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韓慶梅
看到這個題目,許多人可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吧。可那是書中,那是作者和千百年來無數人心中的嚮往和寄託,有沒有?無從考證。然而,在今年國慶假期,我們卻有幸真正走進了世外桃源,看到了大山深處獨居人家的生活,領略了現代版的桃花源生活。
我們“章丘故事”採風團一行近20位作者,來到了曹範南部的大山深處,深入瞭解了清泉村、聘賢峪、布站等村莊。感受了山村的美麗,清閒,恬適,知道了許多神奇的傳說。沒想到,最後一站,卻把我們帶進了布站村所轄的只有一戶人家的山村——石樓子峪。
大山深處,只有一戶人家的山村,這不是世外桃源嗎?一聽說我們這最後一站的目的地,作家們紛紛表示驚疑,只有一戶人家怎麼生活?可真是與世隔絕啊!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五顏六色的野菊花開滿了山坡,沿著蜿蜒的小路,我們翻山越嶺,同行的一位作家妹妹不由自主地背起來,我們幾個女友也一邊採著野菊,一邊打趣地揹著。王院長和村書記一邊為我們帶路,一邊指著遠處向我們介紹這個村的情況。看見遠處那個石樓一樣的小山包了嗎?像不像一個城堡?山下的村莊就叫石樓子峪。
以前這裡有三戶人家,現在只剩下一戶人家,家裡有一位老人整天在這裡。呶,這戶人家就在這個石樓北面的山下。瞧,那個小紅房,看見了嗎?順著村書記所指的方向,我們放眼望去,心中感慨萬千。大家繼續你一言我一語地背誦《桃花源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這可是真正的世外桃源啊,同行的作家們邊走邊談。桃花源裡的人還是一個大村莊,而這個村莊卻只有一戶人家,一位老人常居於此,是怎麼生活的呢?曹範是個大鄉鎮,有三萬五千人口,可其南北部差距卻較大,曹範北部距離明水城區近,感覺還比較繁華,而曹範南部則真正到了山窩裡,山連著山,山疊著山,一圈圈,一層層,真是進了山眼裡。
曹範南部各村不但散落在各個山旮旯裡,且人口差異明顯,這個村竟然只有一戶人家。我們章丘百萬多人口,900多個村子,只有一戶人家的村莊,我還是第一次聽說。桃花源裡的人都不知今是何世,這個只有一戶人家的山村裡的老人會了解外面的世界嗎?我一邊暗自思忖,一邊拖著疲憊的身軀跟隨隊伍往前走。
看見山上山下種的這些莊稼瓜果蔬菜了嗎?都是老人家的,整座山都是她的,隨便種。村書記一路不斷為我們介紹。這戶人家現有四口人,兒子在城裡買了房,老人家習慣了這裡的生活,不願跟兒子去城裡,所以老伴去世後,一直在這裡生活。
啊?一個人在這大山深處生活?真是不可思議!我們都驚疑地瞪大了眼睛,張大了嘴巴。以前這裡就是一條腳踩出來的很窄的山中小路,我們現在所走的這條路,就是為這一戶人家專門修的路,將兩邊開闢拓寬,鋪上石子,雖然也不寬,但是騎車是沒問題,也可以容納一輛汽車,不過外來的人都不敢在這裡開車。
那年,發大洪水,把這段山路都沖垮了。走到一處很窄的地方,村書記一邊指著下面讓我們看,一邊說,我們村委的幹部帶領布站村的百姓現從那邊的山上,一塊塊搬來石頭,硬把這裡填起來的。說著,他又抬起身指著遠處,就是從那座山上一塊塊搬來的石頭。我們都讚歎不已,感慨萬千。
我走到前面,回過頭來,又仔細打量了一下這位身穿紅馬甲的村書記。這是一位憨厚質樸的年輕小夥,微笑的臉上透著堅毅的目光。
