分三等授予武

職,也可以到本省軍營中效力。總之,只要有一個武舉人資格,就算有了進身之機,

同樣也有逐步升遷的機會。

清代武舉制度與大清帝國相始終。鴉片戰爭以後,頻繁的禦侮戰爭中,早就顯

露出武舉人材不能適應新的戰爭,除了長矛大刀與堅船利炮之間的差距外,更重要

的還是基本素質和軍事思想上的差距。然而朝野上下株守陳規,玩歲愒日,武舉考

試竟一直被延續下去。光緒二十一年,榮祿首先提出廢止武舉考試,他說:“自火器

盛行,弓矢已失其利,習非所用,與八比試帖之弊略同。積弱之端,未始不由於此。”

⑧他主張各省創設武備學堂,以西洋軍事課程培養新式軍人。然而榮祿的倡議並沒

有得到大多數朝臣的響應。一拖便是幾年,光緒二十四年照例舉行武舉會試——這

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武會試。不久,要求改革的呼聲又一次響起來,“內外臣工請

變更武科舊制,廢弓、矢、刀、石,試槍炮。”然而依舊未能實行改革。⑨直到光緒

二十七年(1901),武舉制度才終於被宣佈廢止。可惜這已經太晚了,僅僅十年後,

10

大清帝國便宣告滅亡了。

二、

清朝以鐵騎勁弓得天下,所以前期幾個皇帝都很重視講習武藝,時時強調“文武

並重”,力圖保持滿族勁悍尚武的傳統。然而,由於受到漢文化的不斷浸潤和持續執

行“右文”政策,使朝野上下重文輕武之風日益濃烈。於是,不但在觀念上,就是實

際待遇上,武科地位也比文科低得多。文科殿試揭曉後,新科進士的姓名、籍貫及

名次都要鄭重其事地刻在“進士題名碑”上,這些碑至今還完整無損的儲存在北京國

子監舊址。此外,官私刊印的《館選錄》、《鼎甲錄》和《明清進士題名碑錄》一

類書籍很多,差不多隨處可見,因此清代文科進士的情況非常清楚。武科就大不相

同了,既沒有“題名碑”制度,也很少有專載其事的書籍,對整個清代武科概況,包

括武科鼎甲情況,不要說後代,就是當時人也往往不能言其詳。

幸好近人朱彭壽曾做過一番統計,留給我們一份珍貴材料。⑩加上還有其它方

面的材料,使我們對清代武舉鼎甲情況大致有所瞭解。

清代的武會試,自順治三年(丙戌)開科,到光楮二十四年(戊戌)截止,一

共進行了一百一十二次。也就是說一共產生了一百一十二個武狀元,還有一百一十

二名榜眼和探花,總計武科前三名(鼎甲)是三百三十六名。一百一十二年武狀元

的姓名都有記載,但目前能確知其籍貫者只九十二人,其餘二十一人還有待於考求。

這九十二個武狀元,河北省出的最多,共三十二名。以下山東十三名,浙江八名,

江蘇六名,河南、山西各五名,廣東四名,甘肅、福建各三名,江西二名,四川、

陝西各一名。此外,漢軍旗六名,滿軍旗三名。

這個統計不完備,也不是很準確的,不過大略可見各省武舉基礎的差別。所謂

武舉基礎,可從兩個方面認識,一是尚武風氣,二是文教水平。

河北省武狀元最多,武榜眼、探花也比別的省多,這與河北省武風素盛分不開。

正因為河北省武風基礎好,所以清朝對河北省特別重視,鄉試名額總比他省給得多。

陝、甘二省古多名將,尤其是甘肅,雖然經濟、文化都比較落後,但自來“人材健壯,

強勇者多,騎射嫻熟,勝於他省。”⑾康熙年間平定“三藩之亂”中的名將張勇、趙良

棟、王進寶、孫思克都出在隴右,所以清朝對陝、甘二省總是另眼相待。武鄉試名

額,順治朝規定陝、甘各二十名,後經康、雍、乾三朝追加,兩省都增至五十名,

11

這比許多大省的名額都多。

有清一代,甘肅出了三名武狀元,一名榜眼,四名探花,以甘肅的經濟文化和

人口而言,這個數字不能算小了。需要指出的是,當時的甘肅包括寧夏,三名武狀

