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瓜多拉丁美洲新聞社網站9月20日發表文章《占主導地位的帝國主義的三種不同形象》,作者是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教授克勞迪奧·卡茨。全文摘編如下:
美國“大中東”計劃的失敗對這個世界第一強國與21世紀全球事務三大主要參與者的關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美國企圖讓歐洲恢復附庸地位,阻撓俄羅斯的結構性重組,並遏制中國的崛起。這三個目標受到了華盛頓過去20年經歷的一連串困境和失敗的影響。
在這個星球上最動盪的地區,各個大國的行動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英法德在中東屈從美國
近些年被美國踐踏的廣大地區,都曾是帝國主義在“古典時代”的戰利品。一戰結束時,英法特別確立了它們在中東的主導地位。
二戰導致了另一次勢力版圖調整。美國在該地區強加了對石油資源的控制和對許多表面上已正式獨立的政府的操縱。華盛頓取代了垂頭喪氣的英法前輩,把整個地區變成了對蘇聯進行冷戰的場地。
歐洲對美國的這種從屬地位在近年來發生的所有重大事件中都得到了驗證。在主要的戰爭(1991年的海灣戰爭、2001年的阿富汗戰爭、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歐洲在華盛頓的指導下采取行動,而華盛頓提供了大部分軍事力量。
與伊朗的關係也證實了這種從屬地位。德國和法國熱情支援奧巴馬與德黑蘭開啟的談判。但當特朗普決定凍結這些談判時,它們選擇了服從。
美國還鼓勵歐盟對中東的衝突問題作出同樣的承諾。服從華盛頓的地緣政治決策是這些討價還價的主要前提。
拜登緩解與舊大陸衝突
歐盟的做法體現了一種另類的帝國主義行為。傳統的殖民主義列強繼續在美國領導層制定的規範下開展自己的行動。它們在某些領域保護自己的利益,同時服從第一強國制定的總體路線。
美國與歐洲附庸夥伴的爭端很嚴重,而且經常發生,但它們並沒有破壞西方“協奏曲”的規則。北約的經費問題和未經協商的五角大樓單邊行動經常引發衝突。更激烈的是尋求伊拉克、利比亞或蘇丹“戰利品”的同業公司之間的商業爭奪。在特朗普的領導下,這些爭奪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緊張程度,拜登現在正試圖消除這種緊張局勢。
這位新總統正在著手重建與跨大西洋夥伴的關係。拜登的首要任務是建立對抗亞洲對手的共同戰線。透過這種方式,占主導地位的帝國主義試圖重新定位與其他帝國主義夥伴的關係。但阿富汗最近的結果給這些談判帶來了很多幹擾。
俄羅斯迴歸制衡美國
莫斯科對“大中東”帝國主義計劃的激烈反應改變了多個大陸上的局面。在敘利亞戰爭之後,這種反應尤為強烈。普京決定動用軍隊進行干預,阻止了巴沙爾政府的垮臺。透過這一行動,普京從華盛頓手中奪取了對敘利亞的最終決策權。
俄羅斯的捲土重來與阿富汗有直接關聯。普京恢復了與塔利班的關係,這與其對待“伊斯蘭國”組織的方式形成鮮明對比。憑藉一貫的實用主義,在美國失敗帶來的劇烈變化之後,普京意識到了與塔利班進行更大規模直接談判的可能性。
俄羅斯在中東的行為體現了一個正在成形過程中的帝國的形象。它以武力打擊目標,但保持著總體防禦的基調,並促進多極地緣政治格局的形成,以制衡華盛頓所追求的霸權。
在拜登任期內會發生什麼,目前來看非常不確定。占主導地位的帝國主義繼續與一個正在成形中的難以預測的帝國進行角力。
來源:參考訊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