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70年代尼克松訪華後,中美關係向好,本世紀特朗普上臺以後,中美關係交惡。而拜登繼任以後,中美關係改善的幅度依然很小。如今,美國對中國實行了全方面的打壓。企圖在政治上孤立中國,科技上與中國進行切割,經濟上對中國開展貿易戰,而軍事上則不斷在南海地區對中國進行挑釁,還要拉中國加入核軍控談判。在新冠肺炎疫情問題上,為中國處處設定障礙,包括對中國疫苗和中國新冠病毒的溯源工作進行抹黑等。
為此,不少人擔心,中美之間難免有一戰,甚至有一些人向中國提出了一些建議,以遏制美國的囂張氣焰,防止美國對中國升級軍事挑釁,甚至在其他方面繼續對中國施加更大的壓力。而聯合國前副秘書長沙祖康則建議中國應該改變使用核武器的政策。
中國改變核武政策可改變當前被動局面
之前,中國表示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但是沙祖康建議,這種政策應該有條件的改變,例如對美國就不應該使用這種政策,特別是在美英澳聯合生產核潛艇的情況下,中國改變使用核武政策的必要性更加突出。
不少人都認為中國改變核武政策可以提高威懾力,能使中國發展經濟的外部環境更加穩定。對美國改變用核政策以後,其他國家也會重新審視對華政策,從而避免各方關係激化而導致中國進一步調整核武政策。
在美國將中國定義為全球戰略競爭對手、並不惜一切代價和不擇手段對中國進行打壓時,中國改變核武政策確實存在現實需求,但是中國果真改變核武政策,那麼帶來的影響,有可能是中國所無法預料以及無法掌控的。
中國調整核武政策蘊含無限危機
中國的鄰國印度、巴基斯坦、朝鮮都已經擁有核武器或具備研發核武器的能力。澳大利亞也要擁有核潛艇,如果中國放開使用核武器的限制,那麼在美國的宣傳下會有更多的國家對中國產生擔憂,結果競相研發或擁有核武器,也會給美國在中國周邊國家部署更多的核武器帶來機會。
結果導致中國在提高威懾力的同時,也導致安全環境惡化,遭受核武攻擊或核汙染的風險加大,很有可能給日本擁有核武器製造機會。日本已經掌握了使用核材料的技術,在這種情況下,很可能在美國的支援下很快擁用核武器。
原本中日曆史上就有多次發生不愉快關係的經歷,日本長期覬覦中國的領土,公開表示釣魚島屬於日本,如果日本有了核武器,那麼必然會助長日本的野心,難免會再次發生中日戰爭,中國的經濟發展必然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會停止不前一段時間。
所以說,任何一項國策的改變都必須充分考慮利弊,而不能只圖心情愉快,不冷靜的後果往往是巨大的。中國具備了核武器,就具備了很好的威懾力,因此沒有必要在核武政策方面做重大調整。
真正的實力是戰爭的後勤保障能力,而這一能力需要很好的經濟發展水平來支撐,因此中國現在提高經濟發展水平,重視開放與合作,就是在提高威懾力。
(免責宣告:本文內容為原創著作,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告知,部分訊息參考來源:福建日報、環球網、國際旅遊島商報、國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