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將星如雲,四大野戰軍軍事主官彭總、劉帥、粟司令和林總四人,均擁有豐富的作戰經驗。自從三大戰役結束後,我軍的主要任務就是解放臺灣島,取得全國的解放。
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欽定解放臺灣的戰役由粟司令負責。面對如此重要的任務,粟司令一面認真準備,調兵遣將,制定相關計劃。粟司令認為蔣軍在臺灣的人數高達四十餘萬人,三野準備以第七、第九兩大兵團為主力,再從其他野戰軍中抽調一部分兵力出來增強第二梯隊的力量。
由於解放臺灣的戰役規模太大,同時又十分重要,粟司令本人又是一個十分謙遜的將領。儘管毛主席欽定解放臺灣由粟司令負責,但他仍然寫信給毛主席和中央軍委,請求派遣二野的劉帥或四野的林總來主持這場規模宏大的戰役。
論軍事指揮能力,粟司令不比劉帥、林總差,可論在軍中的資歷和威望,粟司令不如林、劉二位元帥。再加上粟司令是一個純粹的軍事指揮者,解放戰爭時期,他雖然是三野的軍事主官,但司令員是陳毅,在陳毅的領導下,粟司令在三野得到了很大的支援,這是他經常打勝仗的一個重要原因。
粟司令十分謙虛,在解放戰爭時期兩次謙讓司令員一職,甘願以副司令員、代理司令員的身份做一些輔佐工作,展現了粟司令不慕名利的精神。解放臺灣戰役規模太大,並非三野一支野戰軍的事情,粟司令向軍委提議由劉帥、林總來指揮,自己輔佐的想法也沒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我軍有四大野戰軍,軍事主官一共四位,粟司令自己是其中之一,其他三位是彭總、劉帥、林總。粟司令為何向中央推薦劉帥或者林總指揮攻臺戰役,而沒有提到彭總呢?筆者來看,一共有兩點因素。
彭總相比劉、林來說,缺乏大兵團作戰經驗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林、劉、粟三人均是主要指揮官,其中林總指揮了兩場,粟司令和劉帥共同指揮了一場,彭總的一野沒有參加。解放臺灣我軍準備的總兵力接近百萬之眾,需要有指揮兵團大規模作戰的經驗,這一方面彭總比劉帥、林總欠缺了一些。
四大野戰軍中,彭總的一野整體實力偏弱,部隊人數沒有像三野、四野那麼多,當然這並非彭總的能力問題,而是全軍整體戰略方針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二野在淮海戰役前整體實力偏弱,因為自劉帥帶領軍隊挺進大別山後,他們為全國戰場犧牲了很多,在艱苦、沒有大後方的環境下,在敵人腹地作戰,部隊發展自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彭總領導的一野整體兵力相比第二、三、四野戰軍整體偏少了一些,沒有像劉帥,林總那樣指揮過五六十萬部隊作戰的經驗。攻臺戰役是典型的大兵團作戰,相比彭總,粟司令認為劉帥,林總更合適一些。
自大西北解放後,彭總身上的擔子也不輕,他有重要任務在身上,不僅需要組織當地的剿匪工作,而且還要搞建設,粟司令再推薦彭總去指揮攻臺戰役,恐怕彭總分身乏術,忙不過來。
粟司令更瞭解林總和劉帥
粟司令與林總二人有個共同點,他們都是基層出身的優秀將領。南昌起義時,粟裕僅是班長,林總是連長,都屬於基層將領。紅軍時期,粟裕做過林總的直接下屬,二人感情不錯,屬於相互欣賞的好友。
解放戰爭時期,粟裕在華東打了許多漂亮的戰役,林總對他大加讚賞,誇粟司令打神仙仗,自己不如他。林總不僅表揚了粟司令,而且每當他打了一場經典戰役的時候,會召集四野的一些高階將領集中學習,總結經驗。
粟司令與劉帥二人合作密切,自淮海戰役爆發後,劉、粟二人相互配合。粟司令的三野殲滅黃百韜兵團時,劉帥協助,劉帥的二野在殲滅黃維兵團時,粟司令也提供了強大的兵力支援,兩大野戰軍配合默契,相互幫助。
除此之外,劉帥對粟司令很欣賞,經常誇這位後生。軍事理論水平出眾的劉帥與作戰水平出色的粟司令互相欣賞對方,儘管二人在年齡上相差了15歲,但二人並沒有代溝。
彭總與粟司令沒有多少交集,二人沒有共事過,早在紅軍時期,彭總是紅三軍團的領導人,粟司令沒有在該部任職。相比彭總,粟司令更瞭解劉帥、林總。攻臺戰役如此重要,粟司令既然推薦其他人選,自然要十分謹慎和認真。
有人說粟司令與彭總之間有矛盾,這種說法實際上是錯誤的。解放戰爭時期,粟司令與彭總面都沒怎麼見過,二人沒有交集,不會有任何矛盾。如果硬要說有些不同意見的看法的話,那還是在建國後,彭總在擔任國防部部長期間與擔任總參謀長的粟司令在工作中存在不同看法,引起了一定的誤會,與攻臺戰役沒有任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