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美軍來說,現在的世界不像以前那樣“唾手可得”了。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長為全球第二大軍事力量以前,他們只需要擔心一下蘇聯解體後,手握蘇聯遺產的俄羅斯軍隊。至少在那個時候,美國的霸權看起來還是堅不可摧的。然而在中國軍隊崛起後,美國就開始加大了對東亞的佈局,美軍也多次表示“深感威脅”,原因又是為何呢?事實上,在中國擁有核武器後,解放軍的改變更值得我們注意。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維護領土主權完整,我國進行了好幾次對外邊境作戰。尤其是在1979年的那次解放軍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中國以反擊戰的最終勝利,沉重打擊了打擊越南的侵略野心,維護了我國邊境的安全。但也正是在那次戰爭中,解放軍深刻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以及迫切需要軍隊改革的必要性,在這樣的情況下,20世紀末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迎來了屬於自己的三大變化。
第一個變化,就是解放軍對內的軍隊改革,實現“精兵簡政”。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過程中,當時的中國軍隊在軍事戰鬥與協調、微觀指揮與計劃、基層官兵隨機應變能力等方面,存在著不少有待改進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極其容易出現諸如計劃不符合情況,缺乏經驗,戰鬥效率不高,出現不必要的傷亡等問題。
例如在高平戰役中,解放軍原本計劃以7個師的兵力,在3到5天的時間內全殲盤踞在該地區的越軍。然而,在戰鬥打響後,有解放軍指戰員才發現,此前的計劃有些過於樂觀了。在這場戰役中,解放軍竟出動了11個師,與越軍血戰了28天以上,可以說,現實情況和之前的計劃有一定程度的出入。
畢竟,在越南那樣的熱帶雨林環境裡作戰,對於解放軍來說,是相當需要歷練的。可惜的是,在當時的情況下,解放軍的軍事改革任務,是在越戰結束後進行的。在當時的基層官兵實戰方面,有部分官兵缺乏戰鬥靈活性,沒有根據戰場變化而迅速作出應對措施,又或者作出了應對措施,但卻是錯誤的。
事後來看,對於基層官兵的作戰靈活性問題,解放軍內部是非常有必要進行提升的。而在多兵種協同作戰方面,在國共內戰,朝鮮戰爭時期,步坦協同原本是解放軍較為擅長的作戰方式,但到了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情況就有些不同了。
當時有指戰員為了加快步兵的行軍速度,命令不少士兵坐在坦克上行軍,結果由於在途中遭到越軍伏擊,有大量缺乏掩護計程車兵遇襲犧牲。對於當時的解放軍而言,無疑是一次慘痛的教訓。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後,許世友上將對這場戰爭作出了歸納總結,對於解放軍作戰部隊在反擊戰中的不足,進行了審慎的反思與改革,畢竟,在1979年的,解放軍已經有近30年的時間沒有打過較大規模區域性戰爭了。
從保持著“實戰能力既戰鬥力”的一些軍事專家來看,這對於軍隊的戰鬥力將是一種隨著時間流逝而緩慢衰弱的表現(參考美軍常年對外征戰,有美國軍事專家就是如此認為的),於是,在1979年後,解放軍開始了“百萬大裁軍”的軍事改革,軍隊內部的制度章程,以及戰術思想與戰略理論的發展與革新也提上了日程。
終於,在198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計裁減了約100萬人以上,在改革開放的初期,讓解放軍順利實現裝備、思想、戰術戰略等現代化、資訊化奠定了紮實基礎。達到了“精兵簡政”的重要目的。
第二個變化,就是我國軍事理念大革新,走向“軍隊現代化”。在1991年海灣戰爭發生時,解放軍還在進行大規模機械化兵團作戰演習,其作戰目的,主要是為了防禦當時來自北方蘇聯鋼鐵洪流,以及大規模機械化步兵集團軍的威脅。然而在海灣戰爭結束,蘇聯解體後,解放軍卻發現以美軍為首的資本主義軍事強國,開始走向了“資訊化戰爭”時代
在當時,以蘇聯為主的軍事強國,基本上都秉承著自二戰結束以來的“傳統戰爭思維”。這個概念其實很簡單,就是指不同國家之間在階級、民族、國家利益、意識形態等方面出現嚴重衝突,為達到必要的政治目標或經濟目標,而透過軍事方式來解決政治問題的,則稱為傳統戰爭。
這種戰爭對於小國來說,一般都是正面戰場的中低烈度、規模、技術含量的對抗,例如動用裝甲部隊與步兵部隊與空軍、海軍相互配合作戰,以期達到最終戰役的勝利(參考西班牙內戰、中東戰爭)。
而對於大國來說,這種戰爭一般都是三軍協調作戰的同時,動員國內全部工業、經濟、文化實力,以全面戰爭的形式進行大規模區域性戰爭,例如裝甲集團軍的鋼鐵洪流對抗,或者海量的戰機與戰艦對抗等,皆是大國傳統戰爭的表現(參考日美太平洋戰爭,蘇德戰爭)。
