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產限電等多重因素影響,8、9月我國多種原材料價格出現大幅上漲,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8月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上漲9.5%,環比上漲0.7%,煤炭、黑色金屬、有色、化工、化纖這五個領域合計貢獻了八成以上同比漲幅。引得中下游企業大呼“傷不起”。
無錫莫萊斯柯貿易有限公司是一家化工塗料的生產和進出口銷售公司,主營產品是壓鑄行業使用的離型劑、潤滑劑以及周邊輔助裝置和材料。雖然公司產線能耗不高、沒有限電限產,但其生產用原材料——矽油乳液(工業矽/單體矽產業鏈中的產物)在9月出現價格大幅上漲。“矽油乳液價格9月比8月漲了40%,而矽油乳液佔到了我們公司終端產品成本的40%。”該公司負責人說。
由於原材料成本上漲,公司的毛利率開始下降。該負責人表示,公司的主要客戶基本上是國內各大汽車零件製造商,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所以公司暫時不想漲價,目前只能自行消化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幾乎沒有其他適合的解決方案”。
進入四季度,這些企業最關心的問題就是:這種現象何時消退?
對此專家們的看法是,從限電限產出現的三個主要原因分析,四季度我國內外需可能同時出現減弱,而雙控和煤炭短缺的因素雖短期內將持續,但隨著各級政府以更精細化的方式進行管理,情況也會有所好轉。因此原材料價格將出現回落。
限電限產與雙控考核密切相關
事實上,我國的能耗雙控由來已久。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十四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要分別降低13.5%、18%。同時,2021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提出: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
“十一五”“十二五”時期,我國把單位GDP能耗降低作為約束性指標推進節能減排。在這期間,節能工作取得重要進展,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能效水平大幅提升,但與此同時能源消費總量卻大幅增長。為此,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行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即在控制能耗強度的基礎上,堅決控制能源消費總量,並按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設定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控制目標,對各級地方政府進行監督考核。
2017年1月,國務院釋出《“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明確要求到2020年單位GDP能耗比2015年降低15%,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
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劉曉寧等釋出的研報顯示,從實際完成情況來看,“十三五”時期,我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了50億噸標準煤以內(49.8億噸),但單位GDP能耗僅降低13.2%,且從各省的能控情況來看,部分省份未完成能控目標,仍有較高的節能減排壓力。根據國家統計局釋出的《2020年分省(區、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率等指標公報》,2020年,內蒙古、遼寧、浙江、安徽、河南、廣西和雲南的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甚至出現正增長。
2020年浙江的限電限產曾引起大家關注。2020年12月11日,浙江省主要領導主持召開了全省能源“雙控”“減煤”攻堅電視電話會議,聽取浙江發改委關於能源“雙控”“減煤”任務方案的通報,對攻堅行動進行再部署、再落實。隨後,浙江義烏、金華、溫州等地的多家企業接連收到停電、停產的通知。義烏路燈甚至一度關停。
進入2021年,儘管目標任務年初早已鎖定,但是年中的統計資料卻不樂觀。國家發改委在8月例行新聞釋出會上直接點名:青海、寧夏、廣西、廣東、福建、新疆、雲南、陝西、江蘇9地上半年能耗強度同比不降反升。此外,還有10個省份的能耗強度降低率未達到進度要求,全國節能形勢不容樂觀。
問題究竟出在哪個環節?
