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大家好,我是藤校媽
今天是要來跟大家聊聊父母都來自於中國臺灣的華裔女性,吳弭,的故事。
一位非常可能打破200年來波士頓市長都是由白人男性擔任的傳統,成為美國東北第一大城,同時也是全美醫學、法律、生物工程、資訊工程、商業重鎮,波士頓,的第一位華裔女性市長。
這位華裔女性最近成為全美關注焦點,畢竟在全美最古老,也廣被認為代表著傳統的波士頓,200年來市長一直都是由白人男性掌權,
但在九月中的市長初選中,這位父母都來自於中國的華裔女性,順利獲得最高票數(33.4%),將與第二高票(22.5%),阿拉伯波蘭裔的美國女性,喬治,在11月二日的決選中,爭取市長的寶座。
就政治人物而言,尤其是競選像波士頓這種大都會市長的高度,才36歲的吳弭,無疑非常的年輕,再加上第二代移民,華裔的背景,又是女性,
很多人會很直覺地認為吳弭肯定有個很了不得的家世背景。
畢竟美國絕大部分的政治明星,均擁有非富即貴的權貴政治家族勢力背景,尤其是出過甘乃迪、布什,亞當斯,蘇利文等眾多傳統強大政治家族的麻州來說,吳弭完全就是異類。
1985年出生在芝加哥南部的一個小城鎮的她,家庭背景很平凡,就是那種普通百姓,大家街坊鄰居的平凡;
同時,她也經歷過身為小人物的艱辛,非常瞭解民間疾苦,而這些種種的困難最後都成為她從政的養分。
吳弭的父母在1980年從中國臺北移民到美國芝加哥,就像傳統的華人父母一樣,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很避免跟孩子討論政治,認為政治就代表腐敗、恐懼跟饑荒;
就像所有的華人家長一樣,吳弭的父母希望她跟兩個妹妹好好唸書,找到一份穩定而高薪的工作,不要惹麻煩,跟政治不要扯上關係。
吳弭受訪時表示,祖父母跟父母的成長背景跟經歷,讓她從小得到的觀念是,政治就是麻煩▽
身為移民第二代,又是家中老大,吳弭知道雙親的辛苦,她也沒有讓父母失望,從小課業表現就相當優異,高中畢業時是學校畢業生代表,
同年入圍"美國總統學者獎"(The U.S. Presidential Scholars Program),這是美國高中生能拿到的國家級最高榮譽獎項之一。
吳弭也不是隻會讀書的書呆子,她說學生時期除了數學,羽毛球,武術,跟鋼琴也都是她的拿手強項。
像吳弭這種學霸,高中畢業後毫無懸念被哈佛大學錄取,搬去波士頓開始她的本科生活,主修經濟,2007年畢業。
吳弭跟媽媽很親近,即使住在波士頓,她幾乎天天打電話回家跟媽媽聊天,但後來吳媽媽開始出現不接電話,或是說一些奇怪的話,甚至她回芝加哥家時,媽媽有些行徑也有些古怪。
有一天她收到媽媽的一封email,上面寫著"媽媽很愛你,但是我們家正經歷一場風暴,總有一天你會明白的,我只想讓你知道我愛你"
吳弭後來才知道她媽媽的精神狀況亮起紅燈,而且逐漸惡化,父親跟母親也因此離異。
畢業後的某天,吳弭接到妹妹的電話,希望她回芝加哥,可這時吳弭才剛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是在波士頓諮詢公司擔任顧問,
波士頓諮詢公司是全球第二大管理諮詢公司,在全球超過90個分公司,包括北京、上海,香港,臺北都有分公司。
儘管是份高薪而穩定的工作,才進入公司不到半年的她,身為家中老大的吳弭,也只能一肩擔起家庭責任,忍痛辭職,回到芝加哥老家,照顧精神出現問題的媽媽,跟10歲,15歲的兩個妹妹。
她在哈佛校友期刊訪問時提到這段經歷,"我帶著四個月大的兒子去咖啡館應聘,前一晚完全沒有睡覺,整個人非常疲憊,可是我迫切需要這份工作來支付全家的開銷"
"突然間我兒子開始大哭,我用中文跟孩子說,你別哭,不要哭,然後轉頭跟老闆用英文說,對不起,我需要立刻幫孩子換尿不溼"
