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解放軍38架作戰飛機飛入臺灣西南和東南空域,創單日最高紀錄。在日間,有18架殲-16、4架蘇-30MKK、2架轟-6、1架運-8反潛機進入臺灣的“西南防空識別區”,據稱航跡接近東沙群島。夜間,又有10架殲-16、2架轟-6和1架空警-500突入,空警-600主要在東沙群島附近活動,機群主力則半繞飛到臺灣東南,然後原路返回。而這是最給力的國慶檢閱。
這當然不是解放軍飛機的第一次這樣的行動。10月2日是39架,10月3日16架,就在美臺以為快要可以鬆一口氣的時候,10月4日出動的架次更多:10月4日,出動的架次更多:34架殲-16、12架轟-6、2架蘇-30MKK、2架空警-500、2架運-8反潛機,共計52架。10月1-4日裡累計高達145架次。如果說以前的行動還有海峽內的部份,近期行動集中在臺灣東南和西南,這是有突出戰術意義的。
臺灣島北部接近大陸,最近距離不到150公里,基本上完全處於解放軍的遠端火箭炮的覆蓋中。也就是說,解放軍不需要促動空軍和火箭軍,就有把握壓制和封鎖臺島北部的臺軍行動和海外補給行動。南部的距離較遠,高雄到大陸接近400公里,遠火封鎖有困難。
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美國海軍可能從南海方向介入,不僅阻斷解放軍的渡海作戰行動,還掩護向臺灣東海岸的增援和補給行動。只要海外增援(不管是隻有裝備,還是美軍直接登陸)和補給不斷,臺軍就有可能繼續頑抗。截斷海外增援和補給是及早迫使臺軍投降的重要部份,解放軍飛機半繞飛臺島南部的戰術意義就很清楚了。
近來的飛機出動以殲-16和轟-6為主,攻擊性意味格外加強。殲-16是空空-空地兼優的重型戰鬥機,雷達上或許能判斷出機型,但不可能判斷出掛載和任務。臺灣空軍對於西部基地在衝突初期就將不保已經有認識,主力逐漸向東海岸傾斜,也就是花蓮的佳山基地和臺東的志航基地。由於處在中央山脈的反斜面,從大陸方向發射的導彈較難擊中,但對於繞飛到臺灣以東的殲-16和轟-6,這兩個基地就是“坦誠相見”了。
作為雙任務戰鬥機,殲-16可以掛載很多空空導彈,執行攻勢制空任務,壓制從志航和佳山基地出動的臺灣戰鬥機,或者為轟-6護航;也可以掛載很多空地導彈和制導炸彈,執行對地打擊任務,搗毀跑道和基地設施。飛機可以兩用,但飛行員未必兩用,通常還是專業用於空空或者空地任務。但臺軍是無法判斷飛過來的殲-16是什麼意圖的,也就對出動戰鬥機攔截還是縮排腦袋用防空導彈硬抗難以下決心。
相比之下,殲-11B是制空主力,在雷達上有可能判別出來,出動決心就以反制空為基礎;蘇-30MKK是兩用的,但海航基本上也是當作制空主力,可以與殲-11B同樣處理。唯獨殲-16不好辦,而且可能空空和空地各半,臺灣空軍方面出動錯了就是大禍。
殲-16和轟-6還擔負攔截南海方向的美國海軍和關島方向的美國空軍的任務。
臺灣海峽像個喇叭形。北端較窄,是喇叭尾;南端較寬,是喇叭口。北端登陸距離較近,但南端海域開闊,便於發揮火力。海峽的這點長度已經對射程沒有影響了,導彈從南到北打個對穿沒有壓力。
美國海軍以南海為主要牽制方向,既避開沖繩美國空軍的介入路線,尤其是避開直接撞上解放最強大的方向,也不與臺島的臺灣空軍爭奪作戰空間。南海還是美國認定的中國軟肋。殲-16當然有海上打擊能力,還有空戰能力,轟-6更是中國的海上打擊重磅力量,這將是海上攔截美國艦隊的的空中主力。
美國空軍以關島方向為主力則是地理上的必然,沖繩已經在中國的導彈火力覆蓋範圍之下,任何輕舉妄動都立刻招來滅頂之災,戰術作用已經很受侷限了。關島方向的美國空軍以轟炸機為主,從巴士海峽進入臺灣海峽南方,正好是中國空軍近日主要活動區域。或者說,中國空軍的近日活動本來就是以堵死關島方向為目的的。
這樣密集的大機群出動還有檢驗可持續的高強度空中作戰的意味。解放軍是出動過大機群的,但一次性的大機群出動和大機群連續出動的作戰指揮和保障強度是兩個層級的事情,需要透過實際運作來檢驗、最佳化。這才是實戰意味最強的。
美國對近日的大規模出動很緊張,美國國務院在譴責,美國國防部則在說,夏威夷的印太美軍司令部每天第一件事就是監視解放軍在臺海的動向,因為這是看出來了:這不是示威,這是在備戰。
這或許是針對美英日艦隊在菲律賓海的聯合演習,“卡爾·文森”號、“里根”號、“伊麗莎白女王”號正在舉行三航母演習,“伊勢”號也在湊熱鬧,另有澳大利亞、加拿大的艦船參加演習。演習對臺海的針對性很明顯,中國大機群的針對性也很明顯。“卡爾·文森”號和“伊麗莎白女王”號的編隊已經穿過巴士海峽,進入南海,實際上就在中國大機群的虎視眈眈之下橫穿而過。有意思的是,西方媒體大肆炒作解放軍飛機威嚇臺灣,但不提三航母演習和在中國飛機的“關注”下進入南海。
如果說“國慶大出動”還是有所指的,過去一年裡,解放軍飛機在臺島西南到東南的訓練已經常態化了。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引子,該出動就出動了,就是備戰。這是最實實在在的備戰訊號。
另一個訊號是:別玩切香腸。
菲律賓在南海切香腸,丟了黃巖島;越南在南海切香腸,丟了好幾個島礁;日本在釣魚島切香腸,結果中國海監在釣魚島常態化了;美國在南海切香腸,結果中國把島礁堡壘化了;美英在香港切香腸,結果中國直接出臺國安法,斬斷了美英的黑手;美臺在臺海切香腸,現在的飛機大舉出動就是反應。
另一個訊號就是,你敢切香腸,我就敢翻桌子,而且不是你不切香腸了我就住手了。你可以挑起事端,但結束就由不得你了。
中國不搞以牙還牙的對等反擊,要出手,就要使對方痛徹心肺。
這代表了實力的深刻變化。武統從來就是選項,也從來就是在萬不得已時才動用的選項。在李登輝時代,解放軍需要準備付出巨大犧牲,克服巨大的不定性,才能實現武統。今天,武統依然不是輕而易舉的,但已經是很確定的了。隨著軍事現代化的進一步深化,武統輕而易舉的那一天並不遙遠。
這意味著解放軍即將進攻臺灣了嗎?未必。對於大陸來說,確保而且使得臺灣和美國確信臺獨必打、武統必勝是為了不打,在把臺灣關進統一的籠子裡之後,繼續兩岸的和平不僅避免生靈塗炭,這是最符合中華民族利益的。
中國正在崛起,中國需要的是時間。再給中國10年和平,中國可以跨越人均2萬美元的門檻,不僅GDP(不管是名義還是PPP)超過美國,工業和科技發展也達到相當先進的水平。再給中國30年和平,中國經濟可能達到美歐的總和,世界就是完全不同的樣子了。臺獨也根本不是問題了,當然用不了等到那麼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