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夏天,我第一次在莘莊訓練基地見到了劉翔的師父孫海平。拿著一個小本子,戴著墨鏡,穿著一件口袋很多的馬甲。
製片人說,先不要拿機器,先去看他們訓練,去找故事。從那開始,每天,我就往田徑館跑。
那個時候,為了瞭解一些跨欄的基礎知識,我就在隊員訓練後向師父討教。這個技術動作為什麼這麼做?藉助這個器械是要達到什麼訓練效果?那刻,師父的嘴角是上揚的,語言是滔滔不絕的,面容是綻放的。讓人印象深刻。
我曾問師父,您在訓練時一點也不兇,您平時都不會發脾氣麼?他說,其實他脾氣很爆的,但是,他一般不發火,一發就是個大的。
我也曾問師父,您平時有什麼愛好?他帶我們去了他的家。我看到院子裡養了很多植物。師父說,他感覺養花就像培養運動員一樣,看著他們一點點成長,滿心的歡喜。
師父還喜歡所有與速度有關的專案,比如摩托車。
我當時就在想,是什麼能讓一個人堅持到現在?43年了,那是怎樣的一種熱愛?
師父說,小時候他就是太調皮了。家裡人工作太忙,沒時間管他。體校管吃管住,都有人管,正好!
那年,孫海平報了兩個專案,一個是水球,一個是田徑。偏偏田徑隊的錄取通知早到了兩天。師父說,如果不是這樣,他就去練水球了。
那個年代,運動員都是苦練,師父說,如果自己成績不好,只以為是練得時間不夠,就加倍練。就這樣,把腳練傷了。1978年,22歲的孫海平退役了。
但從此,他也和跨欄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教練的崗位上,他已經工作了43年。
2018年,孫海平到了退休年齡,但他一直沒有離開上海田徑隊的教練崗位。
從2004年雅典奧運會開始,劉翔像一股旋風,一塊接一塊地拿下世界大賽的金牌,世界紀錄被他一個人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整理。但在劉翔之後,再沒有一箇中國選手到過他的高度。為了再次攀上這座高峰,孫海平一直都在尋找新的苗子。
秦偉搏,9歲開始練習跨欄。他的特點是欄間節奏快。15歲那年,他被孫海平選進了國家跨欄集訓隊。
但是進隊後不久,因為一次意外受傷,秦偉搏陷入了傷病的泥潭。越是害怕受傷、越是發力方式不對,反而增加了受傷的風險。再次受傷,更加小心翼翼,惡性迴圈。
為了把秦偉搏拉出來,孫海平想盡了辦法。不僅訓練方式量身定製,訓練器材也自己去設計,讓工廠去定做。但問題總是在不經意的地方又冒出來。這才有了之後的崇明之行,才有那句“教練手裡有鑰匙,但只有你能開那扇門”。
這兩年裡,這就是我看到的師父,一個不忘初心的、不斷想出新招的老教練,還有兢兢業業的很多人。
領隊文軍說,他也曾是一名跨欄運動員。每年都要做幾次這樣的夢,夢到又回去訓練了,又備戰全運會了,進了決賽又忘帶釘鞋了。
助教周斌說,劉翔奧運奪冠的那年,他是劉翔的隊友。中國跨欄運動員站在世界最高領獎臺,真的是奇蹟!
體能師張志遠說,自己打籃球經常受傷。後來做體能師,就是為了幫助運動員預防傷病、克服傷病。
感謝師父孫海平。感謝國家跨欄集訓隊的所有人,領隊文軍、孫旻婧、助教周斌、體能師張志遠、科技助理何俊良、隊醫胡昊、劉申洪。
因為你們,才有了這部關於熱愛和執著的紀錄片。
最後,我想對現在的秦偉搏,還不到19歲的秦偉搏說,繼續奔跑吧!
我們九月西安見!明年亞運會見!大後年巴黎奧運會上見!
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
潘德祥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