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而在翌日“四川王”劉湘便電呈蔣介石並同時電告全國,呼籲全國上下齊心協力一致抗日。
劉湘
同年10月15日被委任為第七戰區司令長官的劉湘,當即託著病軀率領川軍出川抗日,然而卻在抗日前線病發吐血,於1938年1月20日在漢口辭世。
而在去世之前他亦留下了那句時至今日依舊令人震聾發聵的遺囑: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中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作為“四川王”劉湘的左膀右臂,潘文華成為了他的繼任者並於1949年和平起義,那麼他的後來怎麼樣?
一、潘文華——劉湘之左膀右臂
時代背景之下,誕生於1886年10月16日潘文華一如大多數孩童一般有著顛沛流離命途多舛的童年,然而在1902年他迎來了人生的一大轉折點,進入四川新軍第三十三混成協開啟了後來的戎馬生涯。
此後由於軍訓過程當中,潘文華在器械、槍術、劍術、擒拿格鬥等各項科目當中皆名列前茅,由此在四川總督錫良於鳳凰山軍營召開的全省運動大會上,其獲得以軍隊代表出席的資格。
而在運動會開幕式上,其復又憑藉著出色的個人軍事素質取得了錫良的賞識,當場被破格提升為牟目隊體操助教。
潘文華
明眼可見,值此之際的潘文華已然初步嶄露頭角,為此後的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正因如此四川開辦陸軍速成學堂之際,潘文華經四川陸軍學堂總辦陳宦首肯之後,取得了免試入學的資格。
陳宦
對於潘文華的人生而言,四川陸軍速成學堂有著不可或缺的意義與影響,其間不僅僅是他在這裡極大程度地提高了自身的軍事能力,更在於他在這裡結識了劉湘。
彼時在四川陸軍速成學堂之中,潘文華與楊森、唐式遵、王纘緒等人皆是同窗,而尤為重要的是同窗之人當中更包括著後來的“四川王”劉湘。
1907年入學至1909年畢業,在這一期間潘文華與劉湘之間朝夕相處,積累了一份寶貴的同窗之誼。
而在1909年畢業之後,兩人則奔赴了截然不同的各自的未來,潘文華任副排長隨軍入藏,而劉湘則被分配到了新軍三十三混成協六十五標做見習官,並於1910年被保送至總督趙爾巽剛開辦的四川陸軍講武堂深造。
趙爾巽
時間輾轉至1919年之際,潘文華已然成為了一名旅長,而為了解決軍隊欠餉問題,他在駐地廣種鴉片且收入甚豐,由此以這份收入作為基礎他與劉湘有了第二度交集。
時年劉湘率部退往陝南之際正值錢彈短缺,而深知劉湘難處的潘文華以速成學堂同學之名,用八匹白馬馱負白銀1.5萬兩相贈,這番雪中送炭令劉湘此後深深銘記於心,與此同時也為潘文華後來深得劉湘信任埋下伏筆。
潘文華種植鴉片收入頗豐,而在彼時軍閥混戰的年頭落在任何人的眼中皆想要分食一塊,由此在1920年鴉片即將收割之際,川軍田頌堯和劉斌等為了侵吞這份財產以飢病就食為名,聯合殺向潘文華的駐地通南巴山區。
田頌堯
由此自知不敵的潘文華只能率隊果斷退往川東地區,並投入時任四川陸軍總司令潘文華麾下,被任命為第二軍第二旅旅長,並很快升任第四師師長。
而在此後潘文華便死心塌地地追隨在劉湘左右成為了他麾下的得力干將,與此同時也充分施展了自己的軍事能力。
如1928年之際,劉湘和楊森為爭奪速成系的領導權而爆發下川東之戰,屆時楊森除卻自有兵力之外,亦取得李家鈺、羅澤洲、賴心輝等相助一起殺向重慶。
楊森
深知劉湘處境艱難的潘文華便挺身而出為他排憂解難,潘文華直言:只要擊潰楊森主力,剩下的人不足為慮。
不僅於此,潘文華主動請纓帶領所部與楊森部主力師楊漢域部,苦戰兩個晝夜且右臂負傷,由此將之完全擊破令勝利的天平向劉湘傾斜。
總而言之,此後的潘文華在劉湘麾下屢立戰功且深得劉湘信任,逐步成為了劉湘麾下的中流砥柱,正因如此方才有了潘文華的後來。
二、頂替去世的劉湘
1938年1月20日劉湘在漢口辭世,與日軍交戰的潘文華當即率部護送劉湘靈柩回川,從而結束了從陪同劉湘共同出川至此的短暫抗日生涯。
而另一邊因為劉湘的逝世導致四川大權未定,眼見於此的蔣介石當即迫不及待地釋出命令任命其親信張群為四川省主席,然而這一任命當即遭到了四川地方勢力的反對,因而蔣介石只能改任王纘緒為四川省代主席。
王纘緒
反對蔣介石的中堅力量便是武德勵進會這一劉湘軍隊當中的中堅組織,作為會長的劉湘去世之後這一組織亦務必選擇一位新的會長,但實質上其所選擇的乃是劉湘的繼承人、劉湘軍隊新的領導者。
彼時王陵基和王纘緒等人皆對這個會長蠢蠢欲動,然而會中元老們深知劉湘生前對於潘文華的信任,因此便推舉潘文華出任會長職務。
王陵基
