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李小白
策劃:趙清建
監製: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F-35是由美國裝備的第二款第五代隱身戰鬥機,是全球首款服役的垂直/短距起降隱身戰鬥機,也是首款隱身艦載戰鬥機,能夠擔負對空作戰、對地打擊等任務,具有多用途、資訊化程度高的優勢。在未來將與F-22相互彌補、搭配作戰,成為美國軍隊的主力機型。
F-35採用單座、單發、雙垂尾的設計,分為F-35A陸基型、F-35B垂直/短距起降型、F-35C艦載型。其許多創新設計都具有變革意義,為戰鬥機發展提供了新思路。除了美軍,F-35還被世界十幾個國家採購裝備,擔當未來主力戰鬥機型。
F-35隱身戰鬥機
多軍種共用戰機的誕生
F-35隱身戰鬥機源於聯合攻擊戰鬥機(JSF)計劃,該計劃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多種戰鬥機發展計劃的合併。美國空軍的多用途戰鬥機(MRF)計劃與美國海軍的高階戰鬥攻擊機(A/FX)計劃被取消後,美國國防部啟動了聯合先進打擊技術(JAST)計劃,試圖研發一款多軍種共用的戰鬥機。
隨後,JAST計劃被更名為聯合攻擊戰鬥機(JSF),旨在研發一款能同時滿足美國空軍、美國海軍、美國海軍陸戰隊及美國盟友需求的多用途戰機。JSF兼具制空、攻擊功能,一款機型能夠替代多款現有機型,從而降低使用與維護的成本。
F-35B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
最終,洛克希德·馬丁的X-35方案擊敗了麥克唐納·道格拉斯的X-32方案,洛·馬公司聯合波音公司、普•惠公司等多家公司開始了F-35三種型號戰機的研發。2006年底,陸基型F-35A進行了首飛,隨後垂直/短距起降型F-35B與艦載型F-35C也相繼順利完成首飛。
先進的多用途戰機
F-35外形酷似F-22,這是因為F-35的研發設計大量參考了F-22。F-35A/B/C機長分別為15.4米、15.4米、15.5米,翼展分別為10.7米、10.7米、13.1米,翼展面積分別為42.7平方米、42.7平方米、57.6平方米。翼身融合的升力體設計,升阻比大,航程遠,內部儲油空間大。機頭兩側的邊條可以形成有增升作用的渦流,有利於增強大仰角狀態下的機動性。
使用一臺F135渦扇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達1.6馬赫。設有兩具彈倉,可以發射對空、對海、對地等各類彈藥。使用者可以根據作戰任務的需求,選擇攜帶彈藥的種類,包括AIM-120中距空空導彈、AIM-132近距空空導彈、AGM-88反輻射導彈、AGM-158聯合防區外空地導彈,以及MK-20 RockeyeⅡ集束炸彈、SDB小直徑炸彈、JDAM聯合攻擊武器、B61核彈等。
除了內建彈艙,F-35還擁有6個外掛點
F-35資訊化水平高,座艙堪稱科幻。沒有傳統的飛行儀表,只有一塊50x20cm的多功能顯示屏,取消了傳統的平視顯示器,改用更先進的頭盔瞄準系統。頭盔瞄準系統可以幫助飛行員更便捷鎖定目標,甚至透過機身佈設的光電感測器獲取四周資訊,在高偏離視軸的狀態下發射導彈。
先進設計自帶天生缺陷
正是這些超前的科幻設計,引起了F-35飛行員的不滿。F-35的多功能顯示屏固然先進,可以像智慧手機一樣隨意切換所需要的資訊,使用觸控功能輸入指令。然而,卻有F-35飛行員爆出,F-35的觸控屏並不是那麼靈敏便捷。觸控屏不像傳統物理開關一樣具有準確的觸覺反饋,加之缺乏手部支撐,導致飛行員在飛行過程中頻頻按錯螢幕,阻礙飛行員的正常操作。尤其是在飛機進行大過載機動時,觸控屏的缺陷更加凸顯。
飛行員的多功能頭盔瞄準系統也是不盡如意,這套訂製的頭盔價值40萬美元,取代了傳統的平視顯示器。但瞄準頭盔受視野限制,不得不將顯示的資訊“縮小”,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頭盔瞄準系統的便捷性。此外,F-35的語音功能也盡顯雞肋,在飛機進行大過載機動時,飛行員難以持續用清晰的語音指揮飛機,在實際操作中,幾乎沒有飛行員願意使用語音功能來控制F-35。
F-35座艙
自首飛以來,F-35多次被爆出各種缺陷。儘管F-35飽受爭議,但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熱度絲毫未被削弱。F-35是一款多用途水平極高的戰機,一款飛機擁有三個型號,難免會遇到更多的技術瓶頸。加之,F-35在設計上集成了太多先進科技,有些設計堪稱激進,這本身就存在著較高的技術風險。
因“太過於先進”暴露問題,在武器發展史上並不稀奇。或許未來戰機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回歸“傳統”設計,但不可否認,F-35對先進技術的探索是十分有意義的。
軍事小詞典
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發動機噴口可以向下偏轉,能夠以垂直或短距離滑跑方式起飛、降落的固定翼戰鬥機。通常被部署在輕型、中型航母或兩棲攻擊艦,在執行任務時多采用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方式。
作者簡介
李小白,中國航空學會會員,軍事科普作者,在國內多家知名軍事期刊與知名網站發表上百篇文章,文章曾被國際性智庫CSBA引用。長期從事青少年國防教育科普工作,曾獲中國航空學會“創新杯”第八屆全國未來飛行器設計大賽一等獎。
來源: 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