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無疑都是身經百戰的,在他們日復一日的訓練之下很多動作早已成為了下意識的習慣,不經意間就展露出來。
他們的很多本領都是下意識熟練的動作,就像身體的本能一般,尤其是面對熟悉的槍支時。
著名的開國上將楊得志就是這樣。
曾經有一次他下連隊體驗生活,一次下意識的槍支拆解動作,差點暴露了他的身份,那熟練的程度可不是新兵能有的。
堅定忠誠的黨員
楊得志出生在一個鐵匠家庭,從小跟著父親學習磨鐵、打鐵等等。
眾所周知,打鐵相當於是在一個“火爐”中,不僅環境十分燥熱,更是十分消耗一個人的體力,而也正是在這種環境中,楊得志練就了一身毅力。
在那樣高溫的環境中,從熔鐵到打鐵,直到錘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需要十分足夠的耐心與體力,這也養成了他耐心細心,堅持不懈的性格,一生都奔走在革命事業中。
他投身中國軍旅將近半個世紀,從一個農家子弟到一代開國上將,他的戰鬥歷程也是歷來為人們所歌頌,所讚揚。
首先他在紅軍革命歷程中就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其次他在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中也是做出了汗馬功勞,他的一生戰功赫赫,他的貢獻也載入史冊,萬古長青。
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他都沒有想過要放棄,對黨的信仰一直都是非常堅定的,他早已將自己的一切都貢獻給了黨和人民。
因此他始終堅信黨最終肯定會取得勝利,終於他如願看到了新中國的成立。
下連隊體驗的“新兵”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這時候更需要拉近與人民之間的距離。
1958年,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發出了幹部下連隊體驗生活和參加勞動的號召。
因此在他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之後,擔任司令員的他立馬響應國家鼓勵領導官員下連隊體驗生活的號召,立刻深入基層當一名新兵,這在軍內也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那些平淡辛苦的日子雖然已經遠去,但留在心中最好的回憶就是那些曾為了夢想而不斷拼搏的歲月年華。
為了更加真實地體驗基層,上級還特意下令這次任務要保密,沒必要驚動各級領導,以便更加真實地看到士兵們真實的生活和訓練狀態。
而為了更好地隱藏身份,他也不用本名,使用了他在參加紅軍之前的名字:楊紹起。
一到達軍營,一陣青春的氣息撲面而來,看到那些朝氣蓬勃的戰士們,楊得志不僅感慨萬千,曾經他也是從一位最基本計程車兵練起。
那些平淡辛苦的日子雖然已經遠去,但留在心中最好的回憶就是那些曾為了夢想而不斷拼搏的歲月年華。
楊得志在一到達四班,就拉著班長尹必輝的手,誠懇地說:“班長同志,請教育新兵!”
他希望自己能夠真的像一名新兵一樣接受嚴格的訓練,哪怕自己早已身經百戰。
而自己年紀比較大,為了不引起他人的懷疑,他也是從一開始就跟班長說:“我年紀比較大,我以前當過一小段兵,希望班長不用特意關照我。”
班長自然是十分樂意,一口就答應了他的要求,對於他這種“老當益壯”的思想,班長也是十分欣賞的。
在四班訓練的這段時間,他向來都是以最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即使是對那些基礎的訓練方法早已熟練自如,他還是默默學習,彷彿是第一次練習那般。
首先他從最基本的打揹包學起。
而漸漸地,他的熟練程度也引來了不少的懷疑。
班長看他打揹包的手法還跟以前的游擊隊手法一樣老舊,就親自指導他重新打了一遍揹包。
而楊得志聰明,只看了一遍就打得十分完美了,讓班長讚歎不已。
同時他在連隊生活也十分積極,每次一到飯點,他就積極跑到食堂,給大家盛飯盛菜,這讓連隊裡計程車兵們都十分喜歡這個“老新兵”。
他本人也十分勤奮愛學,每次吃完飯之後他都全副武裝跟著隊伍到訓練場訓練,練習射擊,邊看邊學,很快就得心應手,還取得了好幾次優秀的成績。
而漸漸地,他的熟練程度也引來了不少的懷疑。
一次,連隊給部裡計程車兵們下發了武器練習,楊得志被分配到了一支自動步槍,這與他之前作戰時期的武器有所不同。
於是他多次用舊式衝鋒槍的方法來檢驗這把槍支,都失敗了,怎麼也拔不出那槍梭。
旁邊的戰士看到這個場景,就耐心地跟他講解,並演示了一遍,而楊得志看了一遍之後就馬上學會了,第二遍就成功分解了槍梭。
而且他對槍似乎十分熟悉,拿槍的姿勢都十分老練,槍支拆解的過程更是沒有一絲絲的猶豫和停頓,一套流程操作下來也不過幾秒鐘的時間,幾乎可以稱為是教科書級別的動作了。
這令旁邊的戰士看了十分震驚,不由驚呼:“你學得真快啊!而且對槍好熟悉呀?”
