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一直困擾人類的難題,怎樣消除疼痛,人類一直在想辦法——於是有了止痛藥。
止痛藥成了人類抵抗疼痛的最重要的手段。
說起止痛藥,老百姓最熟悉的可能就是嗎啡或者是杜冷丁了。因為在影視作品中經常出現——某個美國大兵受傷了,軍醫趕緊給她打一針嗎啡。
或者在現實生活中應用過,膽囊炎,腎結石犯了,用過杜冷丁。
很多人認為這些都是最強的止痛藥。
但是,我要說一種止痛效價是杜冷丁10000倍的止痛藥,你敢相信嗎?
鎮痛效價通俗的說就是相同劑量的止痛藥能夠發揮的鎮痛效果。
二氫埃託啡是東罌粟鹼的衍生物,是目前為止鎮痛作用最強的藥物。
對小鼠和兔的鎮痛效價分別為嗎啡的6277倍和11488倍。對人體的鎮痛效果又為嗎啡的250~1000倍,同時也產生了很強的心理依賴。
二氫埃託啡的來源是蒂巴因類化合物,是上個世紀60年代由英國人從罌粟鹼中分離而出,因為其作用時間短,成癮性強,而未能合成為藥物。
上個世紀70年代,在我國科學家的努力之下,成功合成為藥物——二氫埃託啡
1991年獲准上市,只需要精二處方。由於對其監管的不足,上市以後發現了大量藥物濫用的案例,甚至有超越毒品的趨勢。
濫用的方法包括燙,吸,口服,舌下含服,亂用注射劑等等,甚至有很多的吸食過量死亡的案例。
由於濫用過於嚴重,二氫埃託啡被迫停產。
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又恢復了生產。但是國家對於二氫埃託啡使用採取了嚴格的管制措施。
需要紅色處方,需要三級以上醫院才可以使用,使用者需要登記個人資訊並且嚴格使用指徵。
但是由於其嚴重的副作用和其強烈的成癮性,在臨床麻醉和鎮痛中已經較少應用。
在戰傷和科研中還有一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