眼見無力迴天的蔣介石只能轉而“大發慷慨”的任命潘文華為二十八集團軍總司令,川康綏靖副主任以此來作為拉攏。
由此潘文華便掌握了劉湘生前的軍隊,不過對於蔣介石的“好意”潘文華實質上並不領情,早在劉湘生前便數度向他提及,蔣介石其人口蜜腹劍絕對不能夠信任,任何時候都要聯合利害相同的力量與之周旋。
因而潘文華後來在武德勵進會第二次緊急會議上提出了“團結川康,支援抗戰,聯合中共,防蔣圖存”這一主張,另一方面開始了與我黨地下組織的長期接洽。
前文已然提及,蔣介石任命王纘緒作為四川省政府代主席,而後者為了討好蔣介石竟將龍雲、潘文華、劉文輝等一眾人等簽訂的三省聯防密約以及共同反對蔣介石的內幕悉數告密。
然而這份電報恰好被潘文華所截獲,由此潘文華等人在商議之後,派遣彭煥章、劉元瑄等7位師長聯名列舉王纘緒五大罪狀,電告蔣介石驅逐王纘緒。
因而迫不得已之下蔣介石只能剝奪了王纘緒四川省代主席一職,不過這一職位註定不可能再交還給潘文華方面以至於養虎為患,其釋出命令由自己暫代四川省主席一職。
此後蔣介石將這一職務復又任命張群代理,而此時四川大局已定對於張群出任代主席並未反對,1944年之際蔣介石任命楊森為貴州省主席以此令楊森配合其一場針對四川潘文華等人的陰謀。
突有一日,蔣介石電令潘文華火速趕往重慶與楊森會面,而當潘文華趕赴重慶與之會面後,對方支支吾吾對於其間之意含糊不清。
幾番周旋之後,潘文華方才得悉蔣介石稱國民政府已經掌握了劉文輝叛變通敵的證據,要求潘文華予以配合將之剪除,而在翌日與蔣介石的會面之中潘文華確定了這一狀況。
劉文輝
實質上對於蔣介石的想法潘文華深知其目的,其間乃是為了分化潘文華、劉文輝等四川地方勢力,以期逐個擊破,如果潘文華予以配合將劉文輝除去,那麼下一個被除去的必然是他自己。
與此同時,一旦按照蔣介石的計劃將劉文輝予以剪除,那麼勢必導致四川地方勢力全盤失控,造成混戰之局面令百姓遭殃令蔣介石坐收漁翁之利。
如此返回成都後的潘文華與眾人一番商議之後,決定對蔣介石的命令採取“拖”字訣,不斷向下拖延,而在日復一日的推遲過程之中蔣介石亦反應過來自己的計劃已然流產,因而將相應的過錯悉數怪罪到了潘文華的頭上。
此後蔣介石的矛頭便對準潘文華,透過一封封調令逐步分化肢解潘文華的部隊、透過一道道降職命令將潘文華的職務一降再降,逐漸陷入有職無權的狀態,如此潘文華漸而失勢。
而與此同時潘文華與我黨之間的來往愈發密切,實質上早在1938年我黨董必武、林伯渠等革命先驅便曾與潘文華在成都有過一次會晤,而1939年周總理路過成都之時亦曾受到潘文華宴請並交談甚多。
而在1946年國慶和談之際,潘文華亦曾與毛主席謀面,甚至在蔣介石派遣特務暗中搗亂的過程當中,派人暗中保護毛主席等人。
如此一番狀況下,潘文華以及劉文輝等與蔣介石愈發背道而馳,與我黨之間逐步靠攏,由此便爆發了後來的“彭縣起義”。
三、彭縣起義
1949年國民政府大勢已去之際,蔣介石依舊不放棄對於潘文華、劉文輝、鄧錫侯等四川地方勢力的拉攏,然而卻一次有一次被他們搪塞過去,由此蔣介石只能劍走偏鋒,脅迫三人家屬到臺灣省做人質,並“贈送飛機票”。
眼見於此深知其間利害關係的三人不僅沒有將家屬送至臺灣省,更是陸續悄然離開成都,12月7日前後劉文輝、鄧錫侯兩人分別化妝打扮來到彭縣的常義橋,命令所部進入戰備狀態並監視胡宗南部隊一切動向。
胡宗南
12月8日,潘文華、劉文輝、鄧錫侯等人集結於彭縣龍興寺龍興小學,同樣抵達支援的亦有多位我黨地下組織成員,而周總理亦曾於5日前後電高他們行動展開的時機已到。
由此12月9日之際,劉文輝以西康省主席的身份起義,潘文華和鄧錫侯以西南行政副長官的身份在彭縣龍興寺總指揮總聯名發出起義通電,宣佈脫離國民黨政權,接受中央人民政府領導,史稱“彭縣起義”。
起義成功之後於1950年1月8日西南軍政委員會成立之際,潘文華被黨中央任命為西南軍政委員會常務委員、水利部副部長、全國政協特邀代表等職務。
與此同時,1950年我國正處於百廢待興的困難時期,同時抗美援朝戰爭的打響令我國一度雪上加霜,這樣一番時代背景之下潘文華向我志願軍捐獻寒衣款項二千萬元,以支援朝鮮戰場上的我志願軍將士。
然而於1950年潘文華卻在成都病逝終年64歲,屆時追悼會舉行之際中央政府發來唁電、遺體覆蓋國旗、劉伯承元帥、鄧小平等人贈送輓聯花圈等等,最終安葬於成都武侯祠。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潘文輝在劉湘附近安葬的遺囑,彼時其安葬之處距離劉湘墓園的直線距離僅有300米左右。
而後來時間推移至1955之際,感念於潘文華對於中國解放大業的特殊貢獻,我黨向之追授了一級解放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