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桅杆
四野戰將如雲,軍史愛好者能隨便說出一大串戰將的名單。其中有一位戰將,名氣不大,但比較特別:他資歷很老,由周公親自推薦加入葉挺獨立團,參加了北伐和南昌起義;在抗日戰爭時期,他率領的部隊被陳毅稱為“華中主力的主力”;四平保衛戰後,他養病長達2年多,之後由旅長(師級)直接升任兵團副司令;建國之初,他被周公選中,成為“將軍大使”。這位戰將,就是彭明治中將。
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這3個重要時期,彭明治在前後兩個時期都默默無聞,但在抗日戰爭中卻名氣很響,戰功在同級別軍事將領中,絕對是出類拔萃的。還有一點:在這三個時期,都有過影響其升遷的重要因素。
紅軍時期:資格雖老,卻默默無聞
1924年3月,彭明治入黃埔軍校第一期軍士教導隊學習,並在1925年10月加入組織。1926年5月,周公在廣東區委熱情接待彭明治,並推薦他去葉挺獨立團任見習排長。7月,彭明治參加了賀勝橋、丁泗橋、攻打武昌城等著名戰鬥。北伐中,彭明治作戰勇敢,是葉挺獨立團中有名的“不惜命排長”。1927年8月,彭明治任葉挺獨立團改編的第25師73團l營2連代連長,在馬回嶺參加了南昌起義。旁白一句:當時林彪也在73團,是3營7連連長。當年9月,起義軍南下廣東後,彭明治在三河壩戰鬥中左腿負傷,與部隊失去了聯絡。
傷愈後,彭明治為了謀生,入桂系軍隊當兵,暗中等待和尋找組織。1930年8月下旬,彭明治所部在長沙郊區駐防。恰逢紅軍攻打長沙,他立即率本班9人起義,投奔紅軍。時隔近3年之後,彭明治重新歸隊,並在當年底重新加入組織。在蘇區,彭明治作戰更是“不惜命”,擔任了團長還時常揮舞大刀,帶隊衝鋒,在紅軍中被稱為“悍將”。
在紅軍時期,彭明治擔任過團長和師參謀長,職務不算高,直接指揮的戰鬥不多,也就沒有多少說得出的戰功,名氣也不大。應當說,近3年的離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彭明治在紅軍時期的發展。
抗戰時期:獨當一面,功勳卓著
1937年8月,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時,彭明治擔任第115師343旅685團參謀長,參加了平型關、廣陽和午城等著名戰鬥。1938年7月,彭明治接替楊得志,出任685團團長。685團由紅一軍團改編而來,是主力中的主力。1938年12月9日,彭明治率領685團改稱的蘇魯豫支隊3000多人,從太行山出發,東進山東敵後,從此開始了獨當一面的軍事生涯,並在抗日戰爭中屢立戰功。
經過了近20天的連續行軍,蘇魯豫支隊抵達山東微山湖以西地區。於12月27日抵達湖西。當時在湖西地區,最大的一支漢奸武裝有4000多人,頭目叫王獻臣,非常囂張,當地老百姓非常痛恨。彭明治和政委吳文玉等經過分析認為:擒賊先擒王,只要消滅了王獻臣,可以一舉開啟湖西地區的抗日局面。
彭明治於到達湖西的當晚,即作出部署:為出其不意,決定發揚不怕疲勞的精神,第二天一早就發起戰鬥,以1大隊和3大隊主攻,2大隊打援。28日上午8時,戰鬥按既定部署正式打響。戰至下午1時,除王獻臣帶幾十個人逃跑外,其餘被全殲,繳獲了大批武器和物資。這是彭明治獨立指揮的第一仗,打得乾淨利落。當地群眾知道他們是“平型關下來的老八路”,無不歡欣鼓舞,湖西地區的抗日局面迅速開啟。同時,部隊也得到快速發展,到1939年3月,蘇魯豫支隊從3000多人發展到12000多人,加上幫助發展的地方武裝,兵力規模已經超過改編時115師的全師人數。
蘇魯豫支隊的發展,引起了徐州日軍的恐慌。1939年6月初,彭明治率部分部隊南下到徐州東南一帶活動,開闢新區。徐州日軍得悉後,出動6000多人,專門對付這支隊伍。得到日軍“掃蕩”的情報後,彭明治立即安排部隊向山區轉移。由於日軍機動性強,彭明治率部剛進入山區,敵人2輛坦克、20多門大炮以及搭載步兵的大批汽車也隨即趕到,並呈包圍態勢,發動猛烈進攻。
面對強敵,彭明治部署得當,指揮若定,頂住了日軍的多次狂攻,堅持到了天黑。隨即利用夜色掩護,組織部隊從日軍包圍的空隙中突圍而出,回到根據地。這是蘇魯豫支隊第一次應對日軍的大規模“掃蕩”,並且是在新區。部隊雖有損失,但取得了反“掃蕩”經驗。政委吳文玉對彭明治讚不絕口,稱他“是一個非常稱職的軍事指揮員”。
皖南事變後,重建新四軍軍部,彭明治所部改編為新四軍3師7旅。作為軍部唯一的機動力量,7旅在彭明治的指揮下,轉戰蘇北、淮北、淮南等地,戰功卓著。著名的劉老莊連就出自彭明治麾下的7旅。新四軍代軍長陳毅說7旅是“華中主力的主力,指到哪裡,就是哪裡的鋼鐵部隊”;3師師長黃克誠稱7旅為“3師的拳頭”。
在抗戰時期,彭明治理應提升到新四軍3師師級領導崗位。令人不解的是,彭明治1938年底就是旅級幹部,到進軍東北後1946年仍是7 旅旅長,職務近8年沒有變動,似乎與其軍事才能和戰功很不相稱。這是為什麼呢?