“今年的能耗強度要求沒有加碼。”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羅志恆告訴第一財經記者,2018年要求單位GDP能耗下降3%以上,2019年要求下降3%左右,2021年同樣要求下降3%左右。
羅志恆分析,今年完成目標的難度客觀上有所增加的原因在於:一是產業結構變化。今年上半年,經濟執行依然表現出較強外需拉動的特點,中國承接了境外生產,出口超預期帶動工業部門為主的第二產業發展較快,而第二產業單位耗能高。與此同時,由於疫情反覆等原因,第三產業恢復較慢,過去透過發展第三產業降低能耗的方式受阻。2021年上半年第三產業GDP佔比為55.7%,較2020年的56.8%有所下降。這種產業結構變化客觀上造成能耗壓降難度大。二是邊際成本遞減,意味著即使面臨相同的目標,降低能耗的成本也會增加。
“能耗雙控是一個持續執行的長期政策。由於地方政府在今年前期執行進度顯著偏慢,時間僅剩一個季度,因此選擇突擊完成。”羅志恆說。
9月11日,國家發改委印發《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下稱方案)提出:強化考核結果運用,考核結果經國務院審定後,交由幹部主管部門作為對省級人民政府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對考核結果為超額完成的地區通報表揚,並給予一定獎勵;對未完成能耗強度降低基本目標的地區通報批評,要求限期整改;對進度嚴重滯後、工作不力的地區,有關方面按規定對其相關負責人實行問責處理。
一位地方經濟部門官員對第一財經表示,“這次限電突然爆發,集中在9月下旬,正在三季度末考核期,不是巧合。”
那麼從這個角度而言,四季度乃至今後幾年的雙控形勢,具有一定的持續性。
漲價反應何時消退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8月CPI(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8%,漲幅比7月回落0.2個百分點;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上漲9.5%,環比上漲0.7%。8月PPI與CPI剪刀差達到8.7個百分點,繼續刷新歷史新高。這意味著,價格傳導過程不通暢,中下游企業正在承擔較高的成本上漲壓力。而一些原材料在9月出現了更大的漲幅。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與環境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衛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雖然短期來看,限產限電等措施讓中下游企業承壓,但這種影響不會長期持續。1月至8月,全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速僅為2.9%,較1月至6月7.8%的增速出現明顯下降。這背後是水泥、鋼鐵等高耗能產業面臨的產能過剩。上半年,國際上許多國家因為疫情防控政策收緊,鋼鐵等產品無法自產自足,因此使得中國的外需旺盛。而隨著全球疫情的緩解,高耗能行業和產品的需求也會下降。當中國的內外需求同時減弱時,原材料價格將會回落。
“在落實雙控目標的過程中,一方面,當前部分地區的做法行政化色彩較濃,應該建立連續性、穩定性和可預見性的標準來限制企業的不當用能行為。另一方面,各區域、各行業、各企業的情況有差異,不宜採取簡單粗暴的‘一刀切’辦法。各級政府應把促進節能減排和加快能源結構調整作為主要抓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能耗強度和能源消費總量的問題。”王衛權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焦鋒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方案》中有兩個要點值得關注:一是鼓勵可再生能源消費,《方案》提出對超額完成激勵性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的地區,超出最低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的消納量不納入該地區能源消費總量考核。二是強調能耗強度要大幅下降。國家繼續將能耗強度降低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的約束性指標,合理設定能源消費總量指標,並向各省分解下達能耗雙控五年目標。
“針對國家層面剛提出的這個方案,各地方還沒來得及出臺具體的細則,所以導致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消費混為一談。預計到今年年底,應該會按照新方案統一計算。也就是,拓寬可再生能源的用能空間,同時加快技術改造、迴圈利用和產業結構調整,產能也會隨之釋放。因此我們認為,雙控政策對於經濟執行波動性的影響是比較短期的。”郭焦鋒說。
另一個導致限電限產的重要原因是電力供應緊張。
9月29日,國家發改委就今冬明春能源保供工作答記者問時表示,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做好冬季電力保供。必須堅持“限電不拉閘”,科學安排有序用電,嚴格落實有序用電,嚴禁拉閘限電。部分時段必須堅持民生優先,統籌協調好保障民生用能和部分工商業生產用能的關係。為此,我們組織各地和煤炭、電力、天然氣供應企業建立了可中斷調峰使用者清單,制定了壓減預案,必要時科學有序實施“壓非保民”,既要兜住民生用能底線,也要把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降到最低。
針對煤炭短缺問題,國家發改委同日回應稱,今年以來,受我國經濟持續恢復和國際大宗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我國煤炭消費超預期增長,供需偏緊。今冬明春採暖季煤炭消費將繼續保持增長,透過進一步增加產量、增加進口、動用儲備資源和社會庫存,煤炭供應是有保障的。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雙控因素方面考慮,限產限電可能會持續到年底,目標任務完成仍然艱鉅;從電力因素方面考慮,電煤的供應量和價格取決於政府的調控力度,現在發改委等部門已經採取了多方面舉措,供需緊張的局面應該很快就會好轉。
(實習記者章從餘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