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時期的第二次戰役,是新中國志願軍與包括美國在內的聯合國軍之間的一場戰役,最終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撤退,新中國志願軍在東西兩線同時大捷並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而一舉扭轉了整個朝鮮戰場的態勢。從戰爭的角度來說,這場戰役其實沒有贏家。
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相比,志願軍幾乎無任何優勢,物資短缺極其嚴重。除了衣物、糧食等生活用品的短缺以及火力懸殊,運輸裝置也是簡陋得可怕,比如汽車,美軍運輸全部實現機械化,一個軍擁有汽車約7000輛,而志願軍在剛入朝時,38軍只有100輛汽車,27軍只有45輛汽車。
當然,這還不是最糟糕的,交戰雙方還有著一個共同的敵人——寒潮。長津湖地區10月份就開始進入冬季,12月份的長津湖往年最低氣溫在零下20度左右,而1950年卻是遇到了罕見的寒流,最低氣溫達到了零下40度。
嚴寒天氣下,即便是裝備精良的美軍陸戰一師也凍傷7000餘人,凍死數百人。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志願軍第九兵團此役非戰鬥傷亡32954餘人(其中凍傷28954人,凍死4000餘人)。
據美軍陸戰一師士兵事後回憶,大風把泥土和積雪吹得漫天飛舞,能見度極差,一壺熱咖啡在幾分鐘內就會被凍成冰。汽車和坦克幾乎不敢徹底熄火,停著的汽車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打火,因為大家都擔心它們無法再次啟動。而反觀志願軍這邊,運輸主要靠什麼?雙手和雙腳,我們多麼希望能有自己祖國的車輛為這些最可愛的人源源不斷地提供後勤補給。
因為存在各種因素,國產車的起步較晚,積累的技術遠遠不如國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長津湖戰役發生在現代,零下40度的戰場,國產車能經受住嚴寒的考驗嗎?
在極低的氣溫環境下,機油的流動性是很關鍵的,這關乎於汽車能否正常啟動。眾所周知的三大潤滑油品牌戰時會不會倒戈我們暫且不論,反正肯定是沒有國產品牌靠譜,不過也無需擔心,國產潤滑油品牌如長城潤滑油、崑崙潤滑油都能滿足戰時需求,所以機油頂得住。
其次就是輪胎,橡膠在低溫環境下會出現硬化,直接影響抓地力效果,雪天還需配備雪地胎。在這方面,國產輪胎雖不如國外,但也能滿足戰時需求,有不少國產輪胎的橡膠玻璃化晶點在零下30度以下,也依然能保持柔軟,比如玲瓏輪胎、朝陽輪胎等。
當然,汽車的各項效能也是關鍵,而戰時最在意的效能毫無疑問是越野能力。70年前我軍的越野幾乎是靠雙手雙腳完成的,當時全國上下幾乎沒有可用於越野的車輛,直到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我國依靠繳獲的美軍威利斯M38A1吉普車歷時5年才仿製出第一輛國產越野車——長江牌46型吉普車,而著名的BJ212則是等到1965年才誕生。
如今在軍事領域,我國已經擁有各類越野重卡、勇士、猛士等一系列越野效能強悍的軍車,但是反觀民用市場,越野車領域缺乏實質性的進展。不過隨著國產汽車技術的迅猛發展,除了北汽、長城坦克系列,包括吉利、東風在內的車企都已經明確表示會推出旗下硬派越野車。
換言之,國產車完全有這個技術頂得住。大家別忘了,在遙遠的南極中國擁有自己的科考站,那裡的工程運輸裝置都是來自國產技術。南極每年的平均溫度在零下40度至零下50度之間,不僅如此,那裡也是世界上風力最大的地區,平均每年有300多天都是8級以上的大風,在這樣極度惡劣的環境中,普通的鋼鐵能直接變成“餅乾”,而我國的車輛機械裝置在這樣的環境中仍能從容地應對。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卻也是一個越戰越勇的民族,它敢抗爭、不怕輸、有頑強的韌性。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如果敢有,我們也會把它變成可能,因為我們夠格!
想了解更多關於用車知識的朋友,不妨關注我(木沐陽),我會每天給大家分享一段汽車小乾貨,幫助你們遠離用車煩惱。
(部分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乾貨推薦】
》》“深藏不露的人”坐什麼車?大機率是這5個品牌的車,都挺牛的
》》二手車買幾年車齡的價效比高?2年、4年還是6年?很多人買錯了
》》關於貸款買車,你需要知道的一些事
》》駕車時開著空調,對動力影響有多大?
》》美系車真的費油嗎?真相如何,扒一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