元張文煥、馬會伯、李如柏都出在寧夏,五名榜眼、探花中,也有三人出在寧夏。

人口不及江南一個大縣的寧夏,居然出了六名武科鼎甲進士,這不能不是一個引人

注意的現象。

我們把清代文武兩科狀元的籍貫對照一下,能發現一些有趣的方化差異。

清朝文科會試也是一百一十二科,狀元一百一十二名。其中江蘇四十九名,浙

江二十人,安徽九名,山東六名,河北、廣西各四名,江西、福建、湖北、廣東各

三名,湖南二名,江南、四川、陝西各一名,山西、甘肅、雲南沒有。顯而易見,

從整個比例來看,武狀元是北方多,文狀元則南方領先。河北省武狀元三十二,文

狀元僅四名,與此相對,江蘇省是文狀元四十九,武狀元六名,南北文武各有偏長,

至少在清代科舉考試中確實存在這個問題。應該說山東、浙江兩省發展相對平衡,

這兩省文武基礎都比較好,兩科狀元的比例顯得合理一些。

從武鼎甲的民族比例上看,無疑漢族佔了絕大多數,而少數民族中回族顯得突

出一些。回族是以尚武勇健著稱的民族,乾隆曾說:“中土回人。性多拳勇,哈其大

姓,每出將種。”⑿所以清朝歷來注意從回族中選拔武備人材。武狀元中目前能確知

是回族的是:江都楊謙,先獲康壬午武鄉試第一名(解元),又獲康熙丙戌科武狀

元;乾隆丁巳科狀元河北任邱哈攀龍;壬申科狀元河北獻縣哈廷梁;丙戌科狀元河

北河間白成龍;丁未科狀元山東臨清馬兆瑞;嘉慶丙辰科狀元河南鄧縣馬殿甲;甲

戌科狀元山東益都丁殿寧;咸豐壬子科狀元河北撫寧馬鳴圖;同治甲戍科狀元河南

西平張鳳嗚等,至少是九個,或者還要多一些,尚待繼續考索。榜眼、探花也有一

批。如雍正丁未科榜眼安徽懷寧馬大用;嘉靖已醜科控花河南杞縣張萬清,丁丑科

武榜眼甘肅固原馬維衍;光緒丙子科榜眼河南西平張忠祥等。楊謙家族是南方回族

中的望族,其弟楊凱也是武進士出身,官至湖廣提督。哈攀龍之父哈元生,其子哈

國興,都是武進士出身,哈廷梁則是哈攀龍的族弟,諸哈都做到提督職務,是善戰

的將領,“三世擁旄,時人榮之。”⒀乾隆所謂“哈其大姓,每多將種”就是在誇獎哈

國興時所言。

12

清朝武科出現過不少著名人物和軼聞,有些是值得介紹一下的。

古代科場的最高榮譽是“獨佔三元”,即一個人得了三個第一名:鄉試第一解元,

會試第一會元,殿試第一狀元。清朝二百多年中,文科得三元者僅兩人,一個是乾

隆時代江蘇常州的錢棨;另一個是嘉慶時代廣西臨桂的陳繼昌。武科得三元者只有

一位,此人是清初浙江仁和的王玉。說來王玉不止是三元,而是獨佔“四元”。他本

來是明朝崇禎十二年(1639)浙江武鄉試的解元。入清以後,又參加新王朝的武舉,

獲順治八年(1651武鄉試解元,接著順治九年武會試會元,殿試又得狀元,是名符

其實的“連捷三元”。王玉體貌偉岸,武力絕倫,甚得順治賞識,曾任天津鎮總兵等

職。

武狀元馬全,本名馬瑔,山西陽曲人,是一位性格耿直,武勇超群的英雄人物。

乾隆十七年壬申(1752)他考中一甲第三名進士,即武探花,授官福建遊擊。他與

同僚某人語言失歡,發生鬥毆。某人敵不住馬全,由衙門逃到城門外,馬全騎馬追

到城濠的橋上,兩人再次奮拳搏鬥,後來竟一起落入城濠。因為這件事,他被參劾

罷官,只好流落北京。過了幾年,他改名馬全,重新參加乾隆二十四年的武鄉試,

取得武舉人資格。第二年(庚辰科)參加武會試、殿試,居然以優異成績獲取一甲

一名武狀元。殿試外場的時候,乾隆認出了這位技勇出眾新科狀元馬全,其實就是

幾年前的武探花馬瑔。馬全不勝惶恐,乾隆愛才心切,居然不咎既往,使馬全重新

獲得為國效力的機會。後來,他參加了平定金川叛亂的戰爭,在木果木之役中,率

部殿後,英勇殉職。馬全的經歷成為清代武科膾炙人口的佳話。⒁

