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病理診斷技術的不斷髮展與完善,病理診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病理診斷的結果可為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重要依據,是疾病診斷的金標準。臨床是否採取治療、採取怎樣的治療均取決於病理報告的結果。因此,病理報告對主管醫生和患者都至關重要。然而,病理報告中的一些專業名詞常常令人感到陌生,今天就為大家揭開病理報告的神秘面紗。
· 病理報告之“異型增生”
異型增生主要指上皮細胞的異常增生,是癌前病變的形態學表現,可分為輕、中、重三級。通常認為,上皮性惡性腫瘤發生前大多出現異型增生。因此,及時發現和治療這些異型增生,可大大降低相應部位惡性腫瘤的發病率。
在臨床病理工作中常見的異型增生有:鱗狀上皮異型增生和腺上皮異型增生。鱗狀上皮異型增生多發於食管、口腔、子宮頸、外陰的黏膜白斑及慢性面板潰瘍等;腺上皮異型增生多見於乳腺導管上皮、胃、膽囊、肝細胞、子宮內膜等。
· 病理報告之“原位癌”
原位癌是一種侷限於面板和黏膜內,尚未突破錶皮或黏膜底部(基底膜)的上皮性惡性腫瘤。
· 病理報告之“上皮內瘤變”
上皮內瘤變是侷限於面板或黏膜上皮的腫瘤性病變,分為二級。低級別:病變僅累及上皮層的一半以下。高級別:病變累及上皮層大部分或全部,重度異型增生和原位癌歸入高級別上皮內瘤變。低級別上皮內瘤變可定期複查,但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多需要予以相應的治療。
· 病理報告之“TNM”
TNM是世界上常用癌症分期方法。T指的是原發腫瘤浸潤深度,根據浸潤深度不同,分為Tis、T1、T2、T3、T4;N指的是區域淋巴結;M指的是遠處轉移。TNM的分期可分為0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分期越高,預後相對越差。
· 病理報告中的“分化”
病理報告中常出現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或未分化,或Ⅰ級、Ⅱ級和Ⅲ級。“分化”指的是腫瘤組織與人體相對應的正常組織相似的程度,相似程度越高,分化越好(所謂高分化);相似程度越低,分化越差(所謂低分化)。通常來說,分化越差,腫瘤惡性程度越高。
· 病理報告中的描述性用語
病理報告中常出現“傾向為”“考慮為”或“建議重取活檢”等,這主要涉及病理診斷的級別問題。病理診斷通常包括四類診斷。Ⅰ類:疾病的名稱和性質能明確診斷;Ⅱ類:不能完全確定疾病名稱和性質,常採用 “符合為”“傾向為”“考慮為”“可能為”“提示為”“疑為”“不能排除或除外”等;Ⅲ類:不足以診斷為某種疾病;Ⅳ類:因各種原因無法做出病理學診斷。
·什麼是瘤樣病變
瘤樣病變顧名思義是一種非腫瘤性增生所形成的腫塊,常容易和真的腫瘤相混淆,可被誤診,從而導致過度治療。常見的瘤樣病變包括:疤痕疙瘩、男性乳腺增生、各種囊腫、肉芽腫和炎性假瘤等。
· 什麼是“癌前病變”
“今天你對我愛答不理,明天我讓你後悔不已。”這句話用來形容“癌前病變”真的是太貼切啦!癌前病變指的是癌變傾向較大的病變(惡變可能性>20%)。惡性腫瘤的發生需要一個相對漫長的演變過程,而癌前病變就是一位最忠實的“信使”。如果當它發出預警後,還繼續任其發展下去,就有發生癌變的可能性。但也不是說癌前病變一定都會變成癌,只是癌變的機率增大,提示大家高度重視、及時治療。
病理報告中一般不會出現“癌前病變”的字眼,但我們可瞭解一些癌前病變的“代名詞”。常見的癌前病變包括:慢性萎縮性胃炎,其癌變的機率較高;當腺瘤性腸息肉的直徑大於2釐米時,癌變的機率較高;乙肝、丙肝進展成為肝硬化也屬於癌前病變,其癌變的機率較高;宮頸上皮內瘤變,當宮頸上皮細胞長期持續感染HPV時可促發癌變;乳腺非典型增生,單純的乳腺增生並不發生癌前病變,當導管上皮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時,可能為癌前病變;交界痣,是指痣細胞發生在表層面板和真皮組織之間的交界處,與其他痣相比,癌變可能性高,易演變為黑色素瘤;黏膜白斑也是一種上皮異常增生的癌前損害特徵;未降睪丸有發生生殖細胞腫瘤的危險。
病理報告並非“天書”,只要我們多瞭解一點,就會發現病理醫生給出的診斷能夠直觀、準確地反映疾病的真實“樣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疾病、保障身體健康的好幫手。
延伸閱讀
Q:病理診斷有哪幾種?
病理診斷主要分為常規病理診斷、術中快速病理診斷、免疫組化及分子病理診斷三大類。
與常規病理診斷相比,術中快速病理診斷就是病理科的“急診”。外科醫生把手術中切下來的病變組織送到病理科,隨後根據病理醫生提供的診斷結果,決定手術怎麼切,切多大範圍。
免疫組化和分子則在“看得深刻”上更勝一籌,主要應用在疾病的鑑別診斷上。有的病變不典型,普通病理無法做出明確診斷,就需要做免疫組化或分子檢查從蛋白及基因水平上進行明確。這就好比新生的嬰兒僅憑長相大家分不清是張家還是李家的,如果做個DNA檢查,就明確了。
Q:為什麼病理報告不能馬上出來呢?
大家可能不瞭解,病理切片的製作是個複雜的過程,一個標本從手術室送到病理科後,要經過固定、取材、脫水、透明、染色等幾十道工序,缺一不可。標本製成切片後還需病理醫生閱片分析診斷,最終才能出具診斷報告。這些因素決定了病理報告需要3~5個工作日才能發出。如果需要做免疫組化及分子等特殊檢查,時間會更長。
Q:手術前我已經做了病理診斷,知道了結果,為什麼手術後還要再做一次,這不是浪費嗎?
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手術前的病理診斷一般是有侷限的,僅是定性。它不能全面評估疾病的程度,如腫瘤患者淋巴結有沒有轉移、腫瘤細胞惡性程度高低、腫瘤侵犯範圍大小等。
此外,因為腫瘤具有異質性,不同切面的細胞組織不一樣。如果把腫瘤比作一個雞蛋,蛋清和蛋黃就不一樣,若只取到其中單一部分,術前和術後的病理診斷結果還可能會不一致。
因此,只有憑藉術後的病理診斷結果才能更精準地確定後續治療方案。
作者 | 遼寧省本溪市中心醫院病理科 蘇哲 姜琦
稽核 | 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病理學主任醫師 王堅
策劃 | 譚嘉
編輯 | 穆薪宇 邵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