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經河北平山縣的滹沱河,在太行山深處拐了個彎,環抱起一個靜謐的村莊——西柏坡,這裡就是中國革命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
村子裡有間十幾平方米的普通農家小屋,曾經作為中央軍委的作戰室,如果沒有標識牌,很難有人會想到國共兩黨之間驚心動魄的生死大決戰,中國革命戰爭史上一幅幅氣勢磅礴、波瀾壯闊的畫卷就是在這裡謀劃繪就的。
七十三年前,從這間低矮的作戰室裡,一封封電報透過電波傳到了遼瀋、淮海、平津前線,黨中央在這裡指揮了規模空前、意義重大的三大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的142天裡,作戰室共發出408封電報,指揮前線將士共殲滅國民黨173個師,合計154萬餘人。
人民解放軍以橫掃千軍如席捲之勢,創造了平均一天戰勝敵軍近一個師的戰爭奇蹟,打出了一個新中國。周恩來曾風趣地說:“我們這個指揮部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指揮部,我們一不發人,二不發槍,三不發糧,天天發電報,就把國民黨打敗了。”
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後,經過一年的作戰,戰爭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人民軍隊不僅殲敵112萬人,而且自己的總兵力增加了近70萬,發展到190多萬人。中共中央當機作出決策: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中共中央選擇地處中原的大別山作為主要突擊方向,於是有了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三路大軍挺近中原之戰。當年11月,三路大軍布成“品”字形陣勢,縱橫馳騁於黃河以南、長江以北、西起漢水、東迄大海的廣大地區。它們互為犄角,以鼎足之勢,緊逼國民黨的長江防線,直接威脅南京和武漢。
1948年3月23日,毛澤東率中央機關和人民解放軍總部東渡黃河後進駐西柏坡,人民解放戰爭進入奪取全國勝利的決勝階段。當時,國民黨軍隊士氣低落,戰鬥力不強,不得不放棄“全面防禦”而改為“重點防禦”。黨中央和毛澤東審時度勢,當機立斷,選擇首先在東北展開戰略決戰。
毛澤東把大決戰的首戰選在東北,主要考慮東北人民解放軍實力雄厚,而且有著鞏固的後方。東北戰場的決戰從哪裡打起?當時有兩種選擇——長春和錦州。毛澤東果斷決定攻打東北國民黨守軍的致命之地——錦州。林彪對攻打錦州卻顧慮重重。1948年9月7日,中共中央電告林彪、羅榮桓、劉亞樓,要在九、十兩月或再多一點時間內殲滅錦州至唐山一線之敵,並攻克錦州、榆關、唐山諸點。10月10日,再次電告林、羅、劉:“你們的中心注意力必須放在錦州作戰方面,求得儘可能迅速地攻克該城。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達到,只要攻克了錦州,你們就有了主動權,就是一個偉大的勝利。”在黨中央和毛澤東一封封標有AAAA級的電報催促下,林彪才決定攻打錦州。從9月12日到11月2日,遼瀋戰役歷時52天,殲滅國民黨精銳部隊47.2萬人,解放了東北全境,從此全國的軍事形勢出現了一個新的轉折點。
遼瀋戰役結束後第十二天,毛澤東撰寫了題為《中國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的新華社評論,信心滿滿地說:“只需從現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遼瀋戰役剛結束,作為南線決戰的淮海戰役便打響了。最早提議發起淮海戰役的是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粟裕。
他曾兩次致電中央軍委,建議暫緩渡江,分兩個階段進行淮海戰役。中央軍委最終採納了粟裕的建議,於1948年11月9日覆電粟裕等:“應極力爭取在徐州附近殲滅敵人主力,勿使南竄。”這是一個重大的決策,把原來僅限於兩淮、海州地區的作戰,擴大到了徐州、蚌埠,“小淮海”變成了“大淮海”。中原野戰軍突然攻克安徽宿縣,標誌其開始與華東野戰軍協同作戰。隨後成立了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的總前敵委員會,鄧小平任書記。兩大野戰軍在統一領導下協同作戰在我軍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毛澤東曾說:“兩個野戰軍聯合在一起,就不是增加一倍力量,而是增加好幾倍的力量。”淮海戰役從1948年11月6日發起,至1949年1月10日結束,經過三個階段66天緊張艱苦的戰鬥,殲敵55.5萬人,創造了中外戰爭史上的奇蹟。
淮海戰役鏖戰正酣,平津戰役已在11月29日拉開戰幕。林彪率領東北解放軍揮師入關,按照中央軍委“先取兩頭、後取中間”的原則,首先攻克西線的新保安、張家口。在東線,1949年1月15日,全殲天津國民黨守軍13萬餘人。
經過解放軍和中共北平地下黨的耐心工作,傅作義率部接受改編,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勝利結束。
平津戰役歷時64天,殲滅或改編國民黨軍隊52萬人。北平這個千年古都被完整地儲存了下來。三大戰役基本上摧毀了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為中國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1948年12月30日,毛澤東在新華社新年賀詞中發出“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偉大號召。
1949年4月20日夜至21日,由以鄧小平為書記的渡江戰役總前委統一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發起渡江戰役。在長江岸邊,佈滿了木帆船、漁船等各種船隻2萬餘條,都是老百姓一條一條湊出來,援助解放軍的。在人民群眾的支援下,百萬雄師分三路強渡長江,國民黨苦心經營3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頃刻瓦解。4月23日,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延續了22年的國民黨反動統治宣告覆滅。
本文作者:武延超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資訊資料館 副研究館員
編審專家:
武市紅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四研究部副主任 研究員
張秀娟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資訊資料館副館長 研究館員
梁 營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機關黨委副書記
編輯:王亭雅
主編:陳曦 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