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炮院辦學舊址探秘,原炮兵的最高學府,現在的訓練基地
中國人民解放軍宣化炮兵指揮學院,坐落在河北省歷史文化名城宣化。在古城宣化的老百姓中都稱他為宣化炮院,他比宣化同時期的,當地的兩所大學河北省宣化地院,河北省宣化師院,級別都要高,他是正軍級單位,因為是軍事管理區,也就更加神秘一些。但是炮院的家屬們,好多都是在宣化當地上班,有的是炮院內的教職工找的地方的物件,就在宣化結婚生子,建功立業;有的是隨軍家屬,地方政府給安置了工作。宣化炮院前身是延安炮兵學校,曾被葉劍英元帥譽為"炮兵城"。
1、辦學舊址現狀
曾經是解放軍炮兵的最高學府,現在已是輝煌不在了,不再是炮兵軍事學院了,降格成為解放軍炮兵的一個副師級的訓練基地。同樣,在國家發展的程序中,在歷史的變遷中,宣化也不再是宣化市了,由省轄市宣化市變為河北張家口市宣化區了,現在入宣化炮院大院內的軍事管理區,與居民住宅區共用馬路通道,感覺到明顯的敗落,除了開發商蓋的高層住宅樓顯高外,其他的一切似乎和十幾年前沒有什麼變化,甚至和文革前的宣化炮院相比,也沒多大的變化,五十年代的住宅樓,五十年代的招待所,五十年代的教學樓,水泥馬路,這些建築都是五十年代始建的磚木結構建築,都是仿造蘇聯老大哥,也是在大哥的幫助下建造的,輝煌的不在,但保留下的這些老建築,真是萬幸,希望能得到很好地保護,是炮院不可複製的資源,這大的規模國內也是罕見。
2、曾經的輝煌
宣化炮院曾經是全軍炮兵最高學府,前身是創建於1944年秋的延安炮兵學校。1955年開始籌建宣化炮兵學院,1957年國防部頒佈命令,宣化炮兵學院與解放軍軍事學院炮兵系、瀋陽高階炮兵學校部分系、合併組建成新的炮兵學院。1969年2月撤銷建制。1974年恢復建立炮兵軍政幹部學校,1977年12月恢復炮兵學院,1986年6月改名為炮兵指揮學院,直到2011年宣化炮院撤銷,參與合併組建南京炮兵學院。
建院以來,黨中央、中央軍委對宣化炮院高度關懷重視。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陳雲、李富春、賀龍、陳毅、羅榮恆、徐向前、聶榮臻等先後視察炮院。朱德總司令為院刊《炮學雜誌》題寫刊名,徐向前元帥為學院題寫院名,總參謀長遲浩田為學院題寫八字院訓“堅定、勤奮、嚴格、創新”。開國上將陳錫聯是第一任院長,第二任院長是高存信,後任解放軍炮兵司令。
曾經的宣化炮院,地處河北省歷史文化名城宣化,佔地面積1695畝,建設面積22.8萬平方米,學院教學設施齊全,有各類模擬訓練教室、專業教室、實驗室、計算機房,有各類訓練場,施訓便利。圖書館藏書30餘萬冊,期刊500多種。炮院培養中專、大專、碩士研究生各層次人才。學院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多項成果獲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
3、尷尬的處境
與宣化地院,宣化師院搬離同出一轍。都搬去了大城市,地院,師院搬到了河北省的省會城市石家莊。炮院2012年搬到了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南京市,但炮院與地院和師院比較,宣化炮院辦學舊址,降級為訓練基地,保留住不少,讓過去了職工,校友,宣化老百姓值得留戀的的一些五十年代的建築。但也有遺憾,就是由於降級,炮院的東北角,西北角,的兩塊地,分別賣給了開發商,開發了住宅樓,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亂。
4、炮兵指揮學院與古城宣化的前世姻緣的故事
宣化古城,創辦宣化炮兵學校,嚴格地講,是可以追溯到1945年的,故事的發生是這樣的。1945年日軍投降,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但隨著戰爭局勢的變化,東北地區變得戰略地位突顯,要攻城拔寨,炮兵發展更為重要,黨中央決定,把延安炮兵學校遷往東北,建設強大的炮兵部隊。1945年9月,延安炮兵學校向東北開拔,共計1069人分三梯隊,經晉北、察熱地區分批向東北挺進。炮校主力部隊長途跋涉北上1500公里,歷時40天抵達瀋陽。炮校的另一部分帶著教案 和教學儀器及家屬,在鄭新潮、沈毅、張志毅等十幾名教員組織下,東渡黃河,隨胡耀邦率領的北上部隊向晉察冀、察熱遼挺進。當部隊進入到古城宣化時,遭到國民黨部隊的猛烈襲擊,行程受阻。
炮校北遷部隊一路長途跋涉,日夜兼程,遭到國民黨部隊的夜間襲擊,感到十分棘手,但是,延安炮校的鄭新潮、沈毅等教員,迅捷架起幾門炮,百發百中快速反擊,全部擊中要害,他們可都是國軍和共軍中最優秀的炮兵人才,敵軍感覺像碰到了精銳部隊,就不敢冒然進攻。延安炮校北遷部隊前進受阻,長途跋涉和日夜兼程,十分疲勞,按時到達東北有不小的難度。經向上級請示,延安炮校朱瑞校長髮來指示,令延安炮校北遷部隊在宣化休整待命,並開始籌建宣化炮校。在晉察冀炮兵團的支援下,趙大滿、鄭新潮、沈毅、邵清廉等迅速投入了籌建宣化炮校,他們在戰爭環境下,著手建立宣化炮校困難可想而知。庭院當課堂,石板做黑板,用門板刻上:"宣化炮兵學校",作為校牌掛在門前。至此,宣化炮校開學授課,舉辦了幾期培訓課程。後由於東北戰場的緊迫需要, 後又迅速遷至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