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7
14:57
▲第二十期 《夜渡黃河》
▲《夜渡黃河》
艾中信
作品內容
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強渡黃河,挺進中原,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1961年,畫家艾中信以劉鄧大軍夜渡黃河這一歷史事件為題材,創作了中國美術史上的經典油畫作品《夜渡黃河》。
藝術鑑賞
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強渡黃河,挺進中原,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此前,國民黨經歷了從“全面進攻”到“重點進攻”的轉變。由於攻佔了很多城市,國民黨的大量兵力用於佔據城市,後期只能改為重點進攻。
陝北和山東是國民黨重點進攻的兩個方向,兩地之間是黃河天險,國民黨方面自認為可抵禦40萬大軍,故防線空虛。我軍故意派兵北向佯攻,實則籌備南渡黃河。
劉鄧大軍強渡黃河時,正值6月汛期,河水上漲,水流加速,即便是經驗豐富的船伕,也只敢在白天駕船渡河。劉伯承、鄧小平遵照黨中央的指示,根據黃河沿岸的地形和敵情,把渡河地點選定在當時濮縣至東阿縣的河段,並計劃於6月30日夜突破黃河防線。
1947年6月,劉伯承和鄧小平指揮渡河作戰
為配合和支援解放軍強渡黃河,各縣挖引河、造船塢、徵調船工晝夜訓練,同時當地群眾還主動幫助解放軍造船,並把造好的船隻隱藏起來。6月30日晚上12點,指揮部下達渡河命令,嚴陣以待的船工們從船塢中將隱蔽的船隻推出,先遣連的勇士們乘上木舟,船頭上架起機槍,開始強渡黃河。
對岸的敵人發覺後進行了猛烈阻擊,船工們冒著對岸敵人的炮火,不顧生命危險快速駕船往前衝,終於衝破國民黨防線,佔領黃河對岸。此後經過3個夜晚的奮戰,12萬解放軍主力部隊全部渡送到黃河南岸。人民群眾在這場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竭盡所能幫助黨和解放軍,完全是發自內心地愛護我們的子弟兵。
1947年6月30日,劉鄧大軍夜渡黃河
1961年,畫家艾中信先生根據劉鄧大軍強渡黃河的歷史事件,創作了油畫《夜渡黃河》。在創作過程中,艾中信曾受到《黃河大合唱》啟發,激昂雄渾的樂曲激發了畫家的創作激情。為此,艾中信創造性運用全景式風景樣式,構圖超寬幅,集人物、場景與風景為一體,壯闊宏大,氣勢逼人。
艾中信師從於徐悲鴻先生,油畫寫實能力非常強。畫中,黃河浪花的處理寫實逼真,中景處的旗子、遠景處的煙霧、照明彈都富有動感。畫家寓動於靜,把大場面帶入風景之中,解放軍戰士人馬齊集,密密層層,黃河蜿蜒流淌,像一條巨蟒,而戰士踏上蟒背,一躍而飛過天險,表現出劉鄧大軍的英雄氣概。
踏浪衝向岸邊的戰士
對於繪畫創作來說,描寫夜景是一個難點,但艾中信在這幅畫中將夜景的各種黑白灰關係處理得相當巧妙。在灰黑色的廣闊夜景中,千軍萬馬在波浪裡頭衝向前方,達到了戲劇性的高峰。
寧靜的夜空和煙霧中閃動的照明彈
艾中信在創作《夜渡黃河》的過程中,親自調研考察,花費了大量時間收集素材,付出了極大心血。畫家沒有表現烽火連天的戰爭場面,而是按照歷史事件的真實情況,選取在月明星稀的夏夜表現奇襲的場景,從而使整幅畫作肅穆之中又充滿了緊張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