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神經末梢
隨著人民解放軍突破長江天險,以摧枯拉朽之勢南下殲敵,蔣介石劃江而治的美夢破滅了。
國民黨軍自感氣數已盡,紛紛北竄南逃,龜縮於中南、西南、華南、西北等地,採取了儲存實力、避免決戰的作戰方針,並隨時有向邊遠省份,甚至逃亡境外的可能。
面對這種情況,毛主席向全國人民和全軍指戰員發出了追殲殘敵的命令,號召人民軍隊勇猛追擊,“奮勇前進,逮捕一切怙惡不悛的戰爭罪犯。不管他們逃至何處,均須緝拿歸案,依法懲辦。特別注意緝拿匪首蔣介石”。
一、1949年1月,殘餘白崇禧一逃再逃,無路可逃,解放了中南大陸
對中南、西南之敵和華東、西北之敵,毛主席分別採取了述方針提出了和平解放綏遠的具體政策,由華北人民政府和傅作義將軍互派代表在北平談判,擬訂了《綏遠和平協議》草案,並於6月8日簽字生效。
7月,華北人民政府組成聯絡處進駐歸綏,協助董其武準備起義。
9月19日,董其武在全國勝利形勢的影響和中國共產黨政策的感召下,率綏遠軍政各界領導人與各民族代表共39人聯署通電起義。至此,華北全境獲得解放。
- 華南方面:退據福建及東南沿海島嶼之敵統山東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陳誠指揮,其中舟山防衛司令石覺的3個軍6萬餘人防守舟山群島,福建省政府主席兼福州綏靖公署主任朱紹良的第6、第8、第22三個兵團防守福建沿海及近海島嶼。敵之企圖是透過控制東南沿海地區及近海島嶼,屏障臺灣,待機反攻。由司令員葉飛、政治委員韋國清指揮的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於7月2日開始進軍福建,追殲殘敵。
對駐守福州的敵第6兵團共6萬餘人,我軍採取鉗形攻擊戰法,首先由兩翼插到敵側後,封鎖閩江口,切斷福廈公路,截斷敵人海上和陸上逃路,然後壓縮聚殲敵人。
8月11日,戰役發起。
16日,人民解放軍兩翼迂迴部隊攻佔連江、馬尾、長樂、福清等地,逼近福州市區當晚,敵棄城渡烏龍江南逃,分路向漳州、廈門、平潭逃竄。
17日,福州解放。隨後,人民解放軍展開追擊,敵除一部逃竄外,其餘均被我殲滅於福清、永泰以北,烏龍江以南地區,共計4萬餘人。
駐守漳州、廈門地區之敵為第8兵團和第22兵團一部約3萬餘人,另以3個軍約3萬人防守大、小金門飛人民解放軍第10兵團決心以第31軍攻取漳州,以第29軍一部攻殲廈門及其附近之敵,而後兩軍會合攻取廈門島9月19日。
漳、廈戰役發起,至25日,我先後攻佔同安、長泰、南靖、漳州等地,殲敵1.2萬人,漳州守敵向東逃竄。此時,人民解放軍已完全攻佔了廈門外圍陣地,對金、廈之敵形成了三面包圍之勢。
由於退守金、廈之敵達4.5萬人,兵力相對集中,人民解放軍決心集中兵力先攻廈門,再取金門經半個月準備後,於10月15日發起廈門戰鬥經兩大激戰,10月17日攻佔廈門,殲敵2.7萬餘人,殘敵向東南海島逃竄。
- 中南方面:為徹底殲滅白崇禧、餘漢謀集團,毛主席指示:“我對白崇禧及西南各敵均採取大迂迴動作,插至敵後,先完成包圍,然後再回打之方針。”黨中央決定成立第四野戰軍兼中南軍區,由林彪、羅榮桓、鄧子恢統一領導中南地區的工作。此時,白崇禧集團已撤退到湘南地區,企圖依託湘江、資水,構成一條半弧形的湘粵聯合防線,繼續阻我前進。
針對白崇禧的作戰特點和部署,人民解放軍採取遠距離包圍迂迴方法,以第13兵團為西路軍,取道沅陵、芷江直插百色、南寧,實行斷敵西退滇、黔的戰略迂迴任務,以第4、第15兵團和兩廣縱隊為東路軍,奪取廣州;以第12兵團為中路軍,首先在湖南衡陽、寶慶地區展開攻擊。
9月中下旬,西路軍和東路軍開始向敵攻擊,至10月初,將敵東逃廣東、西逃貴州的道路切斷。中路軍由正面展開攻擊,至10月11日,將白崇禧主力大部圍殲於祁陽以北地區,解放了寶慶、衡陽。東路軍兩個兵團於10月14日解放廣州,並對白崇禧集團的老巢廣西形成三面包圍的態勢。
白崇禧集團5個兵團及餘漢謀殘部,總兵力近20萬人,退據廣西后,企圖以桂林為中心,沿湘桂路及其兩側組織防禦。人民解放軍以第13兵團為西路,迂迴百色、果德,斷敵入滇退路;以第4兵團為南路,西進鬱林(現玉林)、博白一線,阻止敵人經雷州半島逃向海南島;以第12兵團為北路,沿湘桂線南下圍殲敵人於南寧、果德地區、在“決不讓敵人跑掉”的口號下,人民解放軍奮勇追擊,於l1月初發起戰役進攻,12月4日解放南寧,14日攻佔鎮南關(現友誼關),共殲敵17萬餘人。解放了中南大陸,併為渡海作戰,解放海南島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1949年底,一部分國民黨軍企圖東“傷”再起,順勢療傷,解放了全島