江蘇泰州人劉榮慶,是乾隆四十九年甲辰科(1784)武狀元。只隔了三年,他

的弟弟劉國慶又獲乾隆五十二年丁未科武狀元。兄弟兩人都是武狀元,這在清朝是

唯一一例。

清代的天津武風很盛,武科出人亦多。武狀元出了三位,但都在晚清,即咸豐

三年癸丑科(1853)溫常湧;光緒三年丁丑科(1877)佟在棠;光緒二十一年乙未

科(1895)武國棟。另外還出了兩位名聲顯赫的武榜眼:韓琦,“猿臂善射,射無虛

發。”武鄉試第一,武會試又第一,後中乾隆丙辰科武榜眼。李經世字槐圃,“任俠

尚義,孔武多力。”也是鄉試、會試均為第一,後中乾隆乙丑科榜眼。二人事蹟如出

一輒,是過去天津的老人們喜歡講述的人文掌故。⒂

13

清代文科考生不拘年齡,老於場屋而終身無尺寸進取者大有人在,八十以上還

下考場的事情並不罕見。清政府對這種人通常都要給予褒獎,無非吸引更多計程車人

把畢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但武科是有年齡限制的,規定武生、武舉年齡超過六十,

地方不許發給參加鄉試和會試的手續。道光二十六年(1846),安徽有個叫符成梅

的武童生,以八十四歲高齡參加武鄉試,居然三場都應付下來。主持鄉試的官員奏

請皇帝授予職銜,道光以“違例妄請”的罪名將報請官員革職,並下令將送考、收考

的學政、巡撫等一律“嚴加議處”。從保證武舉的質量來看,道光的處理不無道理。

上面談到,武科鼎甲統計為三百三十六名,而實際上狀元是足額的,榜眼、探

花有缺額者,大抵在遇到確實不得其人的時候,便留下空缺。當然這種情況並不多,

主要發生在道光朝。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1847)只取狀元河北晉州李信、榜眼四

川越雋姜國仲,探花虛缺。道光三十年庚戌科(1850)只取狀元四川華陽彭陽春、

榜眼河北靜海嶽汝忠,探花虛缺。因特殊原因而丟失了鼎甲榮譽的只有一例。清代

制度,殿試後由皇帝親自宣佈登第進士名次,稱為“傳臚”,嘉慶二十四年己卯科

(1819)狀元徐開業、探花梅萬青均以傳臚未到而被除名,榜眼陝西神木秦鍾英被

推補為狀元。

①:《新唐書》卷45《選舉志》。

②:《明史》卷70《選舉二》。

③:《明史》卷267《王來聘傳》。

④:清王應奎《柳南隨筆》卷1。

⑤:參見商衍鎏《清代科舉考試述錄》第五章。本文參考《述錄》處較多,恕不一一註明。

⑥:清趙翼《簷曝雜記》卷2《武闈》。另據《清史稿·選舉三》,雍正二年從侍郎史貽直

言,各省武鄉試外場一律編出“好”字號,後又將好字號分成“雙好”和“單好”等次,以供內場

考官參考,一般先取雙好,次取單好。

⑦:清平步青《霞外攈屑》卷9《文武解元》:“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十日上諭”條。

⑧:《清史列傳》卷57《榮祿傳》。

⑨:《清史稿》卷108《選舉三》。

⑩:朱彭壽《舊典備徵》卷4《武鼎甲考》。

14

⑾:同注⑤,第五章第一節。

⑿:清魏源《聖武記》卷7。

⒀:清昭槤《嘯亭續錄》卷2。

⒁:《清史稿》卷334《馬全傳》。

⒂:參見戴愚庵《沽水舊聞》之“楊世經韓琦同科名同官階”

分類: 新聞
時間: 2021-10-08

相關文章

【案語】一個清代知縣的兩月仕途
官員新任職後即驕傲自滿.以權謀私,今非特例且古已有之.這裡,我們一起來看看一個清代官員的故事,他歷經坎坷才走上仕途,甫經兩月即遭彈劾.其上任後的所作所為,今天讀來仍然發人深思.引人警醒-- 翻開清光緒 ...

