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講述的第36位真人故事
口述丨鐵錘
撰文丨舒可
我叫鐵錘@韓國媳婦鐵錘愛下廚,出生在東北哈爾濱,今年37歲,從小就是個吃貨,研究生畢業後嫁給韓國老公,已經在韓國生活12年了,現在換一種方式繼續發揚著吃貨的精神。
大四的時候,在某專科大學實習當了半年韓國語老師。因為在大學學習的那幾年,我很幸運地遇到了很多師德高尚的老師,她們給了我很多正面的影響,讓從小不喜歡老師的我也產生了當老師的想法。
雅斯貝爾斯曾在《什麼是教育》中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所以我也想像我的老師們一樣,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很遺憾的是那半年時間裡,我所教的學校學習環境不是很好,學生學習態度很差,我用心準備,用心備課,但上課的時候根本沒人聽。我想跳槽去本科,去教願意學習的孩子,但是本科畢業又不能教本科。
這讓我意識到了自己能力還很不足,需要學習更多知識,我只能繼續深造。語言專業的深造,當然是去當地學習更好,所以我就自己準備材料,報考了韓國的研究生。
2008年我被韓國的一所國立大學錄取,8月份再次來到韓國讀研深造。
02
留學
進入社會,見識人生百態
留學期間,生活無外乎是上課,打工。作為一個工薪家庭的孩子,自然不想給家裡添太多負擔,好在國立大學學費低,還有獎學金,我只要在平時打工賺自己的生活費就行。
由於白天要上課,我只能幹晚上的工作。我在便利店打過夜班,在KTV當過打雜的,在酒吧廚房做過果盤,在中國語學院當過講師,在中介當過翻譯,給醫院院長翻譯過自傳,經歷過窘迫的人生,也見識過人生百態。
我在便利店打夜班,可以隨便吃過期的飯糰,麵包。我經常下班的時候拎著一兜子飯糰回家,用過期的飯糰做炒飯,煮粥果腹。
便利店裡經常有一臉疲憊的中年人買一瓶燒酒加一碗泡麵,五味陳雜的把酒灌進肚子,背影寫滿了落寞和無奈。也有濃妝豔抹的小姐姐望著窗外等頭一班公交車,不知道她們用青春換來的鈔票能否在將來改變她們的窘境。當然了,這些與我無關。
在KTV打工的時候,老闆是個50多歲的阿姨,兒子在澳大利亞留學。
她會給單獨來玩的大叔們叫陪酒小姐,說是小姐,其實都是40出頭的阿姨級,為了討生活,她們會拼命喝酒,一直點酒水給老闆增加銷售額,以換取老闆下一次的預約。喝不下了就跑去衛生間狂吐,然後挺著蒼白的臉,繼續掛上諂媚的笑,去取悅客人。當時她們陪酒的價錢大約是一小時200元人民幣。這也是一種人生。
在酒吧做果盤,刷杯子,當服務員的日子相對輕鬆一點。當時那家店的客人不太多,不過在這家店,我只幹了3個月。
這3個月裡,有一次被喝醉的客人襲胸,噁心得回家偷偷哭。還曾經被喝醉的客人踹了一腳, 我本來想要跟他拼命,後來老闆趕過來解圍,那個客人發現踹錯人了,跟我道歉,還塞了3萬韓幣給我,大約200塊人民畢,我手裡握著那3張綠色的鈔票,五味陳雜。
我很想把錢摔在他的臉上,再吐一口吐沫,但是我終究是為五斗米折腰了,我沒捨得....... 因為,有時候我們活著,遠比活法更重要。
持續的熬夜讓我身體不堪重負,來上班的時候總會不自覺的想,不要來客人,不要來客人.......後來真的如我所願,一個客人也不來了,店關門大吉,我失業了。
雖然現在能笑著調侃這些事,但是當時的心情,當時的畫面,我現在還能想得起來那種心酸和委屈,但這些經歷都成了我的養份,讓我變得更堅強。