白天還可以,夜晚在這大山深處,黑燈瞎火的怎麼生活?我忍不住問道。書記說,我就是布站村的,從小在這裡長大,深知山裡人生活的艱辛。現在,許多年輕人都已經離開這裡到城裡買房生活了,山中只剩下許多老人,他們不願離開這裡。於是,我們這些黨員幹部在黨的扶貧政策引領下,想方設法改善村裡的面貌,讓留在村裡的老人過上好日子。村裡的家家戶戶不但早就都通上了電,現在還有了網路。我們要去的這個村雖然只有這一戶,一個老人常年在這裡生活,但是,家裡也有電燈電視電話和網路,我們從布站村給她家專門接過去的。
說話間,我們已經拐過了一道道彎,翻越了又一座山。到啦,前面就是。拐過另一道彎,我們終於發現了那戶人家。哇,雞鳴狗吠,鴨鵝嘎嘎,好熱鬧,還有汽車呢!我瞪大了眼睛,驚歎著。聽到狗叫,大娘早已來到了院外,迎接我們的到來。兩隻小黃狗,見到我們特別溫順,告訴主人來客後,便搖著尾巴下坡去和雞鵝鴨一起玩了。
“快來,快來!”大娘熱情地與我們一一握手,“歡迎,歡迎!歡迎你們來我這裡!”大娘臉上花朵盛開,說話聲音有力,走路穩健輕快,一頭的白髮看上去別有味道。
“大娘,今年多大歲數了?”生怕老人耳聾,我們大聲問道。“82歲了。”老人伸伸手指笑著說,“還行,不聾。你看,這些雞鴨狗與我作伴,身子還行,還能種地,你看,下面這些菜都是我種的,那後面還種了許多瓜。待會兒,你們走的時候一人拿一個大瓜,我家裡有的是。”哈哈哈,見老人這樣開朗樂觀健談,我們的心一下子放鬆了。
“大娘,您幾個孩子呀?孩子們都來看您嗎?”“四個孩子,他們常來。那兩天剛走了。平時,我和小兒子、媳婦、孫子一起生活。小兒子住得近,就在明水上班,天天晚上回家,你看,這車,就是我孫子的。那幾個孩子隔得遠,不能天天回來。”大娘緊緊握著我們的手,不住地說著。
“大娘,您是哪裡人?怎麼到這裡來的?”“是不是被迫到這山裡的?”有個朋友猜測著打趣道。“不是,不是。”老人笑著擺擺手,“我是普集焦家村人,是自願嫁到這裡來的,在這裡已經六十多年了。俺老頭子人挺好,是個理髮匠,善良實在,手也靈巧,各種活兒都會幹。走了十來年了。咳,不說他了,快屋裡喝水去。”
“不喝水了,大娘,我們到你家裡和院子裡看看就行。”我們一一謝過,看著滿山的青翠,神清氣爽。“隨便看,隨便看。”大娘邊說邊為我們帶路,不住地介紹著,“你看,這是我養的雞,下的蛋吃不了。那邊還有……”
我們來到老人家裡,大門過道里,院子裡,一袋袋,全是糧食。一溜北屋,明裡很深,還有套間。由於沒開燈,光線很暗,我們沒有進去,只是從門口瞅了一下。院子裡有個樓梯,可以通往平屋頂上。我們興致勃勃地來到了房頂。哇,這上面還種了許多花呢,長得真好!花開得真精神!我們讚歎著。
除了鮮花,還有晾曬的許多花生、山楂皮等乾果,屋頂的一角堆滿了大大小小的南瓜吊瓜冬瓜,我們忍不住抱起一個來合影留念。站在屋頂,抬頭南望,石樓古堡看得清清楚楚。環視四周,藍天白雲,青山疊翠,層巒疊嶂,逶迤連綿,真是讓人怡然自樂,心情豁然。此刻,你絕對會忘記塵世的喧囂和名利的紛爭,只有心靈與自然的寧靜融為一體。
從老人家出來,我們又來到了屋後。喲,這裡還有石碾、石磨。這可不是景區的記憶擺設,看得出,老人家經常用呢。山下的梯田,胡蘿蔔,白蘿蔔,大白菜,茄子,辣椒,各種青青的蔬菜種得還不少呢。雖說老人的孩子們幫忙種,但是,經常管理的可是這位82歲的老大娘呀,真的是自給自足的生活。
不遠處,有一汪山泉,清純甘洌,那便是老人的生活取水處。真是依山傍水好風光,難怪老人家不願離開這裡而獨守深山呢。
告別了老人,我們來到高處,回望一下這個只有一戶人家的山村,整個地勢遠遠望去就像一個太師椅,老人家的小紅房正在椅子中間。莫非這位老人就是一位仙人?是的,我從心底裡肯定著。正是因為黨的扶貧政策惠及這世外深山,才讓這留守大山深處的老人享受著古老與現代文明融合的神仙生活。
世外桃源何處尋,請君到曹範山裡來!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