華為公佈新一批HarmonyOS正式版升級機型名單 以及一批開啟HarmonyOS 2公測招募機型

華為公佈新一批HarmonyOS正式版升級機型名單 以及一批開啟HarmonyOS 2公測招募機型
今日,HarmonyOS官微公佈了HarmonyOS正式版最新升級名單,其中包括華為nova 5i.華為nova 4e.榮耀30S.榮耀30青春版.榮耀X10.榮耀X10 Max.榮耀Play4七款機 ...

中國最後一位武狀元,霍元甲全力踢打都紋絲不動,可惜結局悲慘

中國最後一位武狀元,霍元甲全力踢打都紋絲不動,可惜結局悲慘
在我國古代,科舉制度是國家選取人才的主要方式.科舉主要分為兩種,文舉和武舉.我國曆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存在著重文輕武的現象,所以我們在瞭解科舉時,大都瞭解的是文舉,對武舉知道的並不深刻.今天我們就來了 ...

狗界禁養名單:別再養這7種狗了,小心被人投訴

狗界禁養名單:別再養這7種狗了,小心被人投訴
現在生活中飼養狗狗的人越來越多了,相信不少人都想養一隻猛犬吧,因為這樣可以看家,還能保護自己,但是現在大部分的猛犬都禁養了,特別是下面這7種狗,已經在禁養名單上,再養小心被人投訴! Top1: 藏獒 ...

清代光緒銅錢有收藏價值嗎?

清代光緒銅錢有收藏價值嗎?
清王朝在我國古代有著長達兩百七十六年的歷史,也是距今離我們現代最為接近的一個封建王朝.在清王朝所為我們遺存的眾多古玩藝術品收藏品種,其古錢幣收到了眾多收藏者們的喜愛與追捧,尤其是清朝錢幣中的光緒銅幣, ...

1959美國核打擊名單洩露,中國117城曾遭870枚核彈威脅,都是哪裡

1959美國核打擊名單洩露,中國117城曾遭870枚核彈威脅,都是哪裡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世界陷入了美蘇爭霸的格局,雙方劍拔弩張,隨時都可能啟動第三次世界大戰,為此,美國加大軍事生產,大批次的生產核武器,並制定了一份核打擊計劃,一旦開戰將對蘇聯的主要城市和蘇聯盟友中 ...

解放海南島,登陸名單上全是副職,韓先楚看後大怒,說:我上

解放海南島,登陸名單上全是副職,韓先楚看後大怒,說:我上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為了國內的和平統一,毛主席親赴重慶與蔣介石代表的國民黨政府展開談判.隨著蔣介石單方面撕毀"雙十協定"宣告重慶談判破裂.中國開始進入國共內戰. 經過三年艱苦 ...

中國女籃亞洲盃12人大名單出爐:韓旭李夢李月汝領銜

中國女籃亞洲盃12人大名單出爐:韓旭李夢李月汝領銜
北京時間9月18日,中國籃球之隊在凌晨,正式公佈了中國女籃征戰女籃亞洲盃的12人大名單,分別是楊力維.李緣.王思雨.武桐桐.張茹.李夢.潘臻琦.黃思靜.楊衡瑜.李月汝.韓旭和李一凡. 女籃亞洲盃將在9 ...

河南省580個A級景區全名單,5A景區已達15家,收藏起來慢慢玩

河南省580個A級景區全名單,5A景區已達15家,收藏起來慢慢玩
趣哪悠:河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也是旅遊資源豐富的省份.趣哪悠康旅為悠友們整理了河南省所有A級以上景區名單,按照名單走遍河南豫見山水遇見美,遊覽人文山河之魅力,體驗河南文化之厚重,品嚐河南特色 ...

首批國家“5G+醫療健康”試點名單揭曉,金域遠端病理創新專案成功入選
近日,工信部與國家衛健委公示首批"5G+醫療健康"應用試點專案名單,金域醫學(603882)牽頭打造的"基於5G賦能的遠端病理診斷平臺服務創新示範應用"成功入選 ...

