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現代常規戰爭而言,子彈、小型爆炸裝置是標準的必備武器。時至今日,世界各地的許多士兵仍然會採用刀具作為近戰武器、日常使用工具。
但在戰場上,工兵鏟的作用可能會更大些。一些人可能不相信鐵鍬在歷史上會是一種武器。
是的,不是工兵鏟,而是鐵鍬。
鏟子在過去的用途有很多,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中作用很大。
它不是最有效的近戰作戰武器,但是卻是最方便的武器工具。雖然刺刀在戰場上的傳說居久不下,但在今天,刺刀的重要性已不如以往。而鏟子則是一種更方便、更多面的武器。它有一定的重量,它不僅可以用來削傷敵人,也可以用來拍、擊打敵人。在戰鬥時,它能很容易劈開敵人的脖子、肩膀。
在塹壕戰中,大部分的戰鬥都是在敵對的戰壕裡進行的。突擊隊通常會用手榴彈和槍來清理部分戰壕。當需要和散兵作戰時,較長的步槍和刺刀在狹窄的戰壕裡作用不大。即使是戰壕刀,都沒有所需的力量和打擊範圍。而有些人就會使用那些他們用來挖戰壕的工具作為武器使用。這些挖戰壕的鐵鍬在這種情況下突然就變成了保衛戰壕的致命武器。
原本用來切開樹根的鋒利的刃,能輕易劃開敵人的脖子。而它的重量也成為折斷敵人骨頭的優勢。如果說,刺刀是槍支與長矛的接班人,那麼鐵鍬就是戰斧和棍棒的混合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鐵鍬的表現非常出色。在戰爭過程中,出於許多目的,鏟子是士兵們的一個重要工具。其中最主要的一個作用就是挖戰壕,畢竟一戰就是以塹壕戰而聞名。
鐵鍬通常被士兵們裝在麻袋裡,它在士兵的日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鐵鍬也可以用作武器,也就是我們上述所說的,可以用作攻擊武器。鐵鍬作為戰爭時的重要工具,不僅僅用於一戰。在羅馬軍團時期,它就是重要的戰爭工具,挖掘防禦工事少不了它。拿破崙戰爭的圍攻戰術就是使用鐵鍬和鎬來挖掘戰壕。我國的古代,不管是戰爭還是挖河引渠,鐵鍬都是最主要的工具。
在1869年,丹麥的軍官Mads Johan Buch Linnemann發明了第一個真正現代化的工兵鏟。在1870年,它獲得了專利,並提供給丹麥軍隊使用。在第二年,它被奧地利軍隊採用,Linnemann在維也納建立了一家工廠專門來生產工兵鏟。後來它被德國、法國、羅馬尼亞和俄羅斯引進使用。
但是在這幾個國家中,只有俄羅斯承認Linnemann的專利權,付給了他三萬盧布,訂購了6萬把鏟子。俄國人將其稱之為MPL-50,也就是50釐米的小步兵鏟。直到今天它依然被俄羅斯使用。這把小鏟子還可以用作斧頭、錘子、船槳、煎鍋。
到一戰的時候,有為專門為步兵設計的鏟子。它的樣式也比較多,有短直柄、T型手柄、D型手柄以及其他設計。這個時期英國的鏟子分為兩部分設計:金屬頭和木柄。在金屬頭中間有個圓孔,可以把木柄塞進去使用。木柄塞進去之後,它就成了一個鎬頭,可以挖戰壕、挖廁所、墳墓等。
因為步槍和刺刀太長而無法在戰壕中發揮出效果,所以鏟子也經常作為近距離戰鬥的輔助武器使用。從1915年開始,士兵們會定期將鏟子兩側的打磨鋒利,以用作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鏟子出現了摺疊的設計。
在1938年,德國出現了一種Klappspaten摺疊鏟。它是所有此類現代鏟的前身,包括1943年的美國鏟。摺疊鏟的設計越來越受歡迎,成為步兵的標配裝備,而且也易於攜帶。
工兵鏟也可作為輔助武器。一些工兵鏟在鏟子的兩側會打磨鋒利,用作切割工具或武器。它的刀刃足夠堅固鋒利,可以切割肉和骨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和蘇聯軍隊之間的近距離戰鬥中就使用了工兵鏟。其中比較著名的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肉搏戰。
在現代,美國陸軍的摺疊鏟已經從直柄的單折鏟演變為全鋼結構的D形手柄三折設計。最新的輕質塑膠三折設計比全鋼的三折設計重量輕了30%。
蘇聯的Spetsnaz部隊使用的是標準的短柄俄羅斯工兵鏟。它主要作為武器使用,士兵也會經過訓練。
加拿大也有一種修斯鏟,也被稱之為盾鏟,是一戰期間加拿大步兵的裝備之一。在他1913年被設計並申請專利。它與一般工兵鏟不同的是,修斯鏟結合了鐵鍬和盾牌的功能。在1914年的時候,25000件修斯鏟被運到歐洲供加拿大第一師使用。但是它的效能卻不理想。它的鏟片抵擋不了小口徑的子彈,而且它的重量較重,攜帶不便,剷刀上的孔無法挖掘。
也因此,加拿大和英國的一些高階軍官拒絕在戰場上使用這種修斯鏟。最終這些鏟子被回收,但只回收了1400美元,遠低於最初的合同價格,合同價格每支修斯鏟是1.35美元。
雖然修斯鏟被軍方不看好,但仍有一小部分加拿大狙擊手繼續使用這種工具。
就任務的性質而言,這些工具可以用於作戰、挖掘。在現代,除了軍方用於各種軍事目的外,生存愛好者、露營愛好者、徒步旅行者以及其他戶外團體都喜歡用這種摺疊鏟。現代的鏟子都是可摺疊的,並使用鋼、鋁以及其他輕金屬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