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大授銜對於每個軍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為何說大授銜呢?因為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全軍授銜儀式,規模非常大,少將及以上軍官多達一千餘人,校、尉級別的基層幹部規模之大,或許是最大的一次授銜儀式了。
軍人是有榮譽感的,一個軍人對自己的軍銜是非常在意的,因為這代表著自己的榮譽和貢獻。55年的授銜儀式中,大多數將官對自己所授軍銜滿意,整體也較為公平,當然,也有個別人主動要求降低自己軍銜,如徐立清,原本應該授上將,多次主動讓銜後,主席成全了他的一番好意,對他進行高度評價。
前面說了,1955年授銜是一次大授銜,除了將官外,下級軍官都按照相關條例進行授銜。尉官授銜中,有一人本可以憑藉戰功授上尉,彭總親自過問後,對他授上尉非常不滿,執意要求有關部門降一級,此人就是彭啟超。
彭總是十大元帥之一,他日理萬機,怎麼會關心下級尉官的授銜情況,這明顯不符合常理呀。可彭啟超不是一般人,他是彭總的侄子,二人有血緣關係。眾所周知,彭總沒有自己的兒女,他把侄子、侄女等小輩親人當兒子一樣教育。
彭啟超有戰功,授上尉並不是特殊照顧
有人會有疑惑,彭總不讓彭啟超授上尉,堅持降一級,是不是覺得自己的侄子沒什麼戰功,與上尉的資質不匹配,怕有人說他是借了自己的名聲。實際上並非如此,彭啟超在革命時期也有不小的戰功,授上尉是符合要求的。
1928年,彭總與戰友們在平江起義,組建了紅5軍,那年彭啟超也出生了。為了躲避敵人的追捕,彭啟超的父母只能在荒山野外帶著孩子躲了起來。12年後,彭啟超長大了,他的父母都是當地的地下黨領導人,在一次與敵人鬥爭中,彭啟超的親人包括父親都犧牲了。
家庭遭遇變故後,彭啟超歷經重重困難,來到了太行山。一路上彭啟超被國民黨特務抓捕過,因為身份沒有被暴露,僥倖逃過一劫。1942年,彭啟超來到了太行山,在那裡參加了革命戰鬥,與八路軍旅長陳賡相識。
在太行山革命期間,彭啟超負傷2次,立過二等功。在炮火的洗禮下,彭啟超變得成熟、穩重,勇敢,幾次戰鬥他都衝鋒在前,不怕犧牲,成為我軍中的英勇戰士。在太行山上,彭啟超受到了大伯彭德懷的教導,對他今後的人生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彭總認為在溫室生活的孩子得不到鍛鍊,他主動要求彭啟超多學習、多鍛鍊。除了打仗衝鋒外,彭啟超還有一顆學習文化知識的態度和決心,利用有限的時間,學習更多的文化知識。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彭啟超才21歲,他主動脫下軍裝,來到了北京的一所中學繼續學習,高一的時候,他考入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
總的來說,彭啟超雖然不是帶兵打仗的將軍,戰功也沒有那麼突出,但作為一名基層人員,他非常努力,不僅在戰場上有戰功,而且從小參加革命,也有一定的資歷,授上尉是理所當然的,並沒有什麼複雜的人際關係在裡面。
彭總執意要降一級,相關單位只能照辦
建國後,彭總對自己有著嚴格要求,對他的侄子女們,也是如此,誰都不許利用他的名號為自己謀福利。1955年授銜期間,彭總當時是國防部部長,主持軍委日常工作,對軍事工程院的視察也是他的工作之一。
某天,彭總來到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該院校的領導負責接見了他,向彭總彙報工作的同時,也介紹了一些學院中即將參與授銜的學生。那些能被授銜的學生都有參加早期革命的經歷,並非那些沒有讀書的學生。
彭總也是好奇,他拿起一份授銜人員名單,看到了彭啟超的名字,一看還是上尉,當即有些不悅。很快,彭總對身邊的院領導說:“你看,這個人軍銜定得太高了,我看可以給他降低一級,授中尉吧。”一旁的院領導一看名字,又看了看彭總,耐心地解釋道:“彭啟超完全符合授上尉的標準,他學習優秀,進步快,早年還拿過二等功呢!”
院領導所說的彭總豈能不知道,自己的侄子什麼情況當然清楚。可不管院領導怎麼說,彭總還是堅持地說道:“彭啟超授中尉!”既然高層領導發話了,院方也不好再反對,授銜名單上,彭啟超被授予中尉,與他戰功差不多,或許不如他的,都是上尉起步,彭啟超一度覺得自己受了委屈。
為了讓彭啟超明白自己的苦心,彭總找到了他,當面向他解釋道:“你是我彭德懷的侄子,我不希望有人說你是看在我的面子上才授上尉的,既然是我彭德懷的侄子,更需要以身作則,軍銜什麼都一樣,都是為人民服務嘛!”在伯父的教育下,彭啟超很快明白了他的苦心,並沒有因為軍銜過低的事情自暴自棄,而是更加努力,為伯父、為彭家爭光。
結語
彭總對自己的侄子、侄女有著嚴格要求,與一些千方百計為自己謀福利的幹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能體現出彭總的高尚品德。彭總並非不愛自己的親人,也不是不想他們升官,只是作為他彭德懷的親屬,必須要比一般人有更高的能力,才能勝任。
彭總為官公正公道,不偏不倚,對待下屬、親友更為嚴格,值得讓人敬佩。在特殊時期,彭總敢於直言,為百姓發聲,指出錯誤,即便身陷囫圇也在所不惜,他是真正的布林什維克,值得中國人民永遠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