想當然爾,這樣的媽媽,就算有著哈佛的學歷,也很不受就業市場待見,於是她索性自己開了間小茶館。
這時候媽媽的精神狀況越來越差了,開始出現幻聽,甚至半夜會敲鄰居的門,有時還會驚動警方,
白天的吳弭也沒有比較好過,一邊要顧生意,頻繁出入媽媽的心理治療院所,醫院急診室,她隨時需要跟精神健康醫療人員溝通媽媽的狀況,
她也需要去妹妹的學校,跟老師們解釋為什麼他們家的爸爸媽媽不能來參加學校活動跟家長會。
也因為自營小生意跟媽媽的精神問題,她需要不斷地跟政府官僚打交道,這種種加上伴隨來的受挫跟恥辱感,有整整一年的時間,吳弭每天以淚洗面。
後來為了給媽媽更好的醫療,她決定帶著媽媽跟妹妹舉家搬到波士頓。
波士頓的醫院終於診斷出媽媽得的是"遲發性知覺失調症",經過一段住院治療後,才總算穩定了病情。
2009年吳弭決定重回校園,她進入哈佛法學院讀研。
"我媽媽第一次住院時,被強行注射了鎮定劑。當我趕到現場時,有人給我了一個塑膠袋,裡面是媽媽的物品,被剪刀剪爛的衣服。
媽媽用中文告訴我,她不想要在男性工作面前脫衣服,結果工作人員就用剪刀剪開了她的衣服,也撕碎了她的尊嚴。
這並不是我第一次陪她在急診室過夜,也不是我最後一次對一個將精神疾病者非人化的體制感到憤怒而全身顫抖。"
這是吳弭選擇念法律的起源,也是她走入政壇的初心。
她發現地方性的政府,才是能改變平凡百姓問題的所在,不管是想好好照顧媽媽的健康,得到醫療保障,讓自己的妹妹們跟兒子進入對的學校,經營她的小茶館,
都必須在繁複的政府程式跟各種不合理的規定找到辦法,才能生存。
吳弭進入哈佛法學院的第一天,就遇見她政壇的啟發者,導師跟貴人,伊麗莎白沃倫教授,麻州的資深聯邦參議員。
進入哈佛法學院的第二年,吳弭開始在當時波士頓市長曼尼諾的行政及財務辦公室工作,
同時她還去參加一個專門為打算競選公職的女性社計的課程,學習怎麼演講,募款,還有怎麼跟媒體打好關係,用媒體的力量造勢。
吳弭此時已經不再深信長輩那種遠離政治才能遠離麻煩的理論,她認為,想要改變,就要從政治、法律著手。
所以她不顧家族長輩反對,甚至在她最親的媽媽也不支援的情況下,吳弭還是從政了,而且還做得有聲有色。
2013年才28歲的她,當選了波士頓市議員。
要知道波士頓絕對是美國最驕傲的城市之一,波士頓人非常排斥外來人,他們深以"Bostonian"為傲,而且非常傳統,土生土長的波士頓白人男性,是波士頓政壇的標配。
吳弭身為女性,來自芝加哥的華裔第二代移民,她深刻理解一般百姓的苦惱,從深耕小市民生活日常問題為出發,結果意外受到歡迎。
2016年,她獲得市議員一制通過當選波士頓議會議長,成為波士頓首位非白人女性議長。
吳弭身上集合了各種標籤,華裔,少數族群,第二代移民,女性,小企業主,媽媽,全部都是非典型的政治人物特徵。
可是她利用自己經歷過的人生困境,推動各種法案,幫小企業簡化許可流程,透過帶薪育兒假條例,推動食品生產線勞工的種族平等,建議控管租金,避免少數族裔沒有地方住。
她的競選文宣有三種語言,英文,中文,西班牙文,她用自己的故事來告訴大家她從政就是想幫少數、弱勢族群發聲,希望波士頓能成為讓每一個人都安居樂業的城市。
關於女性從政這件事,吳弭在媒體訪談上的說法,身為媽媽,藤媽特別有感。
她說許多對於女性領導的批評,包括太忙要照顧孩子,或太情緒化等等,卻恰恰是女性領導的優點,
因為女性的弱勢,讓女人更瞭解生活的不容易,所以更懂得協調,或因人因時因地用不同的方式處理,而這正是領導者從政者應該具備的特質。
吳弭認為,如果讓媽媽擔任任何計劃,或擔任任何領導職務時,她們更懂得輕重緩急,會盡力照顧到每一個人不同的需要,能夠更平衡考慮所有的狀況跟條件來做出決定。
好啦,故事說完了,36歲的職業媽媽,吳弭,距離波士頓市長僅一步之遙。
想閱讀更多精彩文章,請點選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