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典老電影《大決戰之平津戰役》中,有這樣一幕:
主席站在雪地裡,以非常嚴厲的口吻批評了3位參加平津戰役的兵團司令員:“楊李兵團怎麼一回事啊,對軍委的命令置若罔聞,沒有切斷張家口、宣化之間的聯絡,把部隊擺在鐵路兩則,讓35軍來去自由。(楊羅耿兵團)他們拖拖拉拉,動作太慢,如果讓35軍跑回北平,我要記他們一輩子。還有程黃兵團,誰叫他們前衛部隊打密雲的?驚動了傅作義,豈有此理!”
這段話的資訊量太大,我們先結合歷史梳理一下。
一
1948年11月29日,以華北軍區第3兵團(楊李兵團)首先向張家口外圍國軍發起攻擊為標誌,平津戰役正式爆發。傅作義為了救援張家口,派出了自己的王牌部隊第35軍,經過懷來、宣化前往張家口。
對於我軍來說,這是一個絕佳的圍點打援機會。我軍非常擅長圍點打援,只要圍住了一支敵人(要害據點),就會源源不斷地吃掉敵人增援部隊。現在,不但能夠利用張家口吸引傅作義第35軍,還能夠在包圍第35軍後形成新的圍點打援機會。
如此一來,張家口、宣化、懷來一條線,將變成一團火焰,不斷吸引傅作義軍隊前來“飛蛾撲火”。
顯而易見,我軍當務之急,便是要包圍傅作義的第35軍。那時候,東北野戰軍還在關外,正在秘密向關內開進。駐紮在平津一帶的解放軍,只有華北軍區3個兵團和東北野戰軍先遣軍第2兵團(程黃兵團)。華北軍區第1兵團遠在太原,第3兵團又在圍攻張家口,能夠有效利用的只有華北軍區第2兵團(楊羅耿兵團)和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
西柏坡方面鑑於戰場實際情況,直接調兵遣將。一是下令楊李兵團切斷張家口、宣化之間的聯絡。二是下令楊羅耿兵團迅速南下,抵達宣化與懷來之間,切斷傅作義第35軍的後路。三是命令程黃兵團迅速佔領懷來、八達嶺一線,隔斷東西敵人聯絡。
應該說,西柏坡方面的安排部署清清楚楚,指向明確。只要3個兵團將命令執行到位,傅作義第35軍將插翅難飛。
二
然而,不知道怎麼搞的。3個兵團的司令員楊成武、楊得志、程子華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以往執行命令都是雷厲風行,不折不扣,可這次竟然罕見地同時犯了錯誤。
首先犯錯誤的是程子華的程黃兵團。12月3日,程黃兵團在經過北平東北部的密雲時,本著“摟草打兔子”的精神,順便打掉了密雲,取得了入關以後的“開門紅”。可這樣一來,程黃兵團耽擱了兩天時間,未能按期抵達懷來、八達嶺一線,貽誤了戰機。更重要的是,程黃兵團雖然打掉了密雲,卻“打草驚蛇”暴露了目標,傅作義據此判斷東北野戰軍主力部隊入關,深感不妙,立即召第35軍停止增援張家口,返回北平。
接下來犯錯誤的是楊成武的楊李兵團。楊李兵團雖然將1縱擺在張家口、宣化之間的鐵路兩側,卻未能切斷,導致傅作義第35軍輕輕鬆鬆地撤離張家口,沿宣化東逃。
第三個犯錯誤的是楊得志是楊羅耿兵團。楊羅耿兵團屬於長途奔襲,沿途都是山路,嚴重影響了行軍速度,沒有發揚不怕犧牲、克服困難的精神,也無法按期到達宣化與懷來之間。
3個兵團司令員同時犯錯誤,就導致傅作義第35軍在張家口、宣化、懷來一線上暢通無阻,猶如無人之境。
三
對於3個兵團司令員的錯誤,西柏坡方面分別給他們發了電報,措辭嚴厲地批評了他們。
對楊李兵團,電報裡說:“楊、李過去違背軍委多次清楚明確的命令,擅自放棄隔斷張、宣聯絡的任務,放任敵35軍東逃(35軍兩個師竟敢乘車三百餘輛毫無阻礙地東去,我1縱撤至鐵路兩側坐觀,不阻不打)是極端錯誤的。”
對楊羅耿兵團,電報裡說:“楊、羅、耿應遵軍委多次電令,阻止敵人東逃;如果該敵由下花園、新保安向東逃掉,則由楊、羅、耿負責。”
對程黃兵團,電報裡說:“你們幾次給楊、李電令都不合具體情況,都與軍委隔斷張、宣兩敵聯絡的規定衝突。現楊、李已放任35軍東逃,又不知楊、羅、耿能否於新保安阻住該敵,你們自己則不以後衛軍打密雲,而以先頭軍打密雲,致耽擱時間。”
收到西柏坡方面的電報後,3個兵團司令清醒過來。由於傅作義第35軍已逃過宣化,楊羅耿兵團、程黃兵團進行了補救,迅速以晝夜200裡的速度急行軍。特別是楊羅耿兵團,在過洋河時,顧不上搭橋,全部下河穿過寒冷的河水,連棉褲都都結了一層厚厚的冰。
最終,楊羅耿兵團、程黃兵團克服了重重困難,按時抵達了新保安,攔住了傅作義第35軍,總算完成了“亡羊補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