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人生是一種缺憾,但可以減少缺憾。
隔週回家一次,這習慣堅持了20多年,成了自然。
我1995年離開家,到城裡工作,很多年都不適應,住在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樓上,空虛無比,做夢都是回家。家,魂牽夢繞。
家在鄉下的小村莊,距離縣城100裡。小村很偏僻,卻很寧靜,我在那裡生活了33年,娶妻生子,完成了人生的大業。
一眨眼的工夫,來到城裡也26年了。
剛進城的那幾年,父母還年富力強。如今,父親81歲,母親80歲,身體還算硬朗。一輩子幹農活,風颳日曬的,搪天氣。父母身體好,是做兒女的福分。
但畢竟年齡大了。因此,常把父母掛在心上。好在弟弟、弟媳也在村子裡,住的不遠,且天天跑過去看望。
回家能幹什麼?大多幹不了什麼。很多的時候,讓父母更加忙活。儘管父母樂此不疲。
到了家裡,妻子忙前忙後,母親也不閒著。她們做飯,我和父親喝茶聊天。東扯葫蘆西扯瓢的,扯的都是過去的陳穀子爛糠。
二叔在的那些年,吃飯時總會把二叔叫過來,一起吃飯。二叔喜歡喝酒,酒量也大,每次都得喝斤數,且不醉。我父親酒量也可以,我也行。爺仨喝酒,好不快樂。二叔走了以後,我每次回家,都把小叔叫過來,一起吃飯。小叔酒量一般,頂多喝半斤,而且喝得很慢,很斯文。以前,喊小叔過來吃飯,他都會找一些理由,不來。那些年,他可能覺得有二叔陪我父親就行了。
吃飯是一種形式。現在生活好了,誰家也不缺一口子吃的。一桌飯,彰顯的是濃濃的親情。
林語堂說,人生幸福無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講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這四件事,不難做到。吃父母做的飯菜,最容易,也最先失去。
有人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人生是一種缺憾,但我們可以減少缺憾。(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