畢竟槍支分解不是一時半會能夠掌握的,他們也都是經過多次的實踐之後才練就成的。
但即使是他們經過多次的訓練之後,也只是掌握了基本的拆解方法,似乎也難以達到他這樣的水準,很少能夠那樣行雲流水般操作下來。
楊得志馬上解釋說:“我以前當過一小段兵,可能也是我記憶力比較好吧,對槍支分解比較敏感。”
說完還衝他們笑了笑,對此戰士們也沒有多想,只當他是想多鍛鍊鍛鍊以彌補當年當兵的遺憾。
他還補充道:“我已經脫離士兵生活很久了,不鍛鍊不學習都跟不上隊裡的變化咯!”
說完大家都笑了起來,重新投入訓練了。
楊得志拆解槍支的行為雖然最後是糊弄過去了,但其背後是多少次辛辛苦苦的訓練積累下來的經驗啊,使得他對槍支的瞭解頗有自己的見解。
一次次的艱苦訓練,一回回的真槍實戰,早已讓他對槍支的熟練程度形同自己身上的一部分,本能地展現出來。
而經過這次槍支拆解之後,大家對他的印象更加深刻了,認為他的身上總有著一股拼勁,而且對各方面都似乎有著“天賦”,十分優秀。
接地氣的“偶像”
楊得志將軍在四班體驗的這段時間裡,始終刻苦訓練,不擺架子,也不搞特殊,很能吃苦,與戰士們也都相處得十分融洽,很快就和戰士們玩成了一片。
在勞動實踐中,楊得志和戰士們一起挖土、拉車,他們甚至還和班長開玩笑,說要一起開展拉車比賽。
誰裝的框多,拉車拉得快,誰就勝出,楊得志拼出了老勁,將拉車的扁擔拉得響叮噹,絲毫也不服輸。
最終比賽的結果也是不得而知,但他們一起訓練的快樂卻依舊留在了很多人的心目中,這位老將軍留給他們的印象是十分接地氣的。
之後楊得志還給將士們展示了自己的絕活——腹臥六指撐地,口咬手帕,這令戰士們興奮不已,各個都拍手稱絕。
漸漸地,大家都開始對這位“老新兵”開始懷疑起來了,首先他的年齡很大,身手卻不凡,沒有幾十年的訓練怕是不會有的。
而且他參軍那麼久,也不像是一個普通的幹部,更像是首長級別的樣子,再加上當時國家政策的說明,他們更加堅信了這是哪位首長下連隊體驗生活。
但至於具體是誰,他們也不得而知,因為當時楊得志的照片並沒有很多,而且這個“楊紹兵”又是假名,具體是誰確實很難下定論。
楊得志看戰士們都對他的身份十分好奇,而且他們相處那麼久了也都早已無比熟悉了,就算知曉了他的身份應該也不會很拘束了。
於是在之後的一次全營大會上表明瞭自己的身份,對此大家都興奮得歡呼起來,這樣一位上將來到自己所在的連隊裡訓練,對他們來說是十分榮幸的一件事情。
此後連隊對楊得志將軍的參隊表示了極大的歡迎,全隊上下都對他十分恭敬,有的幹部甚至說:“楊得志將軍的名字將永遠和連隊連在一起。”
確實,楊得志將軍在四班生活的這段時間,早已和士兵們打成了一片,他們同吃同住,同操作,同娛樂,同訓練,早已如兄弟般相處自如。
在得知楊得志身份之後計程車兵們更是把他當成了他們的偶像,每次訓練完之後都要問一遍:“將軍,我訓練得好不好?”
對此他都是實話實說。
好則讚揚,不好就再接再厲,他也時常跟士兵們調侃誰拿槍姿勢不對,訓練偷懶等等,總之,連隊的四班裡氣氛十分融洽。
在休息之餘,楊得志將軍還給他們講述了自己曾經的一些作戰故事,在那個四處紛爭的時代,很多戰士們都是九死一生,戰友們之間的感情都是十分真摯的。
連隊計程車兵們對這些故事都十分認真聆聽,也十分動容,時常不禁潸然淚下,為這些革命先烈們感到惋惜和驕傲。
最後,在楊得志化名“楊紹兵”的期間,由於表現優異,成績也十分優異,多次打出了“空前”的成績,最後也被評為“五好標兵”。
對此楊得志也是謙虛地說:“評我作為標兵可不行,我的能力還不夠,但這可以作為我努力的方向。”
可見楊得志將軍的謙虛至此。
在他下連隊體驗生活的這段時間,楊得志也收穫了許多,更加鍛鍊了自己的思想,他也更加堅定“活到老學到老”,當兵就得當一輩子,訓練永無止境。
同時,他也在和這些年輕戰士們接觸的時候發現了一些平時難以察覺的問題,能夠更好地解決這些基層問題,更好地造福於人民,服務於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