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只有劉長春一人參賽。到1936年柏林奧運會,中國派出了69名運動員參賽,其中包括兩名女運動員。雖然整體表現不佳,所有參賽選手只有撐杆跳高的符保盧一人進入複賽,其他都在預賽中失利,但發展勢頭是很好的。可惜僅僅一年以後,抗日戰爭爆發,中國的體育事業陷入停滯。八年離亂,參加1936年奧運會的中國健兒共有六位以軍人的身份壯烈殉國,在東京奧運會正在舉行的今天,緬懷他們的事蹟,絕不是沒有意義的。
參加1936年奧運會的中國足球隊
參加1936年奧運會的中國足球隊中,有一位外號“黑炭”的球員陳鎮和。他是印尼華僑,祖籍廈門,大學就讀於上海的國立暨南大學。陳鎮和是個典型的富二代加“新上海人”,英語、國語、上海話都很好。他打的是邊路,速度很快,人送外號“飛將軍”。
“黑炭”陳鎮和
(1910-1941)
陳鎮和以主力身份參加奧運會,以0比2輸給英國隊。回國後,他參加國軍,成為一名飛行員,參加抗戰屢立戰功。1941年陳鎮和駕駛的伊-153戰機在甘肅安西縣因發動機超負荷運轉不慎墜地,壯烈殉國,年僅31歲。當時還有媒體報道,說陳鎮和是在江陰轟炸日本戰艦時被高射炮擊中。蘭州和江陰差之千里,不得不說當年的報紙,有時候也是寫到哪裡算哪裡。
陳鎮和殉國的新聞報道
陳鎮和戎裝照
陳鎮和
參加柏林奧運會中國足球隊的球員徐亞輝,和陳鎮和是廈門同鄉,陳鎮和踢左邊鋒,徐亞輝踢右邊鋒,他們一同在廣東航校學習,同期畢業。但徐亞輝參加完柏林奧運會後留在德國學習無線電技術,沒有回國加入空軍。這支球隊中的另一名球員外號“銅頭”的譚江柏,回到祖國後也參軍抗日,遠赴雲南,擔任華僑12運輸大隊隊長,負責在滇緬公路運輸抗日物資。抗戰勝利後譚江柏定居香港,他的兒子是香港著名歌星譚詠麟。
服役時的譚江柏
譚江柏(左)、譚詠麟(右)父子
柏林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唯一一名進入複賽的選手——撐杆跳高名將符保盧,也參加了空軍,也在抗戰中壯烈犧牲。
符保盧
(1914-1943)
符保盧1914年出生于吉林濱江,在哈爾濱長大,是中俄混血。他的父親是印書局的職員,母親是俄羅斯後裔。“保盧”這個名字應該是外國名字“保羅”的另一種音譯。1930年符保盧還是16歲的中學生,就在東三省運動會上榮獲撐杆跳高冠軍。後考入上海暨南大學,仍然從事撐杆跳高專案。
1933年在南京舉行的第五屆民國全運會,19歲的符保盧代表上海參賽,創造3.75米的撐杆跳高全國紀錄。1935年符保盧在上海舉行的第六屆全運會又創造了3.9米的新紀錄並奪得金牌。1936年為參加第11屆奧運會而舉辦田徑訓練班的測試中,他又創造4.15米的全國新紀錄,這一記錄保持了20年,直至1956年才被蔡蘆墅打破。
1936年8月在柏林舉辦的第11屆奧運會,符保盧預賽跳過3.85米,進入複賽。這也是唯一一名進入複賽的中國運動員。當天下午,毛毛雨下個不停,臨時借用的杆子(在這屆奧運會賽場上,中國代表團竟然連一根撐杆跳的竹杆都沒帶。每次比賽前,符保盧都要向一個日本運動員借一根訓練用的舊竹杆)不順手又打滑,符保盧未能取得好成績。
符保盧(右一)主演的電影《海葬》
