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全國戰略區域重新劃分,原先的西南軍區“一分為三”,調整為成都軍區、西藏軍區和昆明軍區。這三大軍區之中,西藏軍區後來降格為省級軍區,昆明軍區則在1985年被撤銷,成都軍區算是存在時間最長的一個大軍區了。
但令人不解的是,成都軍區成立之初,首任政委沒有軍銜,司令員和副政委卻都是開國上將,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成都軍區政委李井泉
李井泉出生於“才子之鄉”江西臨川,他本人也談吐不凡,十分有才華。革命年代,李井泉來到中央蘇區送信時,主席還與他交談過,並且十分賞識這個年輕小夥,留他在辦公室當秘書長。1934年長征後,李井泉一開始隨紅一方面軍行動,後來又陸續在紅四方面軍、紅二方面軍任職,成為了少數幾個在三大主力紅軍都待過的高階幹部。
抗戰爆發後,李井泉歷任358旅副旅長、政委、旅長是張宗遜,後來的開國上將。解放戰爭時期,李井泉當上了晉綏野戰軍政委,司令員是賀老總,後來的開國元帥。由此可見,李井泉在革命年代地位很高,如果不出意外,建國後少說有個上將。只不過1949年,李井泉隨部隊進軍西南後,他卻來到了地方工作,成為了四川省委書記。
1955年5月,成都軍區成立,李井泉又兼任軍區第一政委。雖然在軍隊也有職務,但李井泉這位省委書記主要任務仍在地方治理上,按照當時主席的提議“已經轉到地方工作的領導幹部,原則上不授軍銜為好”,所以李井泉並未參與授銜。話又說回來了,軍銜不能代表一切,後來李井泉成就斐然,一度進入了政治局,當選人大副委員長,官至副國級別。
成都軍區司令員賀炳炎
賀炳炎是我軍少數幾位“獨臂將軍”,他早年與父親一起參加革命,跟隨賀龍四處征戰。然而在那個殘酷的年代,父親不幸壯烈犧牲,賀炳炎也幾經生死,失去右臂。正是在這樣的腥風血雨下,賀炳炎不斷成長,1949年被任命為第一野戰軍第一軍軍長。
建國後,老領導賀龍成為了西南軍區司令員,他把愛將賀炳炎調了過來,出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四川軍區司令員。1955年西南軍區撤銷後,賀炳炎改任成都軍區司令員,但他革命年代資歷不是很老,最高才是軍長,幹部評級也只算準兵團級將領。
當時正兵團級將領一般授上將,準兵團級將領的標配軍銜是中將,但因為賀炳炎功勳卓著,在紅二方面軍地位很高等因素,他最終被破格授予上將。只可惜的是,因為革命年代的傷痛,建國後又日夜操勞,賀炳炎將軍1960年便早早去世了,年僅47歲。
成都軍區副政委閻紅彥
相比上述兩人,閻紅彥要比較特殊,他不屬於紅軍三大主力部隊,也沒參加過長征。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閻紅彥一直在家鄉陝西從事遊擊鬥爭,參與建立了陝甘根據地和西北紅軍,同樣貢獻很大。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北地區殘酷的鬥爭下,謝子長、劉志丹等旗幟人物相繼犧牲,閻紅彥由此成為陝北紅軍的代表性人物。
抗戰爆發後,紅軍改編為八路軍,隨即開赴華北前線抗日,閻紅彥卻留了下來,他擔任留守警備團團長,負責拱衛延安,保護中央安全。解放戰爭時期,閻紅彥來到第二野戰軍,後來擔任第三兵團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三兵團很有名氣,司令員是陳錫聯,政委是謝富治,都是日後的開國上將,這支部隊很快開赴大西南,擊潰國軍,肅清匪患。
解放大西南後,工作重心轉移到了地方治理上,閻紅彥也離開部隊,來到了四川當副省長。按理來說,閻紅彥沒有軍職,又轉為地方領導,應該無緣55年的授銜儀式。一開始也確實如此,但主席卻說道“這次上將名單中一定要有陝北紅軍的代表,我看閻紅彥就是陝北紅軍的代表。”主席的話有分量,組織上於是讓閻紅彥兼任成都軍區第一副政委,並且被授予上將軍銜。