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隨著東北遼瀋、徐州淮海和華北平津三大戰役勝利後,全國各大解放戰區徹底扭轉劣勢,轉守為攻,解放軍百萬雄師,橫弋長江北岸,隨時準備渡江南下,與蔣介石反動集團展開最後的決戰,而此時,解放軍總兵力也首次突破到了400萬人之巨,毛主席親自下令實行軍改,全國解放軍正規軍被整編改組為四大野戰軍,但讓人深感意外的是,東北第四野戰軍麾下坐擁150餘萬大軍,能征善戰者數不勝數,實力堪稱全軍第一,為何部隊番號卻只能排名第四?
這是怎麼回事呢?本期內容館長就為大家揭秘:為何戰力最強的東北野戰軍卻被整編為第四野戰軍?通常來說,實力越強的部隊,番號也應該越靠前才對,為何東野的番號反而排在四大野戰軍末位呢?東北四野坐擁150萬大軍,為何番號排名第四?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並沒有太過官方的解答,軍史也沒有過多詳細記載和解釋,但從人民軍隊在全國解放前幾十年的發展脈絡和規律上,卻也能找出一些蛛絲馬跡,我黨正式開始有意識地建立反抗封建軍閥的正規革命武裝力量,是在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的南昌暴動起義。而在1921年共產黨成立後的第三年,1924年,在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提出的“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三大政策下,國共雙方在歷史上首次展開了第一次合作,封建舊中國在經歷了清末民初的軍閥割據,連年戰亂的滿目瘡痍之後,終於迎來了大革命的希望曙光。
我黨與“第四”番號的革命情緣
當時,國民黨掌握的軍隊正規武裝系統裡,有大量共產黨的代表,在負責軍隊的政治指導工作,就連基層作戰部隊中,也有許多官兵是共產黨員,蔣介石奉命在廣州建立黃埔軍校時,政治部主任就是我黨高層首長周總理,而且,我軍後來的開國元帥徐向前、開國大將陳賡,都出於黃埔軍校。1926年,十萬大軍誓師北伐,雖然共產黨員在其中佔據的人數比例並不多,但卻在戰役戰鬥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偉大作用。
國民革命軍之所以能在大革命北伐戰爭中,以少勝多,勢如破竹的擊潰數十萬封建反動軍閥大軍,與我黨早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密不可分,大革命時期的國民革命軍政治信仰堅定,沒有勾心鬥角,所有人勁兒往一處使,胸懷保家衛國和濟世安民的大義,戰鬥力非常強,與後來的人民軍隊有很大相似之處,北伐鐵軍每解放一地,大軍入城時,老百姓們都會自發地到街上列隊歡迎,如此盛況,是後來的反動國軍難以想象的。
而在北伐大軍之中,國民革命第四軍和第七軍,戰力最為雄渾,在戰場上百戰百勝,難逢敵手,素有北伐鐵軍和鋼軍之稱。這兩支革命隊伍,在北伐戰爭中,戰績優良,貢獻突出,打得敵人聞風喪膽,在全軍中起到了標杆表率的作用,因此,加入北伐鐵軍和鋼軍,就成為了所有軍人夢寐以求的目標。而第四鐵軍,是共產黨員分佈最多也最密集的一支部隊。
其中,由愛國名將葉挺將軍率領的獨立團,是受我黨直接領導和掌控的武裝力量,該部隊政治思想過硬,信仰堅定,勇戰無畏,戰鬥力突出。是1927年8月1號南昌起義的當家主力,見證了我軍從無到有的偉大歷史程序,如開國大將粟裕等,都出自於葉挺獨立團,所以在我黨領導武裝革命鬥爭早期,我軍就與“第四軍”這個番號,有了化解不開的情緣,甚至到了後期,也經常頻繁出現。
當然,也有人說國民革命第四軍的共產黨員雖然很多,但這支部隊從根本上來看,還是一支國軍部隊,在北伐戰爭時期,要服從國民政府的最高領導和指示,坦白來說,並不能這麼簡單和片面的理解第四軍的歷史,因為大革命北伐戰爭,從始至終,都是國光雙方通力合作的功勞。而並不像蔣介石後來竊取革命勝利果實那樣,只會一味地鼓吹國民黨一家的作用,想盡一切辦法抹黑誣陷共產黨。
首創中國工農紅軍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蔣介石和汪精衛合謀,捨棄孫中山先生的信仰,做起了武統獨裁中國的美夢,也正式拉開了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運動的序幕,我黨領導各地暴動起義如過江之鯽,風起雲湧,其中,毛主席在湘贛邊界領導的秋收起義,雖然最後遺憾落敗,但卻是我黨早期三大起義中最重要的一次。
