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紀錄回望歷史,更堅定時代方向。從新中國成立72年來上溯至建黨百年間的風雲征程中,一大批在革命鬥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所湧現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作為我們珍貴的歷史記憶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在這背後一大批封存的檔案有力支撐起了黨史國史的傳承性和說服力。
國慶期間,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出品,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影視劇紀錄片中心、中央檔案館聯合制作的五集紀錄片《紅色密檔》播出。該片用歷時一年的時間精心打磨,拍攝了上千份檔案資料,其中有48份屬首次向媒體公開,涉及黨在不同時期的書信、日記、音影片等珍貴原物。
《紅色密檔》透過尋訪現場、尋根記憶、紀實見證,系統展示了從中國共產黨建黨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28年的光輝歷程,探求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品格和勝利密碼。用鐵一般的密檔實證進一步激發起觀眾對崢嶸歲月的認同感,彰顯老一輩中國共產黨人初心探索的道路自信。
獨家密檔,探尋真相
“查檔時間最長、調取檔案最多的紀錄片”
近年來涉及黨史的影視文化類作品包羅永珍、數不勝數,但是這些在黨的歷程中直接記錄並儲存下來的一批原始檔案究竟長什麼樣,他們本身是如何傳承下去的?對觀眾來說卻屬於相對陌生的領域,因此也是攝製組下大力氣挖掘密檔價值進行傳播的目的所在。
“白色恐怖”“中共六大”“三灣改編”“萬里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重要黨史內容已為受眾所熟知,而在這些史實的背後中國共產黨人所默默奉獻的忠誠更值得銘記。《紅色密檔》這部紀錄片就是在觀眾熟悉的黨史座標“點”上實現再深挖、再加工、再整合。
一部部原件隨著紀錄片的時間軸推進逐漸展示在觀眾面前——1927年毛澤東同志參加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的發言原稿,1928年毛澤東同志撰寫的《井岡山的鬥爭》原稿,1948年林彪、羅榮桓、劉亞樓向軍委的請示電報原稿等……
就是這些珍貴資料相互印證,讓我們對片中所講述的歷史事實有了更深的體會:儲存著黨中央最高機密的中央文庫卻有18年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但是最後卻依然可以於解放後完好無損地轉交給黨組織;來到湘贛邊境的三灣村時毛澤東同志徹夜思考,深夜至清晨將滿滿的油燈用盡了,最終做出影響深遠的歷史決定;萬里長征時人民軍隊將優勢貫徹到底,制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贏得民心;抗日戰爭時周恩來同志為國共合作所付出的艱難;解放戰爭時隨著勝利成果的不斷擴大,電臺發報數量也與日俱增……
大歷史、大篇幅、大場景,這些紮實的史實呈現背後是製作團隊的用情用心。
據瞭解,此次拍攝從2020年初開始,足跡遍佈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50多處紅色地標,拍攝素材達10000分鐘。
配合拍攝的中央檔案館檔案資料利用部接待處處長谷欣更是直言,紀錄片《紅色密檔》是她所經歷的查檔時間最長、調取檔案最多的紀錄片。
依託這些檔案,紀錄片《紅色密檔》勾勒出了從建黨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8年間的宏大影像,既呈現出層次鮮明的理論框架,也貫穿了有血有肉的故事細節,兼具高度、深度、密度、力度與溫度。
