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見花開,大開眼界!
“今歲饑民貧,士卒食芋菽。”意即荒年期間,兵士以芋和大豆果腹充飢。如今說來,生活中我們對於芋,並不十分陌生,有的也稱其為"芋艿",有的或者叫其"芋頭"“青芋”等名字,其實大多數的人不太完全清楚,這個芋頭不僅營養價值高,並且它們的花,也是非常美麗的,只不過並不為人們所常見,如若偶然“芋”見花開,難免少見多怪,也算大開眼界了。
芋是一種單子葉植物,屬於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總體來講,其葉卵形,葉柄長而肥大;花黃綠色。地下有肉質球莖,褐色富含澱粉,可供食用,營養豐富。作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芋。人們通常關心它們地下有卵形至長橢圓形的塊莖,呈褐色,外皮具有纖毛,是人們通常生產作為一種糧食的食材植物。芋的葉基生,通常以四至六片葉簇生狀,其葉身常闊大,呈質厚,卵狀廣橢圓形,葉全緣帶波狀,具有較好的防水效能。
據《說文》所載:“大葉、實根,駭人,故謂之芋。”意思是說中原人第一次見到芋的大葉子時, 驚撥出聲“籲”,所以才稱這種植物為“芋”。芋的葉柄肉質,長而肥厚,綠色或淡綠紫色。我國南方及華北各省,均有栽培。
芋被我國人民自古視為重要的糧食補助或救荒作物,因其塊莖可食,可作羹菜,也可代糧或制澱粉,臺灣省雅美族至今以芋為主糧。煮、蒸、煨、烤、燒、炒、燴均可。最常見的做法是把芋艿煮熟或蒸熟後蘸糖吃;芋艿燒肉或將芋艿切成丁塊,與玉米摻在一起煮粥。應注意的是,芋艿含較多澱粉,一次不能多食,多食有滯氣之弊,生食有微毒。此外,芋的葉柄可剝皮煮食或曬乾貯用。其全株為常用的豬飼料。
在熱帶地區,芋常能從葉叢中抽生黃綠色肉穗花序,但在本地很少開花。雖然大多數時間,我們看不見芋頭們開花,但是它們其實是能夠開花的。芋塊莖營養豐富,它們開的花美嗎?通常情況下它們的花莖自葉鞘基部抽出一至四株,裡面各生一內穗花序,特別是長出來的佛焰苞長約二十釐米,呈淡黃色彩,一般肉穗花序在苞內呈橢圓形,短於佛焰苞。
2021年9月1日,我就在小區外面菜地看見幾株芋頭開出花兒來,有的在莖葉之間才剛長出一根綠色的類似莖的東西,但頭上是圓鼓鼓的,有點兒像花苞。有的那些花苞片張開了,綠色的花托,奶黃色的花瓣,並且仔細看它們,它們只有一片花瓣,裡面是白色的花蕊,甚至有一株還有一隻跳皮瓢蟲爬了進來,躲在那兒睡大覺呢。
據說在東南沿海一帶,有中秋吃芋艿的習俗。相傳明朝年間,倭寇侵犯我國東南沿海,百姓深受其苦。戚繼光受命抗倭,取得很大勝利。中秋這一天,戚家軍在營地裡歡度中秋。半夜裡倭寇偷襲,將戚家軍圍困在山上,斷其糧草。數天後,士兵們只好挖到不少野芋艿,煮後很好吃,但不知其名。戚繼光說:"為了紀念遇難計程車兵,就叫他'遇難'吧。"一天夜晚,戚家軍飽餐"遇難"後奮勇突圍,將倭寇全殲在睡夢中。此後,東南沿海人民在過中秋節時,都要吃糖燒芋艿,以志不忘民族危難和戚繼光的抗倭功績。時間一長,"遇難"便漸漸變為了"芋艿"。
芋適宜於溫暖溼潤的氣候,要求充足的養料、水分和晝夜溫差及短日照。土壤以肥沃、保水力強的粘質壤土為宜。芋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種芋髮根,生葉後形成新植株,植株基部形成新短縮莖,隨著植株生長逐漸膨大形成新的球莖,謂之母芋(芋艿頭),母芋有多數莖節,每節有棕色毛狀葉鞘遺蹟。母芋每伸長一節,就生長一片葉。在母芋下部腋芽長出的球莖為“子芋”,子芋又會長出“孫芋”。
因芋原產高溫多溼地帶,在長期的栽培過程中形成了水芋、水旱兼用芋、旱芋等栽培型別。但無論水芋還是旱芋,它們比較喜歡需要高溫多溼的環境條件,特別是旱芋生長期要求土壤溼潤,尤其葉片旺盛生長期和球莖形成期,需水量大,要求增加澆水量或在行溝裡灌淺水。同時注意在球莖形成熟初期噴灑地果壯蒂靈,使地下果營養運輸導管變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果面光滑,果型健壯,品質提高,達到豐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