在這次起義中,毛主席首次提出了放棄國民革命軍番號,整編改組成立中國工農紅軍,從此,令蔣介石頭疼不已,讓反動頑軍聞風喪膽的紅軍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最後,毛主席領導的紅軍被拉上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後來,與朱老總領導的南昌起義、湘南暴動起義的部隊勝利會師,建立了工農紅軍第四軍,而這也是紅一方面軍和人民軍隊雛形。
而毛主席、朱老總和陳毅元帥在井岡山建立的紅四軍,對中國民主革命有著非常重大的歷史意義,之所以將番號定為“第四軍”。就是因為我黨並不希望丟掉大革命北伐鐵四軍的光榮傳統和基礎,另外,紅四軍也象徵著人民軍隊革命歷史的偉大傳承,所以經毛主席深思熟慮後,依然保留了“第四”這個特殊的革命番號。而在我黨政軍歷史上,與“第四”這一部隊番號,可謂是情有獨鍾,每一個歷史階段,出現的強軍,都與“第四”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紅軍土地革命時期,隨著紅軍人數劇增,軍隊規模越來越大,紅四軍經整編擴充,發展壯大為紅一軍團,後來隨著彭德懷元帥領導湖南平江起義暴動,登上井岡山與毛主席勝利會師,起義軍被改編為紅三軍團,緊接著,為了應對日益嚴峻的革命鬥爭形勢,經上級首長開會研究決議:紅一軍團與紅三軍團合併成立紅一方面軍,而這也是主力紅軍的由來,堪稱我黨政軍中最精華的力量。政治思想立場最為堅定,戰鬥力也最強,誕生出的開國將帥也最多,其中,最令人稱道的是,紅一方面軍竟然誕生了8位開國元帥。
東北四野是紅四軍、鐵四軍的另類延續
至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在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突然發動的西安兵諫事變下,蔣介石被迫接受放下個人成見,統一抗日戰線的建議,國共雙方由此展開第二次深度合作,陝北延安紅軍主力一方面軍,接受國民政府的整編改組,下山東渡黃河抗日,新編成立了非常著名的八路軍115師。
剛一參戰,就打出了振奮人心的平型關戰役大捷,而這也是中國軍隊,對日作戰以來的首次偉大勝利,不僅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也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後來,因為抗日作戰和發展需要,八路軍115師分兵山東和華北,雙線作戰,分別成立山東軍區和晉察冀軍區。兩支部隊都有著“老紅四軍”的革命優良傳統,縱橫馳騁于山西、河北和山東等中原大部地區,打了很多大勝仗,解放了很多城市縣鎮。
1946年,蔣介石撕毀與我黨我軍簽訂的和平協定,肆無忌憚地挑動內戰,3年解放戰爭爆發後,山東軍區和華北晉察冀軍區,又成為了開發,東北大後方基地的主要力量,毛主席一聲令下,十數萬大軍整軍北上,出關作戰,形成了東北民主聯軍的早期構架,而東北民主聯軍,就是後來東北野戰軍和第四野戰軍的早期雛形。
在這個基礎上,隨著遼瀋戰役以我軍全面勝利落幕後,東北第四野戰軍實力得到了空前加強。麾下整編滿員150萬雄兵,驍勇善戰者不計其數,一路從白山黑水的東三省,打到四季如春的海南島,幾乎貫穿解放了大半個中國,戰鬥實力,堪稱解放軍四大野戰軍之首。
所以看到這裡,脈絡再清晰不過,在解放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的東北第四野戰軍,其前身一直向上追溯,最早就能追溯到紅四軍這一原點,甚至還能更遠追溯到大革命北伐戰爭中的北伐鐵四軍,而這支部隊,也是我黨最早成立的武裝革命部隊。
其中也不難發現微妙而又深刻的聯絡:我黨建軍之始,就已經與“第四”這個部隊番號結下了非常深刻的淵源,以至於我軍核心部隊從始至終也始終與“第四”這個部隊番號無法剝離,東北第四野戰軍作為紅四軍,乃至北伐鐵四軍的一種另類延續。番號“第四”其實並不是巧合,而是歷史的必然因素。因為這是我人民革命軍隊的信仰所在。也是我人民軍隊的一種偉大而輝煌的歷史傳承。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人民革命軍隊至少擁有20年的發展演變歷史,雖然因為戰爭形勢和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各戰區部隊的發展過程,各有各的曲折,但總體脈絡卻極為清晰,很順利就能追溯到各大作戰部隊的本源,而更有意思的是,原東北第四野戰軍的司令員林總,在紅軍土地革命時期,也擔任過紅四軍軍長和紅一軍團的軍團長,在抗日戰爭時期還擔任過八路軍115師師長,在解放戰爭時期,又擔綱解放東北的第四野戰軍統帥,不得不說,這支主力王牌雄師,一直都有一種特殊的,割捨不斷的血脈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