尋訪現場,見證歷史
“忠於革命,永不叛黨,保衛紅旗,戰鬥到底”
紀錄片《紅色密檔》力求多維度挖掘檔案。在片中,透過檔案研究者、親歷者來到檔案所記錄的事件現場,或透過檔案中的線索尋找檔案記錄中的人物、故事等方式,構建起了本片的現實紀錄維度。
這個維度,打破了理論文獻類紀錄片慣有的模式,不僅提供了鮮活的現實人物故事,大大擴充套件了故事性,也對檔案本身的價值提供了現實註腳。
如為挖掘上海解放前夕中共地下黨組織提供給解放軍的《上海概況》的背後故事,攝製組重點採訪了對該檔案資料形成作出過重要貢獻的三位老人,重走了當年他們收集檔案資料的路線,逐步勾勒出當年上海“第二條戰線”上的進步青年們艱辛危險但又英勇無畏的工作圖景。
這種現實紀錄的呈現,讓檔案的故事變得愈加鮮活。
再如,片中透過一份在延安革命紀念館陳列的挑戰書,展開了對挑戰書作者高蘭英的一系列尋找過程。雖然最終並沒有找到高蘭英的後人,但在尋找過程中,伴隨著受訪者們的回憶片段,延安大生產運動的點滴細節逐步呈現,使主題更加清晰明朗,讓觀眾充分感受到了挑戰書背後的那個火熱的時代。
《紅色密檔》在故事化、懸念化的敘事手法下、在保證嚴謹的基礎上做到了收放自如,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已有的這些密檔素材讓觀眾獲得更深刻的精神啟迪。
此外,片中所呈現的諸多機密檔案,都清晰記錄了書寫者的細膩筆觸,透過聯絡歷史深入解讀,使黨的發展歷程更加清晰。
如在片中就可以看到,在《井岡山的鬥爭》即將編入《毛澤東選集》之前,毛澤東本人逐字逐句親筆做了全篇校閱,僅前兩頁的修訂就達90多處。其中很多修改和勾畫,都體現了毛澤東對重大歷史問題的深入思考。這些檔案,可謂字字厚重、份份刻骨,為深化紀錄片主題提供了有力論證。
這些鮮活的紅色密檔打破了傳統的理論文獻紀錄片的刻板傳播模式,用更具感染力的手段,全面刻畫了黨為人民、人民跟黨走的圖景,達到了傳承紅色文化、弘揚革命精神的傳播意義,再次開掘了紅色題材的創作生命力。
環環相扣,層層深入
“前方需要什麼,我們保證送到什麼”
紀錄片《紅色密檔》力求深入分析檔案,不是對檔案的泛泛展示,而是透過對檔案挖掘、整理和分析,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潤物無聲般帶領觀眾感受中國共產黨的勝利密碼。
第一集《守護光明》,透過講述在大革命失敗後極為殘酷的白色恐怖環境下,我黨的檔案事業得以建立和傳承的傳奇,展現了共產黨人尋求真理和對正確革命道路的執著。
第二集《抉擇時刻》,透過挖掘我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重要會議決議案及其背後故事,展現中國共產黨人從血泊中堅毅前行、在失敗中勇於尋路的百折不撓的求索品質。
第三集《制勝電波》,透過解讀我黨我軍始於抗戰前夕至解放戰爭時期的各類電報檔案,展現中國共產黨人運籌帷幄、上下同心最終決勝千里的偉大斗爭智慧。
第四集《風雨同行》,透過挖掘典型檔案,展現中國共產黨始終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團結各民族各階層人民群眾、萬眾一心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偉大創舉。
第五集《字裡行間》,透過研讀革命先輩留下的日記、家書、遺物等珍貴檔案,展現共產黨人超乎尋常的犧牲品格及其精神本源。
字裡行間,方顯英雄本色,危難關頭,革命志士們用自己的筆為後人書寫了對黨忠誠的誓言,紅色密檔的魅力恰在於此。
紀錄片《紅色密檔》中提到半個多世紀前解放戰爭時《人民日報》對當時支前民工口號的還原,即“前方需要什麼,我們保證就送到什麼”。
在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這種氣魄融入在主流紀錄片的攝製中,就是要時刻保持先進文化的創新核心,不斷提升傳播方式,用紀錄者的腳力匯聚起發光發熱的動力,保持應有的創作活力,不斷注入新的共鳴,讓更多的觀眾特別是青年一代瞭解、認同紅色密檔背後的優良革命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