在美國發動海灣戰爭,在全球範圍內第一次用資訊化戰爭的方式,以極小代價重創伊拉克軍隊後,美軍就以一己之力,徹底改變了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戰爭形態。對於中國解放軍而言,在軍事裝備上與美軍相比不足是可以彌補的,但是在軍事理念上的差距,是必須要迅速學習且扭轉的。
資訊化戰爭的概念,就是指在傳統戰爭的基礎上,將戰爭主體、戰爭維度等方面進行了重大調整,戰爭內涵得到極大地拓展。對於現代戰爭而言,人員殺傷+設施摧毀的靈活搭配,以及將網際網路、情報戰、心理戰等方面有機結合,是21世紀大國戰爭的核心思路。
其中,最值得我們注意,也是現今中國軍隊主流發展方向之一的,就是網路中心戰(Network Centric Warfare)。利用現今中國發達的雷達通訊系統與衛星探測、情報感知等,統合為一箇中心管理模式,將這些部署在陸海空與宇宙範圍內的探測系統,聯合中央指揮系統(下轄現代化陸軍、空軍、海軍)和中遠端、洲際彈道導彈打擊系統等,全面實現一體化指揮。
在掌握情報優勢的情況下,資訊化戰略的確立將使得解放軍基層到高層的各級戰鬥員,能夠迅速利用網路情報共享之優勢,能比以前更加迅速的分析戰場態勢、交流作戰資訊、實施作戰行動。此外,在軍事裝備的智慧化、無人化也將成為解放軍對外作戰的常態,中國擁有海量的優質教育資源、科技資源等,可以培養出成千上萬的資訊化軍事人才。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面實現軍事現代化的情況下,不僅其彈道導彈的精確程度遠高以往,在中國軍事演習中,也大量出現了諸如電子對抗戰與立體化戰爭的新型戰爭理念,不僅在實戰能力上超越了現在的俄羅斯軍隊,對印度、日本、韓國、英國、法國等國也能形成“降維打擊”般的優勢。
甚至就連美軍模擬“對臺支援”的空軍兵棋推演時,近20次推演中,美軍每一次都徹底完敗於中國空軍,只有依靠“美軍尚不存在”的先進裝備時,美國空軍才能勉強在推演中戰勝中國空軍。由此可見,在解放軍走向資訊化戰爭的當今,不僅從軍事裝備質量、軍艦、戰機規模方面走向了大爆發階段,就連軍事理念也是世界一流水平。
除了軍事理念革新,走向全面現代化外,我國在軍事裝備技術方面的發展,也呈現出大爆發,大發展的態勢。從90年代開始,西方國家就禁止了對華軍售,妄圖透過不賣任何一種武器給中國,達到遏制中國軍事裝備發展的目的。然而,在這個關鍵時刻,俄羅斯卻繼承了蘇聯解體後的絕大多數軍事遺產,俄羅斯的經濟恰好也有些困難。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俄兩國開始了軍事合作之路,中國花錢購買蘇式武器,透過研究蘇聯時期的軍事裝備,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與提升。其中,中國向俄羅斯購買的蘇-27戰鬥機、“基洛級”級潛艇與“現代級”導彈驅逐艦,對當時的美國航母形成了有效的戰略威懾。
而且在購買了蘇27戰機的基礎上,中國還引進了完整蘇27生產線,學習其蘇式戰機構造後,在此基礎上研發了國產的殲-11戰機。而在海軍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90年代末中國從烏克蘭那購買了“瓦良格”號航母的船體,在之後改裝成了“遼寧號”航空母艦,實現了航母領域從無到有的改變。
而在裝甲部隊方面,中國還在擁有80式坦克的基礎上,研發了“96式”坦克,形成了新一代先進裝甲部隊,其作戰能力直逼美國,保持在全球最強陸軍之位。而從21世紀開始,客觀來看,就是新中國歷史上軍事裝備發展最快的時候。一方面在於之前幾十年的軍事積澱,以及之前的軍事改革,給軍事裝備大突破有了鋪墊,另一方面由於中國經濟迅速騰飛,為軍事建設,裝備革新提供了大量資金支援。
截至2021年,中國軍費已經高達2100億美元左右,超過了俄羅斯、法國、日本等國數倍,僅次於美國的7400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隨著中國軍事力量的迅猛發展,海軍方面不斷“下餃子”,陸軍方面全面資訊化,空軍方面走向高精尖,中國人民解放軍勢必會在未來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軍事力量。
在經歷3大轉變,擁有如此強大的軍事力量後,唯有做賊心虛的資本主義強盜國家感到了害怕。諸如澳大利亞、加拿大這樣的美國小弟,以及美國在東亞的狗腿子日本妄圖聯合起來,遏制中國軍事的發展。然而他們的一切所作所為必然是徒勞無功的。中國的軍事力量不是為了戰爭而戰爭,是為了世界和平,人民幸福而戰鬥的!
正因中國人民解放軍是由人民組建的軍隊,所以像日本、美國這樣由金融資本家、魚肉百姓的政客、黑心軍火承包商以及剝削人民的官僚組成的政府,才會對人民軍隊感到畏懼。我們相信,在中國走向全面復興後,全世界無產階級走向解放,以人民為核心而組建的軍隊,將成為未來時代的主流走向,共產主義世界也必將是歷史大勢!
瓦解美元霸權,腳踢帝國主義,是我們的必經之路,擁有強大的軍隊,讓我們有底氣向美國宣示:和平永遠在刀鋒之上,真理永遠在導彈射程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