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0月8日電 題:《又是一年“人從眾”,旅遊景區如何破解“人滿為患”》
作者 張振鵬(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教授、中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委員會理事)
在剛剛結束的“十一”黃金週,居民“補償式”出遊意願強烈,多地再現“人從眾”,泰山、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等多個景區因客流量過大而暫停售票或臨時限流。
實際上,自從2008年“五一”長假被取消後,由於春節長假以探親為主,“十一”黃金週成了不少居民唯一可以長途旅行的假期。數億人同時放假,再加上統一的休假節奏,必然對出行體驗帶來影響,黃金週變成“黃金粥”。另外,長期以來,國內景區一直奉行以“接待量”論英雄的“多多益善”原則,逢假必堵已是一個非常尷尬的現狀。受利益最大化驅動的景區經營者,能否在具體實踐中坦承並恪守“限量紅線”有待觀察,但景區如何解決假日人滿為患的難題卻是迫在眉睫。我認為,可以重點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改善:
第一,在公共資訊服務方面,要加強即時資訊釋出渠道,透過網際網路以及各種移動端預訂平臺,養成旅客有計劃出遊的習慣。同時完善統計系統,提高準確性。景區要及時釋出假期旅遊消費指南,讓旅客在出行之前能夠得到相關的資訊,合理選擇出遊目的地和出遊路線。繼續推行景區門票預約制度,加強流量監控,科學引導旅客分流,使旅客的排隊時間大大減少。
第二,在景區硬體方面,應該設計多條交集少、不對沖、易分流的遊覽線路,提升景區承載力的“含金量”。景區內旅客數量達到最大承載量80%時,啟動包括交通調控、入口調控等措施控制旅客流量。
其中,入口調控措施包括:合理設計旅客排隊等候的方式和途徑,透過開通快速入園通道疏導分流入口處旅客;透過折扣補償、延長有效期、多種形式的通票等,減少景區人口或裝置設施入口的旅客數量;在景區入口大門及售票區,增設電子顯示牌,提供給旅客最及時的資訊。
區內調控措施包括:透過分時入園、高峰限時逗留,減少景區內旅客數量;在主要景點前設定電子顯示屏,顯示旅客的密集分佈情況,供旅客合理選擇下一個景點;必要時根據預案,派專人將旅客疏導至廣場、綠地等公共空間或應急避難場所。
第三,在旅遊供給方面,必要的時候將採取一些彈性供給措施。眾所周知,旅遊有平季、旺季和淡季,按照峰值期配置資源在平季和淡季可能會有一些供給過剩的情況。為了實現全年均衡發展,我們在節假日高峰期增加一些彈性供給、臨時供給,在有條件的景區,可以擴充套件備用停車場,增加一些臨時移動廁所,增開臨時服務視窗,增設電子講解等智慧服務,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高峰期的壓力。
第四,在服務設施方面,進一步制定、完善旅客接待和分流方案;計劃新建旅客高峰期的疏導通道、旅客諮詢服務點等,完善旅客疏導和引導設施;新增安全警示牌、安全防護欄等安全措施,加強安全工作;還可以透過有效的資料監控來避免擁堵,高峰期透過園區實時客流監測,在園區內旅客量達到預警閾值時,系統自動提醒現場工作人員停止售檢票,景區電子螢幕顯示資訊提示旅客先前往周邊景點遊玩;景區有效的標識指引對緩解擁堵也極為有效,例如,售票處、檢票處、洗手間等路標提示,也可助力旅客自主觀光,以減少在擁擠情況下尋找工作人員的窘境。
第五,在旅遊交通方面,要想治堵,必須疏堵結合並逐步提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要有更精細化的管理措施。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很難在短期內取得突破性進展,從長期來看,還是要發展公共交通,改善道路通行條件。精細化管理才是緩解交通擁堵最行之有效的措施。有針對性地啟動交通運力動態調整預案,透過周邊道路管控、區內停車控制、等措施削減旅客,錯峰接待。
第六,從宣傳服務來看,景區在日常宣傳和推廣工作中,也應透過各種活動,結合當地節慶、農產品上市等採取靈活營銷手段,引導旅客錯峰出遊。錯峰出遊或能改變旅遊扎堆現狀,但如何實施還需完善細節。(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