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蘭臺
首先宣告,這絕不是宣揚所謂的“一將功成萬骨枯”的錯誤理念,而是想客觀討論一下就算是光榮成為了一名紅軍戰士,從普通戰士想成長為一名將軍究竟有多難。
今天,我就以追隨賀龍參加了南昌起義的老紅軍李亞民為例,來說一說,普通士兵成長為將軍有多困難。
1901年的夏天,李亞民出生於今天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萬坪鎮李家村一戶貧農家裡,因生得虎頭虎腦,於是取名叫李宗虎,後來改名叫李亞民。
當時,湘西貧窮落後,交通閉塞,年少力壯的李亞民血氣方剛、嫉惡如仇、好打抱不平,在當地是個響噹噹人物。
25歲左右,他離開李家寨跟隨賀龍參加紅軍,主要是因二哥李海紅是賀龍的老庚(拜把兄弟)。賀龍那時經常來萬坪馱煤炭及石灰去桑植等地販賣,經常住在李亞民家。
當時,李家寨有近百人參加了賀龍的隊伍。
而整個萬坪鎮,因為賀龍的人格魅力,差不多有小一千青壯在不同時間追隨賀龍參加了革命,成為了紅軍戰士。
李亞民因為身強力壯,又因為親二哥是賀龍的好弟兄,所以到了南昌起義的時候,李亞民已經是連長了。
李亞民在回憶文章《在牛行車站》中,完整地回憶了他們在牛行車站參加起義的過程;至今,李亞民老人的名字已經被載入了南昌八一紀念館豐碑牆。
李亞民雖然作戰勇猛頑強,但是作為軍官,他有一個缺點,因為家貧,所以他文化程度不高,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後續的發展。
所以,從1927—1937年,他一直擔任紅軍基層戰術教官職務。
先後在湘鄂川黔軍區、紅大第六分校、紅二軍團司令部、紅二軍團教導營、紅五師、紅二方面軍隨營軍校擔任戰術教官。
這裡要多說一句,在晚清民國,正是華夏農村被因為低關稅而湧入國內的外國農產品衝擊的普遍破產的時代,而別說普通自耕農,就是中等地主想供一個初中生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以林彪為例,他家可不是什麼富農,而是十里八鄉有名的大地主,他哥哥在解放後因為是當地民憤極大的地主,差點被公審。
換言之,也就是林彪這樣的家庭才能供得起一個軍校生。
所以民國時期普通自耕農家庭出身的人,文化水平極低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
而在紅軍,這種現象就更普遍了,曹祥仁之所以能去接受無線電偵聽破譯培訓,是因為他在老家受舅舅的資助,上過一年私塾,能識文斷字。
當然,這一方面說明知識就是力量,另一方面也說明紅軍戰士群體裡文化程度不高是絕大多數。
而抗戰時期,李亞民老人也多是在一二零師以及晉察冀軍區的各種軍校裡從事戰術培訓工作,一直到1945年8月才被任命為教導團團長。
建國後,李亞民老人長期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汽車技術學校校長,曾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1976年,李亞民老人以師級幹部(大校)的身份去世,享年75歲。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覺得老紅軍李亞民老人從抗戰開始履歷就過於單薄?
客觀來說,能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的解放軍將軍們,他們其實是解放軍裡極少數出類拔萃的軍官了,絕大多數普通紅軍戰士的經歷都和李亞民老人差不多。
用比較文藝的說法,將軍們都是真正的英雄,他們的經歷自然是跌宕起伏,精彩紛呈;而李亞民老人只是普通的解放軍軍官,他的經歷自然平淡如水。
有人會問了,那李家寨上百參加革命,萬坪鎮一千參加革命的青壯,難道就出了一個李亞民?
其實這千餘青壯,在建國後還健在的已經不多了。
根據永順縣萬坪鎮紅軍英烈名錄顯示,確實絕大多數都犧牲了,不少人就犧牲在紅二軍團時期,能堅持到抗日戰爭時期的都已經是鳳毛麟角了。
而永順縣萬坪鎮一千參加革命的紅軍戰士,建國後還健在的只有不到20人,其中李亞民老人師級(大校)已經是級別最高的了。
由此可見,革命事業有多麼艱難,而一名革命戰士要成長為一名將軍,又是多麼的不容易。
END
PS:原鐵道兵第一指揮部司令員田仁明在1955年只被授予了中校軍銜,所以確實李亞民老人在當時軍銜和級別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