符保盧1933年參加電影《海葬》的演出,在上海灘頗有名氣。1937年國家處於危難時刻,符保盧毅然參加空軍,同年在空軍軍官學校第十二期驅逐機組畢業。任空軍第四大隊少尉三級飛行員。符保盧是第一批留學美國的學生,高階班接受P-39戰機訓練,受訓畢業返國後,派任空軍第四大隊,飛美新P-66型戰機。此時,正好美國十四航空隊成立,航空委員會應陳納德將軍要求,派中國飛行員前往支援,符保盧等共有24位飛行人員,被派往美十四航空隊服務。在與日寇空軍戰鬥中,曾擊落3架敵機。1943年7月8日,符保盧在陪都重慶巴縣白市驛機場附近接受P-40戰機訓練,於轉彎時失速墜地,以身殉職。
符保盧戎裝照
符保盧和陳鎮和都是空軍,而當年中國代表團中最為悲壯的,莫過於拳擊隊。他們四名參賽運動員王潤蘭、靳貴第、靳桂和李夢華,集體在抗戰中為國犧牲,在中國體育史上譜寫了氣壯山河的史詩。
王潤蘭又名王永蘭,1913年生於河北省饒陽縣一個富裕的鄉紳之家,是7個兄弟姐妹中的老大。他從小喜歡武術,但父親要他經商。不堪父親的禁令,王潤蘭離家出走,報考了時任河北省主席兼32軍軍長的商震在北平舉辦的河北軍事政治學校,投筆從戎。王潤蘭身高一米八幾,體格健壯且有良好的武術功底,很快被選入商震創辦的西洋拳擊隊學習拳擊,被稱為軍中“拳王”。
商震
1936年,中國體育代表團在上海申園健身房(今膠州路昌平路靜安工人體育場)進行拳擊選拔賽。第32軍西洋拳擊隊全體南下參加選拔賽,王潤蘭、靳貴第、靳桂、李夢華四人過關斬將,包攬了四個奧運會參賽名額。商震資助了5000元,又在赴柏林之前批准王潤蘭等4人到上海接受為期一個月的集訓,請了英籍拳師比爾•丁格爾和上海精武會的中國拳師陳漢祥進行專業指導。
在上海集訓的中國拳手
但王潤蘭等人的奧運之旅卻充滿了坎坷。賽前體檢,李夢華、靳桂沒有過關,被取消比賽資格。王潤蘭參加的是重量級,在和荷蘭選手福特的比賽中,他打得十分頑強,最後一局被對手打裂上嘴唇,血流滿面,但他一直堅持到終局,依然屹立不倒。雖然被媒體讚譽為“中國硬漢”,但比賽還是輸了。
當時報紙對王潤蘭奮戰到底的報道
憤憤不平的王潤蘭決心要在下屆奧運會一雪前恥,畢竟當時他才23歲。但抗戰的爆發擊碎了王潤蘭的冠軍夢。他回國後在第32軍某部任排長。1937年參加漳河保衛戰,連續奮戰4晝夜,戰至10月21日拂曉,王潤蘭所在連隊傷亡殆盡,陣地上只剩下他和十多名負傷的兄弟。數輛日軍坦克攻上陣地時,身負重傷躺在戰壕裡的王潤蘭抱著集束手榴彈和幾名身綁炸藥的戰士一起撲向日軍的坦克,英勇犧牲。王潤蘭後被國民政府授予“民族英雄”的稱號。王潤蘭犧牲時只有24歲,離家時兒子王樹芳5歲。因為王潤蘭是國軍,後來他留下的獎牌、獎狀都燒燬了。直到近年,王樹芳才從各種渠道蒐集父親的遺物,此時距離王潤蘭犧牲已經過去很多年了。
王潤蘭之子王樹芳
王潤蘭的隊友靳貴第是河北省靈壽縣人,出身貧苦,自小習武,臂力過人。17歲入伍編入第32軍。在柏林奧運會上,靳貴第遭遇英國中量級拳擊冠軍希瑞姆頓,因裁判誤判而惜敗於對手。盧溝橋事變後,當時第32軍駐紮在邢臺一帶,在接到抗日前線作戰的命令後,靳貴第將隨軍的妻女送歸原籍,當時女兒不滿4歲。1937年底,靳貴第在河南安陽保衛戰中犧牲,也是身綁炸彈炸日軍的坦克。
商震的32軍在抗戰中
另兩名參賽選手靳桂和李夢華,沒有留下太多的記載,只知道靳桂犧牲於臺兒莊戰役,而李夢華遲至1938年仍在抗日前線殺敵,此後沒有他的資訊,想必已為國捐軀。參加柏林奧運會的運動員大多來自上海、香港的富裕之家,而四位拳擊運動員是來自華北農村地方部隊的軍人,所以他們留下的照片、檔案少而又少。為國犧牲的足球隊員陳鎮和在參軍時作了一首詩:
男兒莫惜少年頭
快把鋼刀試新仇
殺盡倭奴雪舊恥
誓平扶桑方罷休
在奧運會舉辦之際,特以此小文緬懷這幾位為國捐軀的先烈。他們的英雄事蹟永垂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