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抗美援朝時,志願軍是和以美國為首的、所謂的“聯合國軍“作戰。參加”聯合國軍“並派出軍隊作戰的國家一共有16個,在這些國家中,有美英法這樣的大國,也有泰國菲律賓這樣的小國,甚至還有一個超級超級超級小的國家,就是盧森堡。
盧森堡小到什麼樣呢?它的國土面積僅有25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國家之一;它的人口只有60萬,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國家之一。
只看數字大家感覺不太直觀,我們可以提供一個更直接的對比:吉林有個縣叫農安,面積5400平方千米,人口114萬多,妥妥的是盧森堡的兩倍。
也就是說,盧森堡比中國普通一個縣還要小。
因為用“小”字都不足以形容盧森堡的“小”,所以,盧森堡也經常被稱為“袖珍之國”。
國土小,人口少,盧森堡的武裝力量自然也十分微弱。朝鮮戰爭時,盧森堡全國總兵力只有500多人,大概相當於志願軍一個營。
那問題就來了,這麼一個“弱雞”的國家,為啥要為了美國人的事業不遠萬里跑到朝鮮和志願軍打仗呢?
其實,這恰恰就是盧森堡的“雞賊”之處。
盧森堡這個國家,非常有錢。盧森堡是歐元區內最重要的私人銀行中心,以及全球除美國外的第二大投資信託中心,金融業做得很好。除了金融業外,盧森堡的鋼鐵、傳媒也都非常發達。朝鮮戰爭時,盧森堡的國民人均收入是高於美國的。
雖然有錢,盧森堡卻嚴重地缺乏安全感,這是由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的。
盧森堡位於歐洲西北部,鄰國分別是法國、德國、比利時。這三個國家,只有比利時因為實力不足稍微老實點,法國和德國在歷史上都是妄圖稱霸歐洲甚至整個世界的傳統強國,沒事就互相掐。
德國法國只要一互掐,盧森堡必然跟著遭殃。因為盧森堡不僅位於德法之間的交通要道上,還因為地勢險要一直被視為一個重要的軍事要塞,有“北方直布羅陀”的稱號。
概括地說,不管法國打德國還是德國打法國,都要先佔盧森堡以贏得先機。歷史上,法國和德國都數次佔領過盧森堡,不佔領時也長時間駐軍,把盧森堡搞得和半殖民地似的。
所以,盧森堡一邊感嘆“小國真命苦”,一邊尋求解決國家安全之道。
盧森堡最早的辦法,是學瑞士搞一個“中立國地位“。1867年,歐洲各強國簽訂了一個《倫敦條約》,規定盧森堡是“中立國”,以後大家都別欺負它了。
條約簽訂後,盧森堡人大喜,開始拆除國內的防禦工事。據說,這些工事拆了16年還沒拆完,剩下的後來就不拆了,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但稍微懂點歷史的人都知道,條約在強權面前就是一堆廢紙。果然,一戰和二戰時,德國人就無視了《倫敦條約》,每次打法國必然佔領盧森堡,盧森堡“中立國”的地位名存實亡。
見學瑞士不行,盧森堡又開始琢磨新的辦法。二戰結束後,盧森堡決定投靠美國,以創始國的身份第一批加入北約,同時宣佈放棄“中立國”地位。
盧森堡加入北約的動機,和英法等大國是截然不同的。英法等國抱美國大腿,是因為害怕蘇聯。盧森堡呢,它害怕的是歐洲這些大國盟友。
加入北約後就好了,大家同為美國小弟,你們還能欺負我麼?你們欺負我,美國老大哥能放任不管麼?
這就是盧森堡的小心思。
加入北約,這個選擇看起來確實很聰明,基本解決了困擾盧森堡數個世紀的國家安全問題。但應對朝鮮戰爭時,盧森堡就顯得很愚蠢了。
盧森堡加入北約後一年,朝鮮戰爭就爆發了。作為美國的新小弟,盧森堡決定表一表忠心。
但表忠心也是有策略的。比如同為美國新小弟的瑞典、挪威和丹麥,人家就很聰明,不出兵打仗,只派一些醫務人員到朝鮮,躲在安全的大後方,做做手術開開藥,即表明了配合美國的立場,自己還沒啥人員損失,一舉兩得。
但盧森堡就很蠢,它決定直接出兵,而且一下子就出了50人!
整整50名士兵!別的國家出兵這麼多人大概會被全世界嘲笑,但盧森堡就不同了,50人幾乎是全國總兵力的1/10。盧森堡人想告訴全世界但主要是告訴美國人,我們是很重視朝鮮戰爭的,是很配合美國老大哥的。
但50名士兵在強大的志願軍面前,又能頂什麼用呢?派點醫務人員,在戰爭中的真正作用大概都比這50名士兵大。
果不其然,盧森堡這50名士兵一上陣就損失了15名,具體來說是陣亡2人,受傷13人,戰損比達到33%。
沒找到資料記載盧森堡士兵是在哪場戰鬥中傷亡的,但其實也沒有什麼好深究的,這點人,說實話也就是志願軍一梭子的事兒。
看到盧森堡士兵的傷亡資料後,有不少人笑稱:“盧森堡是朝鮮戰場上損失最慘重的參戰國”。
要光看33%的戰損比,這種說法一點錯都沒有。
所以總結一下,我們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加入北約時,盧森堡很聰明;但應對朝鮮戰爭時,盧森堡很愚蠢。
考慮到它是個萌噠噠的超級小國,所以有一個詞特別能概括盧森堡在應對朝鮮戰爭時的表現:“蠢萌”。
蠢萌蠢萌的盧森堡,千萬要長點心:下一次打仗時,一定要認清楚對手是誰——因為有的對手,就算你抱著美國大腿,也是打不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