1949年底,中南大陸國民黨殘餘部隊已被人民解放軍徹底殲滅,但華東、東南沿海各大小島嶼仍蝟集一部分國民黨軍,特別是海南島更有薛嶽兵團5個軍10萬兵力之眾。為徹底乾淨地殲滅佔據各島敵軍,粉碎蔣介石企圖以所謂“立體防禦”憑險固守,把沿海各島當作反攻大陸的跳板,重整軍備、捲土重來的迷夢,毛主席命令人民解放軍越海奪島,堅決殲滅守島之敵。
在20多年的革命戰爭中,人民解放軍基本上都在內陸進行作戰,對渡海登島作戰沒有多少經驗,也沒有足夠船隻運載登陸部隊,更沒有強大的海、空力量作配合,而敵人有海空軍環島巡邏和海上封鎖,可憑險固守。
針對渡海登島作戰的不同特點,人民解放軍積極進行作戰準備,創造了渡海登島作戰的一系列戰法,先後解放了舟山群島、海南島等島嶼,並發動了金門戰鬥、登步島戰鬥等解放島嶼的戰鬥。
在解放島嶼的過程,人民解放軍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經過少數戰鬥的失利後,確立了正確的戰役指導,充分作好戰役準備,嚴密組織航渡,創造性地完成了越海奪島的戰鬥任務。
- 金門戰鬥。第10兵團解放廈門後,領導精力主要用於城市接管,僅以第28、第29軍各一部共7個團的兵力,在第28軍首長指揮下,擔仟攻擊大金門島的任務;以第31軍一部奪取小金門島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第2R軍2個團又1個營、第29軍1個團,於1949年10月24日夜發起金門戰鬥,途中遭敵炮火攔擊,受到部分傷亡,船隊已無法保持隊形。
25日2時許,各船在龍口、古寧頭附近陸續靠岸。各部在“有幾個人打幾個人的仗,不等待,不猶豫,向裡猛插”的戰術要求下,分頭向敵勇猛攻擊,大膽穿插。此時,敵援軍第12兵團之第18軍到達該島加入戰鬥,協同守軍向我實施連續反擊。因渡船擱淺,遭敵破壞,後續部隊無船可渡,經多方蒐羅船隻,僅得運送4個連的兵力加入戰鬥。我登陸部隊處於敵眾我寡、孤立無援的境地,苦戰三晝夜。
至27日,我登陸部隊9086人大部英勇犧牲,部分傷病員被俘,遭受了重大損失,此戰,由於指揮員麻痺輕敵,準備不足,對渡海登島作戰的特點和困難認識不足,組織指揮又不嚴密,倉促發起戰鬥,結果導致慘敗.在我軍作戰史上留下了深刻的教訓。
廣西戰役結束後不久,第四野戰軍決定以第40、第43軍配屬加農炮、高射炮各1個團與工兵一部,共10餘萬人,組成渡海作戰兵團,由鄧華、賴傳珠統一指揮,集結雷州半島,準備解放海南島。
1950年3月,人民解放軍採取“積極偷渡、分批小渡與最後登陸相結合”的戰法,先後兩次偷渡成功,使島上我軍增加了約1個師的兵力,為主力登陸作戰創造了條件。
4月16日19時,登陸兵團主力分東西兩路橫渡瓊州海峽,17日,突破敵人的所謂立“立體防線”,隨即向縱深發展。
在我瓊崖縱隊配合下,戰至5月l日,解放了全島,敵大部由榆林港等地登艦逃往臺灣。
- 解放舟山群島 舟山群島包括定海本島和岱山、金塘、六橫等大小300餘個島嶼,守敵為舟山防衛司令石覺所部第75、第87 ,暫編第1軍等3個軍10個師約6萬餘人。我決定以第22軍並指揮第21軍之61師擔任攻佔舟山群島的任務,採取逐島攻擊的戰法,先取外圍,後取本島。
1949年8月18日,人民解放軍開始向舟山群島的外圍島嶼發起攻擊。戰至I1月6日,先後攻佔大榭、梅山、金塘、六橫、桃花等外圍島嶼30餘個,殲敵近萬人。但在11月3日的登步島戰鬥中,由於對敵據島頑抗及援軍迅速登島估計不足,遭到敵守軍、援軍和海空軍的聯合反擊,傷亡千餘人,被迫撤出戰鬥。正當我軍作戰準備就緒,即將發起解放舟山本島的戰鬥時,蔣介石為集中兵力固守臺灣,於1950年5月13日將舟山之敵秘密撤往臺灣。
19日,人民解放軍全部佔領舟山群島。
- 解放長山列島和閩南東山島 1949年8月I1日至20日,山東軍區一部和第24軍之第72師,在山東軍區首長的統一指揮下,解放了渤海灣的長山列島,殲敵1500餘人。與此同時,位於福建的第31軍、第32軍各一部解放了閩南東山島,殲敵20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