就像王家衛在《一代宗師》裡說過的那樣:“人這一生,要見眾生,見天地,見自己。”人生是一種歷練和成長。
03
婚姻
吃貨的緣分
研究生期間,越學習越覺得自己不懂的東西太多,心想,就我這水平還當老師,不要誤人子弟了。於是我就收起了想當老師的想法,研究生畢業後,在韓國找了一份工作,準備累積幾年經驗後回國。
但人算不如天算啊,在工作期間,遇到了我先生,我們交往3年,修成正果。
我畢業之後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個只有11人的小公司做進出口貿易,我進公司一年以後,我先生來面試。他是在部隊當兵7年後轉業的,估計老闆看他是轉業兵,一副傻乎乎的樣子好像很好騙,於是他被錄用。
他家在另一個城市,為了來這邊上班,就在公司附近租了一個小單間。部隊出身的人都蠻能吃苦的,我們每天9點上班,他7點就自己來公司學習業務。人也很謙遜,對於別人的指導都虛心接受,還帶著軍人的習慣,首先服從。
當時公司裡都是單身青年,我經常在下班之後叫同事來我家一起吃飯。畢竟大家回家都要自己覓食,要麼點外賣,要麼自己做,來我家一起吃還熱鬧一些。這樣一來二去大家關係就熟絡起來了。
後來隨著其他同事處物件,結婚,就剩他自己經常來我家吃飯了。再後來啊,一起吃著吃著,就吃成了一家人。
或許,愛情就是在一起,說很多很多的話,吃很多很多的飯。兩個人得能吃到一起才能過在一起。
我第一次單獨給他做飯的時候,做了大醬湯和雞蛋卷。做得可能太倉促了,醬湯裡還有沒攪散的大醬塊。
他當時一邊吃一邊跟我叨咕,這輩子第一次有女生給他做飯,第一次吃他媽以外的女性給他做的大醬湯......也是第一次吃到裡面還有大醬塊的醬湯,(哈哈哈哈) 然後吃得乾乾淨淨。
我跟我先生感情一直都很好,畢竟我從2008年就在韓國生活,對韓國文化的接受程度還算比較高。
我先生對中國文化也不是完全沒有了解,他最好的朋友的繼母是中國朝鮮族人,他以前上學的時候,在一家燉雞店打零工,當時的廚房長是個中國大叔,據說那個大叔對他很好,經常偷偷做好吃的給他,所以他對中國的印象還是蠻好的。
他第一次在中國見我父母的時候,當時的畫面還蠻有趣的。韓國很注重禮節的,他第一次見我爸媽,行了跪拜禮。
就是我爸媽坐那兒,他咕咚一下跪地上磕了一個頭,我爸媽大氣都不敢喘了,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天沒說出一個字,一個大禮把他倆整蒙了!
我家奶奶今年90多歲,還很健康。因為奶奶還在,爸爸媽媽就是晚輩,作為晚輩的他們頭一次受這麼大的禮,倆人甚至有點兒驚恐,然後啥也不說了,趕緊把我先生扶起來,紅包一通塞。
現在我爸媽也會經常跟朋友說起當時的事兒,當做一件趣事津津樂道。
我和我先生基本沒有矛盾,相知相識這麼多年,幾乎不會吵架。
不過唯獨一個時候不太和諧,就是奧運會。中國和韓國選手不同場競技的時候就很和平,如果一起競技了,就互相都憋著一口氣,希望自己國家選手勝利。那時候就稍微有些尷尬,後來我倆基本不看運動類的節目。
說起來,有一次好像是足球比賽,中國又是初賽就輸了。我先生逗我說,真可惜啊,你們又輸了。我說沒關係,反正我不喜歡看足球,以後我們一起看我喜歡的專案吧。他問,那你喜歡什麼?我說,我喜歡看跳水和乒乓球.....
其實我們吃貨的幸福很簡單,不是對你許下多麼美麗的誓言,而是在柴米油鹽中,彼此的陪伴便是最大的幸福,此生的幸運!
