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十天沒有寫文,說實話,我有些懈怠。9月底我得了一場重感冒,折騰了一個星期才從虛弱中緩過勁兒來。接著就迎來國慶假期。
這期間我沒有讀書,只看了一些文章,享受著平淡又幸福的假期。沒有動腦子思考也沒有產生特別深的感悟,所以就沒什麼想說的。
國慶假期我過得很幸福。雖然家裡只有我和老媽,7天假期下了5天的雨,但幸福感仍充盈著我的全身。
這種幸福感來自家人的陪伴,以及融洽溫馨的相處過程。
過去20多年的時間裡,我很少體驗到這種沒有爭吵,鬥嘴的平靜幸福感。
這樣講不是說過去的家庭生活不幸福,而是很少有不爭吵的時候。
我父母都是急脾氣,經常因為一些小事爭吵,用東北話講就是脾氣酸。看著他們一次次的急頭白臉長大,我的性格也如出一轍,遇到小事喜歡發脾氣,不好好說話。現在我已經記不起當初是因為什麼和父母、姐姐吵架,但爭吵的印象卻非常深刻。
我很早就意識到這種性格很不好,但深入骨髓的習慣使我很難改變。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我處在矛盾糾結的狀態:認同“不要把壞脾氣留給最親的人”的觀點,現實做的卻與之相反。
改變發生在去年,也就是我開始讀書的時候。長時間地閱讀,使我的心境慢慢平和下來,那是個修煉耐心的過程。與此同時,我開始嘗試問自己,人生中有哪些重要的事情?它們應該怎樣排序?
在我看來,健康,親密關係,事業是最重要的三件事。在這最重要的三件事中,健康毫無疑問排在首位,沒有健康也就談不上真正的幸福。我把親密關係排在事業前面,因為我向往和諧的人際關係,享受家人團聚的氛圍,那讓我充滿歸屬感。事業可以帶來個人的成就感,它也是經濟收入的來源,關係到生存與生活,所以排在其他事情前面。而我是那種渴望從家庭、親密關係獲得幸福的人,所以事業又沒有親密關係重要。
想明白這件事,再來看與家人相處的過程,我就變得非常包容。家人之間相處不過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為這些事情衝著最親最愛的人發脾氣,很不值得。
當然,想明白是一回事兒,做起來又是另一回事兒。現在我還是會有和父母雞頭白臉的衝動,但在每次真正發作之前,我都會提醒自己:“不要向親人發脾氣。”然後開始問自己,這件事值得發火嗎?它很重要嗎?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向自己提問並不會花費多長時間,也就4、5秒鐘。但正是這短短的幾秒鐘,給了情緒一個緩衝,讓自己冷靜下來,並得出正確的答案。這也算是對“不做不對的事情”的實踐。
實踐的結果令我非常欣慰。我覺得自己和家人的關係更加親密了,也更多地參與到家庭活動中,比如做飯、洗碗、收拾衛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我的幸福感進一步得到提升。
為什麼我們總是會那麼容易地向最親最愛的人發脾氣,對陌生人反而更加寬容、大度呢?是因為在我們的腦袋裡認為,親密關係總是非常堅固,不會輕易折斷的嗎?如果是這樣,那真是大錯特錯了。如果我們想獲得更多的幸福感,就要投入精力到維護親密關係中。
沒有一段關係不需要維護和付出。如果我們真的看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