這其中有段不為人知的隱情:蘇北是水網地區,橋樑對部隊行軍打仗非常重要。1940年11月,7旅旅部在一次行軍中,騎兵連的馬把一座橋踩斷了。彭明治得知後非常惱火,沒搞清情況,就把與斷橋無關一個幹部槍斃了。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此事上報到黃克誠和劉政委兩位首長。考慮這支部隊是主力,彭明治軍事指揮能力很強,兩位首長決定對他進行了嚴厲批評,但沒有作進一步處分。但此事無疑影響了彭明治的升遷。
解放戰爭時期:指揮秀水河子戰鬥,離開戰場2年多
日本戰敗投降後,7旅在彭明治的率領下,作為新四軍3師的先鋒進軍東北。7旅到東北後,立即被林彪抓在手中,成為他直接指揮的兩支部隊之一(另一支是山東1師,師長梁興初)。我軍進軍東北後的第一個殲滅戰,即秀水河子戰鬥,就是這兩支部隊聯手打的。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次戰鬥的戰場指揮正是彭明治。
整個秀水河子戰鬥,是由林彪組織的,他統籌攻堅和打援助全域性。林彪命令,由“彭(明治)旅梁(興初)師擔任消滅秀水河子之敵……七旅、一師由彭、梁指揮(彭正、梁副)”,即由彭明治負責指揮攻打秀水河子村。旅長和師長協同戰鬥,卻指定旅長為主要指揮員,師長為副,林總這一奇特的用人方式,亦說明對彭的倚重。此後,凡7旅參加有多個師(旅)協同作戰的戰鬥,彭明治經常擔負戰場指揮之責。
1946年四平保衛戰的期間,林彪不惜血本,一直讓7旅擔任著最重要的戰鬥任務。彭明治不顧病情嚴重,指揮7旅奮勇作戰,付出了巨大犧牲。5月18日,林彪下達了四平全線撤退命令,但給彭明治的命令卻是“7旅於四平東南高地掩護部隊全線撤退”。也就是說,已經傷亡慘重的7旅,此時還需要擔負掩護全軍撤退任務。這是對彭明治和7旅莫大的信任和認可。
有個插曲,也是在四平保衛戰期間,有一次萬毅縱隊19旅在向指定位置運動時,被敵咬住,處境不利。7旅剛好從附近經過,彭明治主動率部出擊,幫助萬毅縱隊擺脫了困境。7旅因此沒有按時趕到預定地點,受到林彪批評。直到晚年,萬毅將軍還在回憶錄中說:“彭明治主動支援我們,但是他從沒跟我講過。”稱讚彭明治和7旅“臨危不亂、指揮鎮定、官兵團結、艱苦奮戰,充分體現了紅軍老部隊的作風”。
由於“不惜命”作風和連年征戰,彭明治身體被拖垮了,在四平保衛戰期間就多次吐血,是在擔架指揮戰鬥的。四平保衛戰之後,彭明治被送到後方治療,醫生當時預測他“活不過3個月”。一代戰將,不得不退出戰場,長期在後方養病,時間長達2年多,再次影響了彭明治的升遷。
1948年9月,東野成立第二兵團,彭明治任副司令員,重返戰場,參加遼瀋戰役。也就是說,在離職休養2年多以後,彭明治由旅長直接提升為兵團副司令員。這在四野、在全軍,都是絕無僅有的。1949年3月,彭明治任四野13兵團副司令兼參謀長。由於他的資格、戰功、威望眾所皆知,旅長直接提副兵團也上下服氣無異議。
1950年初,總理親自挑選了11位兵團級的幹部,出任新中國駐外大使,即後來人們俗稱的“將軍大使”。其中就有彭明治,他1950年6月出任駐波蘭大使。1952年彭明治因病回國,並重新回到軍隊工作,趕上了1955年授銜。而其他“將軍大使”,大多未授銜,如耿飈也是一員猛將,曾在上世紀80年代任防長,是新中國至今為止唯一沒軍銜的防長。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