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當德軍開始進攻西歐的時候,曾自稱自己是世界第一陸軍的法國,在短短42天內就淪陷了,法國不堪戰爭同德軍簽訂了停戰協定,這也就相當於是向德軍投降了。不過讓人疑惑的是,同樣是面對外敵入侵,法國在首都被德軍佔領一半時,就請求投降,而中國丟了一半的國土,卻還堅持死戰到底,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就是國家大小的原因,法國的國土面積充其量就是我們的一個省,沒有太大的戰略縱深,因此一旦開戰,軍隊就會集中起來作戰,所能夠防禦的地方集中在一定地區內,所以當德軍繞過馬奇諾防線包圍英法聯軍主力後,法國已經沒有了可以繼續抵抗的縱深,繼續戰爭損失會更大。
而中國則不同,儘管丟失了沿海大部分地區,但依然可以退守內陸堅持抗戰,而廣闊的國土中,山脈、河流都可以成為繼續抗戰的依託。
再就是人口的因素,法國當時人口不過4000萬,能夠動員的軍隊充其量就只有三百多萬,而這些部隊在戰爭開始後大量的被德軍包圍投降,還有很多部隊被德軍包圍在了馬奇諾防線上。在敦刻爾克大撤軍後,德軍已經俘虜了將近150萬法軍,動員剩餘的人口參戰需要時間,也意味著法國要承受更大的損失。
而我國則不同,我們軍隊數量龐大,而且分散在全國數十個戰區內作戰,日軍沒有辦法一戰而消滅抵抗力量,因此戰爭從1938年後進入了對峙階段,日軍不但無力發動徹底的進攻,反而要投入大量軍隊防禦中國軍隊的反攻。
再就是國家情況的因素,法國北方地區是主要的工業區和資源區,而德軍當時已經佔領了這些地方,也就是說法國不僅失去了軍隊,還失去了繼續戰爭的工業能力,而未淪陷的南部地區則以農業為主,不足以支撐法國作戰。
而且強大的德國裝甲部隊已經形成了陸地上的碾壓優勢,以巴黎為中心的話,德軍不管是公路網、還是鐵路網,都可以快速向任何地方發動進攻。而我們則不同,中國還有廣袤的大後方,而且主要的軍工生產部門和機器已經撤到了後方,當時中國落後的基建反而成為了日軍行軍、補給的難題,因此也就有了繼續同日軍抗戰的可能。
最後就是面對敵人的問題了。法國面對的主要是德國,而德國軍隊素來以軍紀嚴明著稱,脫胎於普魯士軍隊的德國國防軍,在進攻法國途中可以說是秋毫無犯,甚至德軍還派遣了專門的督導隊以監督士兵的行為,因此即便是當時已淪陷的地區,法國普通人也沒有受到來自德軍的侵犯。
加之西歐國家在很多地方都有相似的文化、宗教情感,所以戰敗的法國只要能保有一絲主權,也都是法國高層可以接受的最後的“體面”。
但是反觀日本,日軍在進攻中國時無惡不作,極大地激起了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堅決抗戰的情緒,而為了避免讓城市不再像南京一樣被日軍屠殺,每一座城市都是拼死抵抗日軍的進攻,一方面是為了國家的興亡,一方面也是無數中國人出於對自身生存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