04
生育
關於孩子,生與不生,只是選擇不同,而非衡量幸福的標準
結婚的人,總會面臨催生的這一關,我也一樣,尤其是年齡越大越催得嚴重,他們總擔心沒有小孩我的婚姻會不幸福,老無所依。
但不管他們怎麼說我就是不想生,說好聽一點就是我從小就比較獨立,有自己的想法。說不好聽了就是死犟,誰說我也不聽。
首先,我不喜歡孩子。就像有人不喜歡貓,有人不喜歡狗,我不喜歡孩子。
不想因為懷孕被職場排擠,不想因為懷孕承擔妊娠糖尿病,高血壓等等疾病,不想冒著生命危險生孩子,不想經歷撕心裂肺的疼。不想因為孩子放棄工作,不想在家對著鍋臺轉,對著孩子轉,與世隔離,不想低聲下氣地伸手跟老公要生活費,不想因為經濟問題或者雞毛蒜皮的小事跟老公吵得不可開交。
這些是我親眼所見,身邊的朋友們在有孩子之後,日子過得多麼狼狽。當然,孩子在帶給你壓力的同時也會帶給你幸福,但是我現在已經很幸福了,不奢求更多幸福。
我的性格不是很好,我自己心裡非常清楚我這樣的性格不適合養育孩子。如果成為父母之前需要考試的話,我肯定是不及格的。
之前看到一個新聞,是說一個媽媽把自己的孩子虐打致S。別人看到後的反應是這個媽媽太惡毒,我看到之後的反應是,這個孩子是有多討人厭,能讓親媽打S。
我被這個想法嚇了一跳,於是更堅定了丁克的想法:我不能養孩子,不然下個上電視的可能就是我了 。
有人說養兒防老,但是我覺得這樣的想法有些自私。孩子不是因為父母相愛而生,反而是帶著任務被生出來。我就算有孩子,我也不會麻煩人家給我養老。
指望養兒防老的,絕大部分也會因希望落空而後悔。人生是一條單行道,兩種選擇各有利弊、後果自擔,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生不生孩子,只是選擇不同,而非衡量幸福的標準。
再說,我面臨的還有更現實的問題。韓國不像中國那麼友好,是多民族的國家,對其他民族都很友好,對外國友人也很親切。韓國他是個單一民族的國家,比較排外。
對混血的孩子很不友好。如果我們有了孩子,這個孩子被排擠,被歧視的可能性很大,我不想因為我的原因讓孩子遭受傷害。在韓國校園霸凌非常嚴重,未成年人ZS率也很高。
其實這個社會上總有一些人不會繁育後代,這是自然規律。沒有後代,晚年生活就一定不盡人意嗎?我個人認為,有沒有後代不重要,關鍵看你自己是怎麼為你的人生做安排的。
比如我們,因為沒有小孩,兩人都在工作,經濟自由,我們每年至少去一個國家旅行。經常拎包就走,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我們現在一起去過義大利,梵蒂岡,泰國,日本,塞班島,一起去過中國的吉林,青島,北京,哈爾濱,這兩年因為疫情不能出境,但也見縫插針地去了濟州島,麗水等地方旅行。
因為沒有小孩,我們有時間自由。不工作的時候,我們一起打遊戲,養貓,學習自己想學的東西。
去年我迷上直排輪,我先生每週幫我找場地,每週帶我去不同的地方滑直排輪。後來他想學習不動產,就買了大量的書籍,現在都快塞滿一個書架。
去年因為疫情,公司強制每個員工每個月休息一週,我就利用這個時間,把做飯的生活拍了上傳到網上,主要的初衷是給我媽看,我今天做了這些菜,你看啊,有肉,有菜還有湯,我生活的很好。
不過想要晚年過得好,不管有沒有小孩子,還是得手上有錢,所以我們兩現在都會做投資,理財。盡最大可能去賺取更多的財富,至於未來會如何,誰也不知道。活在當下,才是人類最終極的追求。
目前我對自己的生活狀態非常滿意,但我不會去鼓勵別人也不生小孩。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及生活條件以及追求的目標都不一樣,所以還是要遵從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不要隨波逐流。
目前我們已經記錄了36位真人故事,很多故事都非常具有感染力,感動讀者的同時,也感動了被採訪人。
如果您有故事,請關注並私信我們@真實人物採訪,隨時歡迎您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