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離每個人有多遠?又對每個人意味著什麼?
中國人談癌色變,就是因為很多人一去醫院就發現已經是晚期,治療效果不好,甚至到最後人財兩空。慢慢地,“癌症=死亡”的印象在人們腦海中越發牢固。
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癌症的誤解。
事實上,中國癌症的發病率僅排名世界第50位,真正可怕的是癌症患者死亡率很高,排名世界第10位。
身為生物化學家和癌症科普人,李治中(筆名菠蘿)一直致力於向大眾展現癌症的真面目。他發現,誤診、延誤、面對“癌症”二字的崩潰和對科學的不信任,使無數中國家庭飽受折磨。他覺得一定要做些什麼。
所以,從2013年起,他開始自己寫癌症科普。2018年,他辭去在美國的工作,返回國內開始全職運營拾玉兒童癌症基金會,從澄清癌症謠言到帶來最新的研究發現,從肺癌到乳腺癌專項科普,菠蘿用四本癌症科普書一點一點填上公眾對癌症的認識缺口。
但在科普過程中,很多患者無助又辛酸的留言讓菠蘿意識到,或許最有效的抗癌方式不是新藥上市、藥費補助或者心態疏導,而是教會健康人如何抵禦癌症。
於是《癌症·防禦》誕生了。這是一本專門寫給健康人的癌症預防和篩查指南。
《癌症·防禦》
中信出版社·鸚鵡螺
2021年7月
有一天,會很難見到一個沒有癌症患者的家庭
作為一箇中國人,患癌的機率有多大——對於任何個人,患癌風險很難確定,因為它和每個人的遺傳基因、生活方式、生存環境等各方面都密切相關,而且會動態變化。但中國人群整體的患癌風險是可以計算的。
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公佈了各個國家的“75歲前累計患癌風險”。
可以再次看出,中國並不是患癌風險最高的國家。真正最容易得癌症的國家,基本都是歐美髮達國家。中國人的整體風險為20.6%,排在第69位。
按照每個人20.6%的風險來計算,平均5箇中國人裡面,就會有一個在75歲之前被診斷癌症。
以中國一個有兩個孩子的8口之家為例,如果所有家庭成員都活到75歲,至少出現一位癌症患者的機率超過了84%,這還只是75歲之前的患癌風險。隨著中國人更加長壽,今後一個癌症患者都沒有的家庭註定會非常少見,大家千萬不要有僥倖心理。
《癌症·防禦》目錄節選
防禦,我們能防住什麼?
癌症預防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
一級預防,是指規避患癌的風險因素,從根本上降低癌症發生的機率,比如透過戒菸來預防肺癌。據估計,中國有50%左右的癌症都是後天原因(生活習慣、環境汙染等)導致的,因此理論上都是可以做一級預防的。
說起吸菸,你可能馬上就想到了肺癌,但事實上,吸菸可能直接導致至少14種癌症——美國的統計資料顯示,煙導致了82%的肺癌、74%的喉癌、50%的食管癌、47%的膀胱癌、23%的肝癌、17%的胃癌。而喝酒,也不是僅僅傷肝而已。資料顯示,酒導致了41%的口腔癌、22%的肝癌、21%的食管癌、16%的乳腺癌、13%的結直腸癌。
《癌症·防禦》內文:“酒為什麼致癌?”
而且一個令人感到不安的事實是,許多“一級預防”的方法,是由生活經驗得來,有的甚至純粹為捕風捉影,沒有得到科學的嚴謹證實,成為抗癌路上的絆腳石。菠蘿也因此在《癌症·防禦》中進行了專門的闢謠。
比如很多人都被“喝紅酒能養生”這句話忽悠了很多年。有人說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對身體好。確實曾經有一些研究發現,喝紅酒的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更低,但很多後續研究都沒能證實這種關係。因此,“喝紅酒能養生”這個說法在科學界是有很大爭議的。
但沒有爭議的是,長期喝酒會增加致癌風險,包括紅酒在內。有資料顯示,即使每週只喝3杯紅酒,女性乳腺癌發病率也會增加15%。
早篩查,早發現,早治療
二級預防,是指透過篩查早期病變或良性腫瘤,儘早除去隱患,防止它變成惡性。
導致癌症的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很難完全規避,如果患上癌症不可避免,那我們至少可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治癒。早期的癌症一點兒也不可怕,很容易治癒,通常也花不了多少錢。
早篩,是一種有效且適合大範圍普及的癌症預防手段,但是在國內,普及率依然不高。在《癌症·防禦》中,菠蘿對PET-CT、腸鏡、胃鏡等常見篩查手段進行了詳細介紹,並在附錄中奉上了他精心整理的早篩專案一覽表,誰該查、查什麼、怎麼查,一覽無遺。
《癌症·防禦》:癌症篩查建議速查(節選)
以肺癌為例,什麼人應該做肺癌篩查?不是20來歲、從來不抽菸的女孩子,而是“高危人群”。國內目前的主流定義是:
1.年齡40歲以上。
2.至少有以下一項危險因素:
吸菸H20包年,戒菸時間<15年。“H20包年”,是指每天吸菸包數×吸菸年數H20。比如每天吸兩包煙超過10年,或者每天吸一包煙超過20年,這都是H20包年。職業或環境中接觸各種致癌因素(比如石棉、鈹、鈾、氡等物質);
有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瀰漫性肺纖維化病史。
3.受到室內外空氣汙染,包括長期接觸二手菸、烹飪油煙以及空氣汙染等因素影響。
目前做肺癌篩查,就兩個重點:
高危人群,推薦一年篩查一次;
官方唯一推薦方式,是低劑量CT。
越來越年輕的患癌群體?
或許很多人都有一種感覺:中國的患癌人群在逐漸年輕化。但要討論中國癌症是不是在“年輕化”,還必須區分不同的癌症型別,並不是所有癌症趨勢都一樣。
比如,肝癌就沒有“年輕化”。從2000年開始,50歲以下人群的肝癌發病率其實已經開始下降,見圖7–9。比較2014年和2000年肝癌患者的年齡構成,也會發現50歲以下患者的比例減少了,而70歲以上的比例增加了,見圖7–10。這背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乙肝疫苗的普及。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新生兒開始廣泛接種乙肝疫苗,兒童感染率開始大幅下降。很多年輕人在不知不覺中,逃離了肝癌。
中國人口基數大,得癌症的年輕人確實不少。我們不能輕視,也不能抱僥倖心理。學習防癌抗癌知識,保持健康生活習慣,做好定期篩查,都是有必要的。但同時,年輕癌症患者並沒有出現爆發性增長。我們之所以感覺突然之間年輕癌症患者激增,其實和資訊傳播的偏向性密切相關。一方面,年輕人患癌的故事曝光度比較高;另一方面,如今大家的社交圈擴大了,所以更容易看到小機率事件。
最後還要說,癌症發生有很多隨機因素,年輕人患癌不少都有先天原因,不一定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另外,即使真的不幸被查出癌症,也不要恐慌。很多早期癌症整體治療效果是很好的;其次,現在各種新藥層出不窮,即使晚期患者也可能實現長期生存,甚至臨床治癒。
總之,早期癌症≠絕症,希望大家都能健康生活,並做好篩查,把危險扼殺在萌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