再見!中國籃壇傳球球星落選亞洲盃12人名單,或就此與國家隊告別

再見!中國籃壇傳球球星落選亞洲盃12人名單,或就此與國家隊告別
雖然今年的國際疫情形勢依然不容樂觀,但各級別國家隊的比賽任務卻一點也不少.尤其是在籃球方面,中國男籃在6月參加了亞洲盃預選賽,7月又前往加拿大參加奧運會落選賽. 相比於男籃,中國女籃也一點都不輕鬆,他 ...

古玉鑑賞 | 從清代螃蟹到明清玉琮

古玉鑑賞 | 從清代螃蟹到明清玉琮
精選拍品 Lot 630 清代 白玉螃蟹 尺寸:長18.8 cm 寬9.9 cm 高3.6 cm 起拍價:160,000 人民幣 螃蟹以白玉雕成,細膩瑩潤,包漿渾厚.螃蟹採用圓雕鏤雕相結合手法琢制,為 ...

40家中國鋰礦(鹽湖鋰輝石)鋰鹽(碳酸鋰氫氧化鋰)上市公司名單
車研諮詢釋出的(十四五期間)<2021-2025年中國鋰礦與鋰鹽市場發展 趨勢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對全球以及中國鋰礦市場.碳酸鋰+氫氧化鋰市場發展進行了詳細分析. 其中,相關上市公司名單如 ...

楊衡瑜、李一凡入選中國女籃亞洲盃名單

楊衡瑜、李一凡入選中國女籃亞洲盃名單
中國女籃17日公佈了參加女籃亞洲盃的12人名單,與奧運陣容相比,楊衡瑜與李一凡此次入選,取代了邵婷和孫夢然. 中國隊參加的女籃亞洲盃第一級別比賽將於9月27日至10月3日在約旦安曼舉行.出征賽事的中國 ...

廣東12人名單確定!二飛黑仔落選,6大國手領銜,金牌不會再旁落

廣東12人名單確定!二飛黑仔落選,6大國手領銜,金牌不會再旁落
第14屆全運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不過球迷更為關注的還是這屆全運會含金量最高的一塊金牌,那就是U22男籃,因為這項賽事雖然名義上是U22男籃,可規則允許每支球隊有4個超齡名額,重點是這4名球員上場時間 ...

廣東男籃兵發全運會,12人大名單確定,戰山東勢必迎開門紅

廣東男籃兵發全運會,12人大名單確定,戰山東勢必迎開門紅
全運會男籃比賽將於9月21日打響,8支球隊已陸續到達,廣東隊今日整裝出發,從網友發出的圖片來看,趙睿和朱總一臉嚴肅,想必身上擔子很重,完成老闆陳海濤的任務始終心繫腦海,而周隊不時和球迷打著招呼,小胡全 ...

正式官宣!廣東男籃12人大名單終於出爐,杜鋒攜手趙睿衝擊總冠軍

正式官宣!廣東男籃12人大名單終於出爐,杜鋒攜手趙睿衝擊總冠軍
全運會U22男籃將在9月21日正式打響,作為奪冠熱門的廣東男籃,終於敲定了12人大名單.在超齡球員中,杜鋒選擇了趙睿.胡明軒.沈梓捷和周鵬,剩餘八名球員分別為劉傳興.徐傑.杜潤旺.張皓嘉.趙錦洋.白昊 ...

CBA快訊:梅奧離開遼寧,廣東全運名單出爐,曾凡博引發熱議

CBA快訊:梅奧離開遼寧,廣東全運名單出爐,曾凡博引發熱議
如今CBA的很多球隊已經開始了新賽季的體測工作,距離聯賽只剩下一個月的時間,大家都在抓緊時間備戰,當然也有一些球隊正在準備全運會的比賽.新賽季CBA的形勢很有可能會發生變化,比如上海隊已經成為了一支強 ...

精品推薦—漢白玉碗,清代十帝宮錢

精品推薦—漢白玉碗,清代十帝宮錢
乾隆孝粉漢白玉碗為乾隆皇帝親母當時生病,經過御醫治療研發中藥必須配合玉器使用才能達到最佳療效.為此乾隆皇帝連夜命令工匠趕製出玉碗-玉碟-玉杯-玉瓶等.從此被世人譽為"乾隆孝粉" 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